⊙记者 宦璐 ○编辑 衡道庆
2014年,被业内人士称为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概念由理想变成现实的新阶段。来自艾媒咨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预计为28.4亿元,2017年在望达到12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0%以上。市场的快速发展,将给中国的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产业带来怎样的机遇?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做大做强?近日,上证报记者专访了九安医疗、宝莱特两家公司的董事长,请他们畅谈对行业新变化、新机会的看法。
九安医疗:大数据将成就小公司
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从分析大数据的前景着手,畅谈了未来可穿戴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刘毅认为,如果说大数据是金矿,那么健康大数据就是其中的钻石矿藏。他说,现在你很容易找到关于自己的身份、经历、消费、阅读等方面的数据,甚至更加隐私的个人记录都能找到,但关于个人健康的数据几乎没有。截至目前,传统的医疗器械不能满足大数据的要求。在健康大数据的刚性需求下,智能可穿戴设备有望迎来新的开始。
他援引ABI Research的数据表明,智能终端在医疗机构的普及是可穿戴设备普及的基础。2011年应用到医疗电子领域的无线可穿戴健康传感器只有2077万台,2012年冲到了3000万台,而在未来5年内,此类设备将增长到1.7亿台。至于健康大数据,在2007年时还不过是乔布斯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的未来,则将是10倍的宽广成长空间。
在他看来,健康大数据时代将带来全行业的洗牌。对众多医疗器械企业来说,大家都害怕成为诺基亚,公司规模越大,越不利于迅速实现转型,最终反而会被新浪潮吞没;而嗅觉敏锐的小公司的机会到来了!
“目前到公司来谈合作的医疗机构很多。”刘毅透露。但他同时表示,对健康大数据,九安医疗还处于投入阶段,不会立竿见影。除了国内市场,九安医疗目前正在美国市场探索可行模式,通过零售渠道直接面向用户的同时,也在与机构进行合作。
宝莱特:可穿戴设备产业化指日可待
宝莱特董事长燕金元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可穿戴设备做的是“小微康”,但可实现的是大健康的梦想。大健康,是随地随时地要关注健康的一些细节之处,甚至到细胞级的健康,这就使可穿戴设备有了用武之地,同时,这也是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方向。
燕金元给可穿戴设备下的定义是,通过关注人体细小的身体、生理等生命信息指标的微小变化,通过预防和方便无创的治疗,达到身体健康目的的设备仪器。
在他看来,从目前技术进步的进展来看,可穿戴设备已经实现了无线互联、小巧、低功耗、方便实用等特征。“确实要达到医疗的精度,对一些疾病要能起到监测或者治疗的效果,这才是可穿戴设备能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可穿戴设备将是医疗界的快消品。”
他说,事实上,中国有一批企业在4、5年前就开始做移动医疗,但烧钱很多,最终未能成功。“除非到了快赚钱的阶段,才会有人来投钱。”现在,随着苹果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在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数据存储、传输等难点也都已经攻克,燕金元表示,可穿戴设备已经到了即将产业化的阶段。
燕金元认为,目前整个移动医疗呈现产品更新快、时尚化、娱乐化的快销品趋势,相比传统5年-10年的产品周期,现在只需要3个月,加上核心元器件成本和功耗降低,可穿戴医疗的产业化指日可待。
基于这样的预测,今年3月,宝莱特宣布将设立全资子公司“珠海市微康科技有限公司”,将在传统业务基础上研发、生产、销售可穿戴医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