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专版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海外
  • A14:基金·研究
  • A15:基金·互动
  • A16:基金·人物
  • 宝盈正在驶入发展快车道
  •  
    2014年5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16版:基金·人物 上一版
     
     
     
       | A16版:基金·人物
    宝盈正在驶入发展快车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宝盈正在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4-05-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黄金滔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宝盈基金过去三年的发展,也让基金同业刮目相看。

      过去三年,宝盈基金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和业绩持续好转,投资业绩连续三年排名前1/2、三年总排名前1/3。在几乎未发新产品的情况下,公募资产管理规模从2010年底的91亿元,增至2014年一季末的219亿元。这与汪钦2010年底接任宝盈基金总经理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宝盈基金的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和债券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在基金公司中分别排名第5名和第3名。今年一季度以来,宝盈基金也是为数不多的一家权益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管理规模均有增长的基金公司。

      2014年5月18日,宝盈基金成立13周年。宝盈基金总经理汪钦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坦言,宝盈基金目前与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相比,发展还比较慢,但过去三年,宝盈已经发生不小的变化。目前,宝盈基金正在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展望未来,汪钦强调,未来三年,宝盈基金将在“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的战略指导下,

      做强做大公募业务,积极发展专户和子公司业务,将宝盈基金发展成为一家中等规模、有稳定收入来源和自身特色的基金管理公司。

      汪钦认为,近期公布的“新国九条”,无疑将给A股市场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新国九条”的一个核心是,如何充分利用多层次基本资本市场体系来壮大直接融资“这条腿”。这也给包括宝盈基金在内的财富管理机构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日前,宝盈基金公司总经理汪钦就宝盈的成功经验、未来发展战略、如何留住核心人才等业内关心的诸多热点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基金周刊》:过去三年,您带领宝盈基金走出困境,取得不俗的成绩,成功的经验主要有哪些?

      汪钦:2011年对宝盈来说是“打基础”的一年,“你得把人心全部收拢回来”。2012年,是宝盈业务发展布局的一年。2013年,则是宝盈基金见成效的一年,是过去三年的收获期。

      过去三年,宝盈基金取得一些成绩主要有四点原因。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股东的充分信任与支持,真正做到了股东在董事会发挥作用,经营层负责公司的具体经营。其次是,实施投研一体化战略初见成效,并成功引进几位优秀的基金经理。公司通过各种会议安排、考核机制、研究前置等各种方式推动投资和研究的沟通更加顺畅,研究成果的转化更有效率。

      第三是企业文化。公司做大靠制度、靠激励,但做强要靠文化。我上任以来,双周刊《宝盈人》已办了74期,成为管理理念分享和员工交流的重要平台。宝盈基金提倡的“进取、共享、和谐”的企业文化,尽管还需要进一步地丰富内涵,但已经在不经意间走进宝盈人的心底,从而有可能幻化出无穷的爆发力。

      第四是风控。内控制度是资产管理行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保障。2010年时,宝盈基金基本上没有机构客户,“因为当时公司出了风险事件”。目前,宝盈基金管理的权益类资产中有近六成来自机构客户。“原因是宝盈基金近三年来业绩不俗,加上建立了一个好的风控制度,得到了机构的认可。”

      就风控而言,不仅公司要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而且要考虑制度怎么“接地气”并能有效执行。近两年来,宝盈基金一直在推行部门自控。部门自控是要求每个部门去把自己的核心风险点找出来并列表,每个月各部门自查一遍,并详细说明自查的方法和结果,并在监察部门备案。

      一体两翼、协同发展

      《基金周刊》:您和董事会对宝盈基金未来三年有什么发展目标?

      汪钦:过去三年,宝盈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010年底的91亿元,增长至今年1季度末的219亿元。宝盈基金正在驶入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2013年,公司资产管理能力排名第8位,创历史最好水平;资产管理规模比2012年增长49%,基金管理份额比2012年增长31%;实现净利润更是大幅上涨150%多。

      今年以来,宝盈基金1至4月的净利润已经接近去年全年,开局不错。

      不久前,公司起草了2014-2016年发展规划,提出“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的经营思路。未来三年,宝盈基金的发展目标是:发展成为一个中等规模、有稳定收入来源和自身特色的基金管理公司,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500亿元,其中,权益类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00亿元。当然,这是一个滚动的三年规划。

      所谓“一体两翼”,就是坚持发展公募为主体,同时积极发展专户和子公司这“两翼”。做大做强公募产品很关键,公司的目标是通过业绩提升实现内生性增长和低成本扩张,不过于强调通过发行新产品解决问题。过去三年,宝盈基金走的是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没有发行新的公募产品。未来三年,宝盈将坚持走这条道路:有选择性地发行新产品,深耕细作原有的基金产品。未来,宝盈基金只会发行自己能够管得好的产品。继续做大固定收益类产品,尤其是货币基金的规模。

      大力拓展专户业务是宝盈基金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三年的工作重心,是公司能否有质量提升的关键。它既牵涉到业务转型,更关乎思想转型。

      首先,这是建立在对A股市场判断的基础上。我坚定的认为,新一届政府的新政策和新思维可以结束六年的熊市,迎来一个健康的慢牛行情。

      近期公布的“新国九条”,无疑将给A股市场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理解“新国九条”的一个核心是,如何充分利用多层次基本资本市场体系来壮大直接融资“这条腿”。目前,中国间接融资规模总量已经达到150万亿元。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一定会带来间接融资这部分风险资产的压力增大,因此,这部分需要直接融资来弥补。过去几年高速发展的信托业目前正面临转型。基金公司要考虑如何在目前市场环境和盈利模式下去嫁接信托公司过去几年发展的模式。

      今年以来,宝盈基金专户已经发行了五期主动管理产品,业绩还都不错。未来三年,宝盈基金专户的发展目标是50亿的主动管理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宝盈基金的“利润中心”。

      我们提出“依托股东、合作共赢”,就是内外协同。信托公司这些年积攒了很多优质客户,现在却面临优质项目不多,或收益率不能满足客户诉求的产品,基金业作为一个资产管理行业却迎来了春天,如何实现业务和客户的嫁接,这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另外一翼,就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子公司业务。

      《基金周刊》:相比其他基金公司,宝盈基金未来会有哪些特色?

      汪钦:宝盈基金未来的发展特色,主要围绕公司“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的发展战略进行。

      在业务层面,首先,宝盈基金要形成内涵式发展的特色。公司的目标是通过业绩提升实现内生性增长和低成本扩张,不过于强调通过发行新产品解决问题。

      其次,期望宝盈基金在未来三年内能尽快拿到保险公司的机构管理资格。宝盈基金希望在非货币资产管理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机构中获得更广泛的认同。

      此外,实现低风险基金产品的结构更加合理。低风险产品未来只能在服务手段和业务模式上创新突破,找不到这种路径,就只能受煎熬了。

      在软性制度层面,继续推进投资研究的一体化,尝试研究前置,鼓励研究员尽量多地参与投资。

      在风险控制层面,尽可能做到风控制度“接地气”,形成一套能够真正“落地”的风险控制制度与措施。

      在企业文化层面,弘扬“进取、共享、和谐”的企业文化,让新老员工真正融入进来,保持团队的活力。

      创造宽松环境和制度 留住核心人才

      《基金周刊》:未来,宝盈基金靠什么留住核心人员?宝盈基金在激励方面有何考虑?

      汪钦: 对资产管理公司来讲,组织的核心就是“人”,要有优秀的投资人员。所以,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和释放人才能量是我们非常最重要的工作。对优秀人才的定义,主要是三个维度评价“品德、专业素养和进取精神”,缺一不可。

      优秀的投资人员对公司所起的作用绝对是一种雪中送炭的关系。

      2010年引进了彭敢,彭敢管理的宝盈资源优选股票过去连续三年的业绩排名同类基金前10%。

      2011年引进了王茹远,王茹远管理的宝盈核心优势混合以2013年56.40%混合型基金冠军的收益率,获得2013年度金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奖。王茹远以极快的速度把宝盈核心优势基金从规模低谷的7000万带到目前的30亿元左右,并伴随着“基金一姐”之名,带动公司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2012年,公司启用于启明,他和陈若劲一起把宝盈货币经营得“风生水起”。宝盈货币的资产规模从2010年3季末13亿左右提升到2014年1季末的100亿以上。

      今年,公司任命张小仁为宝盈鸿利收益混合的基金经理,张小仁也不负众望。截至4月30日,宝盈鸿利收益混合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6.68%,在29只偏股型基金中排名第1,235只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3。

      2014年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去年,股权激励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几年估计要“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留住人才就得有激励和文化的双重作用,我们必须走出这条路。

      宝盈基金搭建一个“创业型”的投研平台和团队,一个“公平与正直”的平台。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沟通,一切凭业绩说话,一切凭实力说话。

      宝盈基金对核心投资人员的考核指标很少,给他们很大的自由度。每年投资业绩排名前1/2,是我们对主动类型的基金经理的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低于此,可能就要调岗,这个对优秀的投资人员并不难,事先约定好就行。

      核心投资人员跳槽,也是有不小的交易成本的。其次,就职公司的体制、文化、机制与投资人员个人是否合适,匹配,这一点也很重要。如果只是奔着“高薪”去,那不如像王亚伟一样自己成立私募公司,收入来得更高。

      一个优秀的核心投资人员,不光是可以把自己变得富足,而且要看有没有能力带领一帮人(团队成员)实现富足,能不能把一个公司带上一个台阶。这些方面的成就感肯定比一年多拿一些收入更有价值,这体现了人的社会责任或者说社会价值。

      过去三年,宝盈基金经历投研机制的重大变革,实行投研销一体化。其次是,推进研究前置,让投研团队阶梯性变得更强。今年开始,宝盈基金开始让优秀的研究员做专户投资,给他们提供一个“小舞台”,来发现和培养一些有投资能力的投研人员。

      所以,要留住核心投资人员,主要还是靠公司的机制、文化以及他(她)本人的事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