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锐 ○编辑 孙放
从早期的百圆裤业、泰亚股份;到此后的烯碳新材;再到近期的宏达高科,去年四季度以来,两市多只个股曾先后上演“断崖式暴跌”的一幕。如今,随着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2014年一季报披露工作落下帷幕,彼时疯狂抛售相关个股的各路砸盘者也渐次“浮出水面”。
众股东联手“砸趴”宏达高科
3月18日以来,宏达高科股价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累计下跌逾30%,最低曾探至14.90元/股。而从公司4月末披露的一季报数据来看,此轮大跌乃是由公司“新老股东”联手制造。
根据宏达高科最新股东名单,无论是公司发起人股东海宁宏源,还是去年参与定增的多位机构股东,都已从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显示出多位股东前期争相减持从而快速兑现了手中筹码。
有意思的是,宏达高科股东间的减持颇有相互博弈的意味,均是在3月中下旬密集发生。首先,已持股多年的海宁宏源突然于3月17日将803.39万股宏达高科股份“一口气”卖出,由于该次减持恰好是在公司定增股解禁前夕,故当时市场即猜测其“掐点”减持是为规避定增股东潜在的套现预期,提前抛售以获取相对较高的投资收益。
果不其然,由于浮盈可观,相关定增股东在3月20日股份解禁后旋即快速进场套现。截至3月31日,在宏达高科十大流通股东“门槛”仅为187.51万股的前提下,定增股东鑫惠创投(原持有600万股)、东海证券(原持有500万股)均已从榜单中“消失”;而另两大定增股东平安大华基金、六禾松林短期内亦各自减持了数百万股。面对着各大股东的凶猛抛盘,宏达高科股价也随之一路下行。
私募斩仓致多股“急杀跌”
而相较于宏达高科,一些流动性差、筹码高度集中的个股暴跌,则源于相关私募的“自杀式减持”。
以烯碳新材(即此前的银基发展)为例,该公司股票在去年四季度的大部分时间成交量稀少、且股价振幅极小,俨然一副“庄股”的走势。未曾料到,公司股票在今年1月6日至9日期间却放量急跌近17%。在公司基本面未发生任何变化的背景下,无论是上市公司自身还是中小投资者均对此番大跌颇感莫名。
不过,记者当时从公开交易数据中发现,国泰君安交易单元(010000)是烯碳新材莫名大跌的“始作俑者”,即有投资者借道该席位通过二级市场及大宗交易急速减持了约5200万股上市公司股份,并由此推断出公司原第二大股东中海信托-保证金1号乃是“做空”烯碳新材的幕后推手。
对此,烯碳新材4月30日所发一季报中列示的十大股东名单也显示,去年末尚持有5208.82万股股权的中海信托-保证金1号目前已不见踪影。
有意思的是,就在中海信托-保证金1号“杀跌”离场后,烯碳新材随后迎来强劲反弹,股价一度翻番,该私募产品倒在了“黎明前”。
而就在烯碳新材之前,另三家A股公司百圆裤业、泰亚股份、三江购物在去年12月2日11时25分左右则集体被巨量卖单砸至跌停,此后几日又连续大跌。三家公司的唯一共同点即是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均包含一款“中融国际信托-华鼎兴业结构化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私募产品,故外界普遍猜测三公司“联动”大跌是该私募产品强行斩仓所致。而从三家公司前期披露的2013年年报来看,华鼎兴业的确在去年四季度对三家公司实施了集体套现。
“此类私募产品之所以在某个时点不计成本地减持,并非出自投资策略变化,更多或是因为其资金链出现问题。”某资深市场人士对此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