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专版
  • 10:股市行情
  • 11:市场数据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A股市场的“政策心结”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 什么是中性的利率政策
  • 投研的改革
  •  
    2014年5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A股市场的“政策心结”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什么是中性的利率政策
    投研的改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市场的“政策心结”
    2014-05-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期的A股市场基本被政策和经济的数据所左右,一方面新股IPO的预披露突然开闸,并且在一周内累计到97家以上,对市场的预期有所影响。但同时,相关优先股的信息陆续发布、沪港通交易机制的不断进展,也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市场的兴趣,却浇灭了市场对于强力政策出台的预期。

      某种程度上,A股市场在上周再次上演了关于政策的暧昧心结。在强力刺激政策不可能出台的背景下,包括机构在内的A股投资者可能都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如何克服对于政策的过度依赖。

      ⊙本报记者 宏文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政策?

      所谓的心结,就近期市场看,就是A股市场对于政策的悲观式解读,已经比较明显。

      纵观过去几周的公募基金观点可以发现,无论是市场发布一个所谓的利多消息,比如经济数据转好,比如银行发行优先股。还是发布一个所谓的利空消息,比如新股发行启动的节奏加快,基金都优先选择了偏负面的解读。

      比如,对于经济数据转好,部分机构的反应是认为其难以持续。比如对于发行启动,则担心估值过高的创业板可能遭遇调整压力,再比如对于优先股的次第推出,沪港通的政策进展,则认为,远水不救近火,或是经济周期不再等等。

      总体上看,机构的中长期逻辑仍然是,A股市场融资速度可能较快、宏观经济周期短期难以启动以及创业板估值过高,三个基本假设无法撼动,因而A股市场的系统性行情难以启动。在市场略有利空情况下,则自然而然选择负面解读。

      

      宏观先行指标止跌回升

      但上述情况显然并不是固定的。事实上一些信息已经出现了改善的迹象。

      比如,此前对于官方发布的PMI等数据,业内存有质疑心态,但日前公布的汇丰PMI也出现同步的止跌回升,这个经济先行扭转的迹象就比较明显了。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解读认为,上述信息意味着中国内地经济在二季度后期有望企稳。“汇丰PMI开始出现企稳回升的积极迹象,呈现出宏观经济微弱的复苏,这意味着短期增长水平不会再次显著下降,二季度宏观经济有望企稳。”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认为,从分项指数看,产出指数初值回升0.9个百分点至48.0%,新订单指数回升1.2个百分点至47.7%,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2个百分点,至荣枯线下方的49.3%,以上指数反映内需略有改善。4月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0.8个百分点,录得50.3%,位于荣枯线上方,采购库存下降1.9个百分点,录得47.4%,这意味着企业对未来需求回升的预期较弱,库存仍在去化的过程中。

      整体而言,他们认为4月汇丰PMI初值弱势企稳回升是相对积极的信号,这显示着中央稳增长措施的推进正在逐渐显现效果,二季度整体宏观经济有望企稳。价格指数的回升有助于缓解通货紧缩,改善企业盈利状况,有助于重塑市场信心。

      

      外围经济延续复苏

      除了内地经济有上行态势外,欧美的复苏态势延续也无疑是积极迹象之一。

      光大保德信认为,最新的数据显示,欧美复苏较为强劲,超预期指数表现优异。其证据有三:第一是美国4 月密西根信心由初值的82.6 上升 84.1,高于预期;第二是,美国3 月耐用品订单环比增速由前月的2.1%提升至2.6%,高于预期;第三是,德国4 月IFO商业景气指数上升至111.2,高于预期。

      上述情况预示着欧美经济复苏正在改善区内的消费信心。而随着消费信心的改善,区内零售销售也出现回暖迹象,经济增长不再仅仅是依靠出口拉动,这都是积极迹象。虽然,欧元区通胀、就业和信贷数据仍偏弱,内需方面仍面临企业和政府部门去杠杆、就业市场恶化的问题。但欧美复苏迹象是明显的。种种迹象看,最早困扰A股市场的宏观经济,或许有率先缓解的可能。在政策面逐渐问题淡化以后,宏观经济或许是A股市场下一个值得期许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