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投资者回报研究中心
两位数的经济年增长率曾经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常态。随着调整结构促进转型的开始,中国经济从“高增长”时代进入“稳增长”时代,以较低增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常态。从近期的数据上看,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25个月负增长,汇丰PMI也连续3个月低于50荣枯线水平。由于担心经济增速过低,市场普遍预期在2014年二、三季度政府可能会有一轮刺激政策以保证经济“稳增长”。尽管用政策刺激促进增长是中国经济的一大特色,但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我们认为此轮 “稳增长”将不同于以往。具体差别在哪里?在本期专栏中,嘉实回报中心将和广大投资者共同探讨和分析。
提到“稳增长”,近年让我们记忆深刻的首先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为经济“保八”,中国政府实施了4万亿刺激计划,随后在2012年面对欧债危机中不利经济大环境的情况下,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将“稳增长”定为当年的首要任务并出台了相应的刺激政策。用政策保证“稳增长”似乎成了面对经济挑战的应对之策和期望所在,然而随着经济开始转型,“稳增长”的内涵已经开始变化。
首先,这次“稳增长”的背景与以往不同,因为国际经济环境已经大有好转。2008年至2012年,国际经济一直风波不断,次贷危机尚未消退,欧债危机又来势汹汹,为减少外需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需要“稳增长”的刺激政策来拉动经济,稳定预期。最近一两年,国际经济开始走出泥沼逐渐向好。以美国为例,美联储已经开始退出量化宽松并准备加息,这就意味着,美国经济已经基本摆脱对宽松货币政策的依赖,步入复苏轨道。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外需尤其是出口贸易形成了对中国经济的有力支撑。
其次,这次“稳增长”的目标与以往不同,是与经济转型密切相关。以往“稳增长”是以实现和超越GDP增速的数字目标为核心,侧重“量”的上升;而这次“稳增长”则是在维持底线增速目标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在“质”上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换言之,这次“稳增长”对GDP增速是底线思维而不是超越思维。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去杠杆等目标的制衡下,这次“稳增长”要培育的是未来经济自身增长的动力,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上指出的那样,“宏观调控要把握总量平衡,更要着眼结构优化,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控调控的政策力度,适时采取针对性强的差异化措施。”因此,我们认为只要经济增长处于预期范围,政府就不会主动出手来拉动经济,更遑论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最后,这次“稳增长”的特征与以往不同,是重点突出而非面面俱到。具体而言,有以下三大特征:第一,控制规模。这次“稳增长”不会是像以往那样实施大规模的货币宽松和财政扩张,而只会根据经济情况做小规模的刺激,一旦经济出现回升迹象就会降低乃至停止政策的宽松。控制刺激规模,也就意味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自身的良性健康发展,而不是简单依赖短期刺激的强心针式拉动。第二,定向投资。政府主导下的“稳增长”将集中在铁路建设、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等几大投资领域,具有定向刺激的特点,而不再是四处出击。这些民生和基础设施领域不但需要较大的资金量,而且投资周期也较长,更适合政府定向投资,可以对上下游相关行业形成有效的联动效应,将景气逐渐传导到整个产业链。第三,调整结构。过往的大规模刺激政策虽然促成了GDP高速增长,但也造成了很多行业的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和过高负债,且不说付出了破坏环境的代价。在广义货币M2超过百万亿元后,如何控制货币投放,防范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的高杠杆风险已经成为央行货币政策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这次“稳增长”的结构性特征将较为明显,那些产能过剩、信贷风险积聚的行业,将很难获得像过去那样来自刺激政策的资金支持,也就享受不到这次“稳增长”的红利。
综上所述,面对变化的环境,此“稳增长”将非彼“稳增长”。在新的经济大环境下,适当的“稳增长”政策固然可期,但是其语境和内涵已经同以往大不相同,认识到其中的差异,将有助于投资者制定实施适合投资策略,获得理想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