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专版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海外
  • A14:基金·研究
  • A15:基金·互动
  • A16:基金·人物
  • 基金经理进入“最谨慎”时段
  • “迷你”基金不可怕
  • 跨越 “明斯基时刻”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  
    2014年5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基金经理进入“最谨慎”时段
    “迷你”基金不可怕
    跨越 “明斯基时刻”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亿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迷你”基金不可怕
    2014-05-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宏文

      

      上周有条新闻很有意思。一家中介机构做了统计,公募基金今年以来已有118只基金跌破5000万元警戒线。报道援引了一些研究人士的话,认为私募基金有清盘、海外也有迷你基金合并清盘的做法,国内至今没有,这是不对的,业内应该敞开胸怀尽早接纳。

      此外,还有一位研究人士表示,“对投资者而言,迷你基金很难为其创造价值,却不断地收取管理费;对基金公司而言,迷你基金规模有限、收入贡献甚微,却仍占用着公司资源。” 总体来说,似乎迷你基金就真的是人人人喊打,尽早结束其生命周期,早日清盘合并,才是正路。

      笔者以为不然。

      迷你基金虽然有其管理和经营上的难度,但相比其他基金品种而言并不重大,而其成本也并非基金公司所不能承担。其实,迷你的基金存在有其的合理性。

      首先,迷你基金是基金公司的一个历史资产。众所周知,在中国,公募基金的发行在历史上曾经实施的是严格的审核制,即便如今的备案制,新基金从设计到发行仍然需要时间和周期,仓促合并一个产品,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是一个资产的灭失。更何况,很多迷你基金是在目前市场和经济周期上暂时低迷的产品,未来未必没有出头之日,仓促合并清算,对于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并不一定就是最佳选择。

      其次,合并或清盘一个基金并不是对基金投资人的负责。有一个观点认为,基金太小不好管,所以业绩不好,所以基金投资人就吃亏了,这类产品应该消灭。这个观点明显失之偏颇。从基金业绩的角度看,对业绩影响较大的恰恰是基金规模过大。去年基金排名前十名中有4家规模在5亿以下的小型基金,但却没有一家超大型基金。基金过小并不意味着基金业绩差,真正导致业绩差的可能是管理人就此疏忽这个产品的管理。只要基金公司对大小基金一视同仁,迷你基金同样可能有好业绩,在目前基金公司普遍施行一拖多管理的模式下,迷你基金的管理不应该是问题。

      其三,清算后,基金资产的转换可能会对基金投资者造成损害。一方面,从宣布到实施清算合并,之间手续少则数月、多则经年。期间基金资产的管理可能处于非正常状态。另一方面,基金投资者面临标的转换的风险,也面临信息告知不到位,或是其投资意愿被扭曲忽视等考验。这对投资者都不利。

      说来说去,如果基金公司不介意那点管理成本,基金投资者不用对迷你基金过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