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专版
  • 10:股市行情
  • 11:市场数据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借鉴有效供给思路在调结构中缓释风险
  • 潜规则抹黑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 外论点击
  • “IPO重启焦虑症”
    背后的期待
  • 理直气壮向无业绩保证的高送转说NO
  •  
    2014年5月5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评论
    借鉴有效供给思路在调结构中缓释风险
    潜规则抹黑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外论点击
    “IPO重启焦虑症”
    背后的期待
    理直气壮向无业绩保证的高送转说NO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点击
    2014-05-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论点击

      ◎《京都新闻》5月1日社论

      东亚向治理跨国环境污染迈出一大步

      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谈发表了合作应对PM2.5的共同声明,东亚向解决跨国环境污染迈出了重要一步。

      虽然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日本与中、韩两国的关系依然没有恢复正常,但是在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气污染对策方面三国的利害一致,因此达成了共识。共同声明的特点是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城市间的合作。一般认为,中国的大气污染与日本在经济高度增长期的状况很相似,因此中国方面非常期待日本方面的技术、政策和经验等。比起关系陷入僵局的双方政府,民间和地方层面的合作更容易取得成果。

      中国的李克强总理在3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向环境污染宣战,他表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民的生活和民族的未来”。在政府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的环境意识大有提高。对日本企业而言,这是出售先进环境技术的商机。但令人担心的是,作为大气污染的对策,中国决定增加核电站数量。对于经历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日本而言,中国增加核电站的决定并非福音。中国的核电站以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法国的核电技术为基础。日本不应抱有以应对PM2.5为由打入中国核电市场的想法。日本的技术力量应该用在帮助中国从火力发电站和工场排烟中消除污染物质,普及可再生能源这个方面。

      欧洲各国为了解决酸雨问题,达成了“远距离跨国大气污染条约”,取得了一定效果。东亚也应尽早建立防止跨国污染的国际框架。希望中日韩合作能成为构建东亚解决跨国环境污染问题框架的开始。(梁宝卫 编译)

      

      ◎《金融时报》4月30日社论

      美国基础建设遭遇困境

      “我们已用尽最后一块创可贴、最后一条防水胶带。”美国交通运输部部长安东尼·福克斯如是描绘美国基础设施所面临的资金窘境。福克斯部长并没有夸大事实。今年8月,美国公路信托基金即将耗尽现金。奥巴马总统已提请议案来资助公路信托基金再挺四年。但即使国会通过了议案,美国的公路、码头、桥梁和铁路仍急缺升级所需的必要资金。

      根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报告,到2020年,美国还需要花费3.6万亿美元来维持基础设施的现有水平。奥巴马的提案仅是冰山一角,他应制定一个更有魄力的方案。20世纪50年代,联邦燃油税开始专款专用,用于修建、管理和维护州际高速公路。但一加仑汽油18.4美分的联邦燃油税已超过20年未变动了,同时美国公路的使用率正在下降。在一个理想的世界中,国会应提高燃油税,并将通货膨胀因素也考虑进去。但这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结果,联邦和本地政府越来越依赖掠夺通用基金来维持美国公路。这使得两方面都捉襟见肘。首先,这加速削弱了使用者付费模式。其次,这意味着没有多余的钱来提升质量。美国经济增长越来越受限于长时间的通勤、交通延误和差错。

      对于美国的州和城市来说,要拥抱世界其他地域的模式。伦敦、斯德哥尔摩和其他国际化城市已制定了有效的拥挤定价方案,美国也应采用这一模式。在俄勒冈州,官方已制定了一个创新性的先锋计划,这个计划将会根据行驶里程来向司机征税。另外,考虑对投资美国基础建设基金的公司予以减税,也是一个值得被通过的议案。但这些都不可能瞬时扭转美国基础建设的困境。奥巴马应促使国会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贺艳燕 编译)

      

      ◎《经济学家》5月3日社论

      在线视频和广告蕴含巨大商业潜力

      《纽约时报》今天已不仅是一个纸质媒体,还开始涉足视频制作。《纽约时报》不是唯一尝试变成在线电视台的传统媒体。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展示他们的新前线成员的形象。美国在线以及以出版精美杂志而闻名的康泰纳仕集团都在开始制作视频,从小短片到30分钟系列片及长纪录片,无所不包。互联网门户网站雅虎也开发了两个新喜剧,甚至是好莱坞都已加入了这场角逐。今年3月,迪士尼公司宣布将花费至少5亿美元购买Maker Studio,Maker Studio是一家主要生产YouTube 视频系列的公司,目前是 YouTube 上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内容提供者。

      有的公司是因为要取得更好的广告效果才制作在线视频的。有参与性的、原创的视频能帮助网站说服用户保持更久的黏性,这样用户就能看更多广告。还有一些公司不仅是被广告收益所激励,比如制作热播剧《纸牌屋》的Netflix公司就完全靠订阅,没有任何广告。

      当互联网视频的点击量增加时,人们花费在观看互联网视频上的时间也随之增加。现在美国人每天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平均是4.5个小时,其中接近一个小时是看在线视频。据全球领先媒体传播公司实力传播估计,美国在线视频广告到2016年还会增长一半。

      对视频原创内容的投资不会立刻产生回报。同时,适应于手机、平板电脑这类终端的广告还不很成熟。另外,对互联网视频的受众评估也未被广泛认同,点击量仍是难以琢磨的。但在线视频的确创造了人们真正想看的内容,蕴含了巨大的商业潜力。(贺艳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