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A股市场基本被政策和经济的数据所左右,一方面新股IPO的预披露突然开闸,并且在一周内累计到97家以上,对市场的预期有所影响。但同时,相关优先股的信息陆续发布、沪港通交易机制的不断进展,也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市场的兴趣,却浇灭了市场对于强力政策出台的预期。
某种程度上,A股市场在上周再次上演了关于政策的暧昧心结。在强力刺激政策不可能出台的背景下,包括机构在内的A股投资者可能都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如何克服对于政策的过度依赖。
⊙本报记者 宏文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政策?
所谓的心结,就近期市场看,就是A股市场对于政策的悲观式解读,已经比较明显。
纵观过去几周的公募基金观点可以发现,无论是市场发布一个所谓的利多消息,比如经济数据转好,比如银行发行优先股。还是发布一个所谓的利空消息,比如新股发行启动的节奏加快,基金都优先选择了偏负面的解读。
比如,对于经济数据转好,部分机构的反应是认为其难以持续。比如对于发行启动,则担心估值过高的创业板可能遭遇调整压力,再比如对于优先股的次第推出,沪港通的政策进展,则认为,远水不救近火,或是经济周期不再等等。
总体上看,机构的中长期逻辑仍然是,A股市场融资速度可能较快、宏观经济周期短期难以启动以及创业板估值过高,三个基本假设无法撼动,因而A股市场的系统性行情难以启动。在市场略有利空情况下,则自然而然选择负面解读。
宏观先行指标止跌回升
但上述情况显然并不是固定的。事实上一些信息已经出现了改善的迹象。
比如,此前对于官方发布的PMI等数据,业内存有质疑心态,但日前公布的汇丰PMI也出现同步的止跌回升,这个经济先行扭转的迹象就比较明显了。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解读认为,上述信息意味着中国内地经济在二季度后期有望企稳。“汇丰PMI开始出现企稳回升的积极迹象,呈现出宏观经济微弱的复苏,这意味着短期增长水平不会再次显著下降,二季度宏观经济有望企稳。”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认为,从分项指数看,产出指数初值回升0.9个百分点至48.0%,新订单指数回升1.2个百分点至47.7%,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2个百分点,至荣枯线下方的49.3%,以上指数反映内需略有改善。4月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0.8个百分点,录得50.3%,位于荣枯线上方,采购库存下降1.9个百分点,录得47.4%,这意味着企业对未来需求回升的预期较弱,库存仍在去化的过程中。
整体而言,他们认为4月汇丰PMI初值弱势企稳回升是相对积极的信号,这显示着中央稳增长措施的推进正在逐渐显现效果,二季度整体宏观经济有望企稳。价格指数的回升有助于缓解通货紧缩,改善企业盈利状况,有助于重塑市场信心。
外围经济延续复苏
除了内地经济有上行态势外,欧美的复苏态势延续也无疑是积极迹象之一。
光大保德信认为,最新的数据显示,欧美复苏较为强劲,超预期指数表现优异。其证据有三:第一是美国4 月密西根信心由初值的82.6 上升 84.1,高于预期;第二是,美国3 月耐用品订单环比增速由前月的2.1%提升至2.6%,高于预期;第三是,德国4 月IFO商业景气指数上升至111.2,高于预期。
上述情况预示着欧美经济复苏正在改善区内的消费信心。而随着消费信心的改善,区内零售销售也出现回暖迹象,经济增长不再仅仅是依靠出口拉动,这都是积极迹象。虽然,欧元区通胀、就业和信贷数据仍偏弱,内需方面仍面临企业和政府部门去杠杆、就业市场恶化的问题。但欧美复苏迹象是明显的。种种迹象看,最早困扰A股市场的宏观经济,或许有率先缓解的可能。在政策面逐渐问题淡化以后,宏观经济或许是A股市场下一个值得期许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