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专版
  • 10:股市行情
  • 11:市场数据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A股“僵局”难破 基金加强“防守”
  •  
    2014年5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基金·市场
    A股“僵局”难破 基金加强“防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僵局”难破 基金加强“防守”
    2014-05-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次新股暴跌、中小盘下挫、权重股踩踏大盘,市场恐慌情绪纷至沓来……

      A股在“增长下滑”和“政策微刺激”之间形成了僵局,“风格转换”的代价可谓惨重,大盘股滞涨而中小盘股深度杀跌。

      股市被IPO重启的超预期进程折腾得不轻,而在部分基金经理看来,市场真正压力是源于流动性的不足,尤其是人民币大跌所体现出的资本外逃。

      种种迹象表明,市场情绪极度悲观,多数基金经理对于未来两三个月的市场并不看好。一片唱空声中,对于市场不悲观的基金经理,已是寥寥无几。

      有基金经理悲观预期,市场短期会有弱反弹,但在此之后,会继续下跌,除非有政策层面上的变化,市场出现“踩踏”走势的概率正在逐步增大。而当下,白马成长股和低估值蓝筹仅有相对收益,所以最为重要的事情,还是控制仓位。

      ⊙本报记者 吴晓婧

      “微刺激”影响越来越弱

      虽然不少基金经理在3月份已经转向看空,但并没有真正做空,主要原因在于对于“稳增长”存在较高预期,但近期市场逐步认识到,政府虽然有“保增长”的底线,但并不会再进行强刺激。

      如果仔细解读公报中的话——“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要坚持现有政策基调,创造良好发展预期和透明宏观政策环境”,则可以看出,至少在预期管理的意义上,还没有全面放松的意图出现。

      “定向刺激和定向调整的方面还可以很多,但大的政策框架短期还不容易看到变化。”万家基金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延续了稳增长风格,宣布在基建项目中引入民资,这可以看作是寓改革于稳增长,也可以认为是继续心理按摩。

      稳增长力度“光说不练”的嫌疑,是市场近期诟病的一个话题,也使得市场情绪偏弱。而在经济下滑态势较为明显的时候,几乎所有行业都无法摆脱宏观经济的拖累。

      博时基金投研人士认为,中央政治局会议维持了“保持定力”的基调。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上的表述并未突破既有的框架。“我们的理解是降准、降息等政策还不会很快出台,财政赤字也不会扩大,但当前较低的货币市场利率有望得以维持。值得注意的是,‘防风险’的调子较此前数次重要会议有所提高,但公告中并未具体列出风险的类别。”

      在天治基金经理章旭峰认为,前期大家对于“稳增长”还有比较高的预期,但现在来看,并没有实质性的“稳增长”政策出炉。他预期未来货币政策有望放松,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处于历史高位,有下行空间,这对于缓解流动性有一定帮助,但对于刺激经济意义并不大。

      在嘉实成长收益基金经理看来,虽然“微刺激”能够起到稳增长的效果,但是对于深陷产能过剩、利率过高困境的传统产业而言,这个“微刺激”的力度远远不足,这就使得A股市场的调整空间将拉长、变缓。

      不过,依旧有个别基金投研团队对于稳增长依旧抱着“期待”,如大成基金认为,根据连续几期的跟踪,宏观经济回升的力度非常之弱,稳增长措施急需出台;其次,4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在当前宏观经济仍有下行风险的背景下,政策如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预计稳增长措施将会进一步加大力度。

      此外,大成基金认为,目前的食品价格不断下滑,通胀压力没有预期的那么大,因此可以预计整体货币政策仍然较为宽松。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成基金推测,这是降准的前兆,预计二季度降准的可能性较大。

      

      流动性“承压”

      A股被IPO重启的超预期进程折腾得不轻,而在部分基金经理看来,市场真正压力是源于流动性的不足。

      “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态势没变,这对资金面是一个持续的考验。”汇添富基金认为,市场环境需要从“经济不向好——政策刺激”到“经济向好——政策回收”的模式转变,才能有真正的大机会。

      “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更为重要的短期压力来自于人民币大跌所体现出的资本外逃。除了创业板的下跌,主板的压力甚至于房地产所代表的更广义的资产价格下跌,全面展示了资本外逃环境下的流动性自发紧张。”一位券商人士认为,近期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和即期汇率走势的背离说明人民币汇率波动正在由之前的央行政策主导向市场自发强化贬值转变,短期资本流出是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4 月新增外汇占款规模可能将出现较大的回落,风险偏好水平将因此而受到持续的压制,预计短期内这一状况难以改变。

      中国股市也再度出现了海外资金流出的迹象,截至4 月23 日的一周中,EPFR 数据显示,香港及A股股市再次出现资金流出,流出量约4 亿美元,总体上反映市场情绪较为悲观。

      EPFR 数据还公布了上月基金在全球区域和行业的配置。根据最新数据,投资于全球的基金增加了对拉美、北美和亚洲(除日本)的配置,同时减少了对发达欧洲的投资。对中国的投资方面,不同类别的基金均减少对中国的头寸,从行业看,相比起前一个月,投资于中国的基金增加了对中国金融和材料行业的配置,而大幅减少对IT 行业的投资。

      此外,各方面迹象表明,创业板再融资的脚步越来越近。次新股暴跌、中小盘下挫、权重股也踩踏大盘,市场恐慌情绪纷至沓来。

      “5月IPO重启几无悬念,其短期内给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不容小觑。”益民基金黄祥斌认为,IPO成为市场不可承受之重。

      “高估值成长股风险则很大,尤其是IPO开始放行的当下。”天治财富增长基金经理周雪军认为,目前股市确实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风险,未来关注的核心应该是“稳增长”力度是否会实质性加大,特别是货币政策是否会做出实质性调整。

      不过,在长信内需成长基金经理安昀看来,目前市场存在非理性抛售的行为,中国股市的参与者主要仍是散户,而普通投资者对IPO重启的理解过于负面,事实上新的IPO政策与以往已有大不同。

      

      进入降仓关键时刻

      孱弱的市场之下,高估值股票都在杀跌,而不管背后的“故事”如何,投资者对超预期的经营表现和业绩缺乏兴趣,对业绩低于预期的股票则惩罚严重,而在部分基金经理看来,传统机构重仓的白马成长股虽有相对表现,但也在毫无抵抗地调整。

      当下,基金经理最为强调的,还是控制仓位。

      “虽然近期指数跌幅有限,但是个股跌幅非常大,市场参与者已经进入降仓的关键阶段。”万家基金投研人士指出,投资者可以维持中性偏低仓位,市场参与以绝对收益为导向。行业配置方面,电力设备、清洁能源、Led、食品饮料(奶和调味品等)、白电、医药生物和农林牧渔等值得关注。

      一家券商策略分析师在经历了一周的路演后,感慨道,“基金不是悲观就是谨慎,但仓位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低,即便考虑到4月份仓位有所下降,未来仓位仍然有下降空间。”

      “市场悲观情绪并未出清。”益民基金黄祥斌认为,一方面是因为IPO形势超出预期,给予资金出逃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创业板指数估值依然接近60倍PE,机构依然对新兴板块抱以期待。“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继续调整的概率较大,建议采取防御策略,保持低仓位甚至降低仓位。”

      天治基金经理章旭峰也认为,二季度市场机会有限,期待下半年市场“跌出来”的机会。目前需要控制仓位,他建议,股票型仓位应该控制在七成左右。

      “考虑到短期还没有看到房地产的销售和新开工数字的改善,总体市场下跌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博时基金投研人士认为,年初以来成长股的强势在相当程度是追逐趋势的结果,估值的作用在追逐市值更小公司的过程中进一步退化。而小盘股杀跌则是进一步破坏了趋势,中小盘和创业板中市值偏小的公司的调整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成长股中年初以来调整就较多的白马股则因为估值上的保护,有望获得相对收益。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金融、地产等板块,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它们有望获得相对收益,但这类相对收益来自市场的防御而非基本面的好转,很难转化为绝对价格的上涨。”

      在一片唱空声中,“不悲观”的基金经理可谓寥寥无几。但长信内需成长基金经理安昀坚定认为,机构投资者可能是出于止损的考虑,也可能是为应对大幅赎回而采取了强制减仓措施。在成长股杀跌的过程泥沙俱下,对基金管理人也是较大的考验。在他看来,上市公司良好的基本面才是最好的防御,资本市场短期来看更像一个投票器。

      安昀说,“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我们持有的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超预期增长的股票跌得更多,说明市场已被投资者情绪影响的更多了。所以,现在我们对于市场已不悲观。正如巴菲特先生所讲,投资人由于觉得股票要下跌了而卖出是非常荒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