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18日,随着沉寂多时的IPO预披露的再度启动,A股市场步入了下跌通道,其中创业板指跌幅巨大,一些观点由此认为IPO重启是导致市场走弱的重要因素。那么究竟如何看待IPO重启,IPO重启将对A股行情带来哪些影响?为此,本版甄选两大权威机构的最新观点,供投资者参考。
⊙中信证券
IPO重启后不会主导创业板表现
根据新的审核流程,此次IPO重启后的审核时间可能会进一步缩短,而从目前情况看,从预披露到IPO核准时间可能是3-4个月,预计后期还将有大量企业陆续预披露,如果按照发审委3个月的审核周期,8-9月份可能引来IPO高潮,当然不排除发审委为了平均IPO压力更为有效率、多批次地通过审核。
整体来看,在网上配售实行市值配售的状况下,监管层有意推动中小板IPO更换至主板进行,以防止投资者为了在创业板或中小板集中打新,分流主板二级市场资金的状况发生。根据我们的分析,由于网上配售实行市值配售,在IPO重启短期反而可能带动相应板块上行。
从目前排队企业板块分布来看,较为均匀。目前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的排队企业分别为166、219与198家,预计未来更多中小板IPO转移至主板后,三大板块IPO分布将更为均匀。总体来看,全年IPO压力大,但是可能不会成为主导大盘因素,主要基于两个理由:1、一般IPO资金需求是与大盘同步的,大盘表现差时,相应阶段融资规模自然也会出现下降。另外,网上配售实行的类似市值配售的规则意味着IPO对于二级市场的影响下降。2、IPO重启对创业板有压制作用。在IPO重启前,会对集中发行的板块形成负面情绪影响,而实质启动后由于网上配售的市值配售,反而可能带动相应板块上行,今年1月IPO重启前后创业板表现是较好的例证。
此次预披露创业板也在其中,早于市场预期(市场原先预计创业板预披露需等待创业板发行制度改革落实后),且已过会的26家企业中创业板企业较多,预计短期将对创业板情绪面形成负面压制,但IPO实质启动后可能不会成为主导创业板走势的主要因素。相反,一旦IPO重启,以下三方面有可能成为影响大盘走势的重要因素。
一季报业绩增速下行确立
2013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的披露进入尾声,从整体财报情况看基本证实了去年三季度至今年一季度A股全部公司盈利增速同比回落的趋势。
首先,截至4月27日,已有1527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4年一季报,家数占比60.7%,盈利占比43%,从已公布的数据显示,全部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继续明显回落,今年一季度单季增速同比为8%,其中非金融和金融板块增速分别为4.6%和11.5%,与此前预测基本一致。
其次,从结构上看,非金融板块盈利增速下行最明显,是全市场盈利下行的主驱动,金融板块盈利增速企稳。主板盈利连续三季下行,而创业板盈利增速也结束了连续三个季度的上行,从2013四季度的28.2%回落至21.2%。另外,不少行业的龙头公司一季报业绩增速都较弱,低于市场预期,对市场情绪整体影响较大。
最后,本周公布的剩下993家公司一季报对2014年一季度业绩增速可能仍有拖累:一方面,业绩相对较差或者弱于预期的公司都倾向于延后公布财报;另一方面,剩下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工、机械等周期行业以及电力设备和交运等稳定类行业,在一季度较差的经济景气下,预计业绩也不会很理想。
人民币贬值对市场情绪有不利影响
4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在经历了短暂的反弹之后又重新进入贬值通道,USD/CNY即期汇率由6.2上升至6.25。如果说春节过后人民币贬值可能是央行主导的人民币贬值并且呈现出日波幅较大的特点,此次人民币贬值则更多是由于基本面因素的变化自发导致的,呈现出日波幅较小,但持续性较强的特点。
首先,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有全球风险偏好变化的原因。受避险情绪上升影响,上周大部分新兴国家货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其中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度卢比和澳大利亚澳元贬值幅度超0.5%,终结2月初以来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的一轮上涨行情。
其次,人民币汇率贬值是在国内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发生的,而且可能继续持续。人民币即期汇率是人民币供需的结果,除了贸易、FDI等因素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外,从短期的角度看更为重要的可能是热钱的进出,因为短期热钱的进出波幅可能更大,边际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因此,分析人民币汇率升贬值原因,事实上应该首先分析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变化,因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变化会显著影响热钱的进出。
虽然从逻辑来说,人民币即期汇率与股指都是结果,热钱的流出会对即期汇率与股指产生负面影响(对于股指的负面影响主要传导逻辑在于对于流动性的负面影响)。而从历史数据来看,上证综指与NDF隐含升贬值幅度密切相关,而与即期汇率相关性不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民币即期汇率的贬值印证了热钱正在快速流出国内,这将对投资者的情绪造成负面影响,投资者可能未来继续担忧流动性、担忧资产价格包括股市甚至房地产市场,因此将造成风险溢价抬升,进一步负面影响股市。
发审会重开在即 优先股正式启动
日前证监会正式宣布发审委4月30日将开始召开发审会,审核4家企业,其中3家为主板企业,1家为中小板企业。发审会重开意味着IPO实际重启已不远,而创业板IPO重启需要等待创业板IPO规则修订完毕之后才会发生,但是不排除可能会有已过会主板或者中小板企业先重启IPO。
从全年IPO数量来看,我们预计可能有220家左右企业进行IPO,三大板块分布较为均匀。资金需求主要受主板每家公司平均融资规模影响,如果主板每家公司平均融资规模为20-30亿元,那么全年整体融资需求可能在2000-3000亿元,如果主板每家公司平均融资规模为50-60亿元,那么全年整体融资需求可能在5000-6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发审会重启接近时间公布的还有优先股第一家预案、深交所发布QFII和RQFII证券交易细则,这些可能都是为了对冲IPO可能重启带来的对投资者情绪的负面影响。
上周广汇能源发布优先股预案预示优先股近期可能正式启动。广汇能源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0亿元非累积优先股,募集资金将用于铁路项目与补充流动资金。优先股股息率不超过最近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11%,而2014年一季度公司ROE为8.77%,如果优先股股息率定在8%附近,对于普通股EPS影响很小,甚至可能有负面影响,主要是公司融资需求解决后对于估值的影响。
这里我们重申对优先股的观点,即对大盘影响有限,更多是短期主题性交易机会。优先股可能为对冲IPO重启政策,但是首批进行优先股试点的可能以银行及能源公司为主。银行整体优先股融资成本较低,其优先股带有强制转股条款,可能处于6.5%-7%附近,且缺乏流动性,不可累积,对于一般投资者吸引力较弱,以保险与社保等特定投资者为主。预计优先股并不会成为主流的融资工具,因此,对于市场整体的利好作用也有限,更多为银行、电力等行业层面的短期主题性投资机会。
深交所发布QFII、RQFII交易细则主要是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为我国加入MSCI指数作准备,对短中期市场影响有限。事实上在今年3月上交所已经发布相似文件,主要是投资品种放开、对单个公司投资上限放开等。由于目前从EPFR全球基金流数据来看,外资依然在流出中国股市,放宽QFII与RQFII的投资限制对于市场的正面影响有限。
投资建议:IPO对市场预期的影响需时间消化
4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预览值为48.3,虽然相比3月略有反弹,符合市场预期,但依然明显处于荣枯平衡线下,而4月发电量的高频数据显示经济依然比较疲弱。其次,4月底与6月底是有可能出台较大量级稳增长政策的时间窗口,综合以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核心的相关舆情,我们认为4月底的政策观察窗口已关闭,而本轮稳增长政策整体低于市场预期。再次,A股盈利增速下行趋势已确立,且2014年一季度增速在目前已公布样本的基础上有可能进一步下修,市场对基本面的预期仍然处在下修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发审会重启和IPO预披露慢慢展开,IPO重启预期逐步强化,对市场的影响尚需时间消化。另一方面,在全球风险偏好回落、国内经济景气下行的背景下,热钱流出和人民币较快贬值将持续,这些因素对A股投资者情绪不利,并会压制市场的风险偏好水平。
配置建议:继续持有低估值和大消费板块
经过近期的持续下跌,不管是沪指、深成指还是创业板指数,从年初到现在的涨幅都是负的。创业板相对沪指的涨幅不到3个百分点,成长股投资的优势已经不明显。看得更细一点,其实前4个月的行情可以分为上下半场,中间点在2月中旬。上半场创业板大幅超涨,下半场创业板快速回调,市场风格在2月中旬也发生了一次系统性变化,但是看基金3月底仓位的话,它们对中小板、创业板的配置相比去年底仍然在提高。
考虑IPO重启再度降临对大小盘股的结构影响,以及银行优先股具体细则的明确、两市首例优先股发行预案的出炉,在风格和配置上,我们依然认为创业板和成长股风险较大,低估值板块和大消费具有相对优势。
建议继续配置银行、地产、电力等蓝筹板块和家电、食品饮料、医药、农业、旅游等消费类行业,主题上可以继续关注京津冀、两条丝绸之路、国企改革等,以及类似金地集团这样持股较分散、估值较低、有可能被保险或产业资本争夺控制权的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