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专版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海外
  • A14:基金·研究
  • A15:基金·互动
  • A16:基金·人物
  • 2000点成底尚有难度
  • 股指弱势窄幅震荡
  • 短期市场弱势概率大
  • 国中水务
    上周现7200万股大宗交易
  • 2000点再受考验
  • 资金维持流出格局 多方能量正在积聚
  • 本周限售解禁规模
    环比下滑
  • 上期所今起启动
    有色指数期货仿真交易
  •  
    2014年5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5版: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市场
    2000点成底尚有难度
    股指弱势窄幅震荡
    短期市场弱势概率大
    国中水务
    上周现7200万股大宗交易
    2000点再受考验
    资金维持流出格局 多方能量正在积聚
    本周限售解禁规模
    环比下滑
    上期所今起启动
    有色指数期货仿真交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00点成底尚有难度
    2014-05-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阿琪

      

      近期A股受新国九条出台的刺激而反弹。市场各方普遍认为新国九条是历史性重大利好,并将驱动“望眼欲穿”的A股大牛市来临。但我们研究认为,新国九条对目前的A股行情还不具备扭转乾坤的作用,其护盘功能远大于救市功能。对A股的影响是短期刺激反弹,中期与IPO重启形成对冲。同时,2000点成为底部的逻辑尚不存在,后市A股很有可能久盘必跌、不破不立。

      对于新国九条,我们有以下三点看法。一是,新国九条的内容没有超过3月7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范围,此前该《意见》在各证券经营机构层面已有反复解读,已有比较充分的消化。因此,对A股不会形成大的刺激作用;二是,从新国九条出台的时机看,发布在A股2000点濒临再次失守的时候,也发布在IPO发审再次启动的时候。我们注意到,自去年6月份A股下探1849点以来,每次在A股失守2000点的时候,证监会均有及时的护市行为,分别是2013年6月26日上证综指1951点,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发布的言论是“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市场环境,提振市场信心”;2014年1月20日上证综指最低1984点,证监会主席肖钢强调“推进监管转型实现六个转变”;2013年3月10日上证综指低收于1995点,证监会主席肖钢接受记者采访是强调“积极推动A股纳入MSCI指数”、3月12日继续强调“进一步扩大QFII投资规模”。这次,在A股再次刺破2000点的时候推出了新国九条,护市意图愈发明显;三是,新国九条核心内容有两个。一是做大资本市场,二是推动资本业务创新。“做大资本市场”形成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市场扩容是刚性的,入市资金的扩容则是弹性的,这取决于市场的赢利效应。目前社会资本普遍缺乏投资渠道,但A股始终难见增量资金入市,耐人寻味;“资本业务创新”对A股是功在长远,但还有一个先支付创新成本(如目前除双融业务外,证券公司其他创新业务均不盈利)、后享受创新红利的过程。相比2004年的国九条,新国九条显得比较务虚。因此,新国九条对现行A股行情还不具备扭转乾坤的作用,护盘功能远大于救市功能。对A股的影响是短期刺激反弹,中期与IPO重启形成对冲。

      从近日A股反弹的行情内容看,主导反弹的以煤炭、有色等早周期行业为主,此类行业与公司的共有特点,即在经济结构转型大背景与大趋势下,行业景气度看淡、产能过剩依然明显、公司盈利能力急剧下降、行情走势技术性超跌。因此,行情的基本属性是技术层面上的报复性反抽,这决定着这轮小反弹行情的表现特征将是“迅猛快捷、持续性差”。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17.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11.90%,均创2009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我们前期分析提示,经济正处于系统性收缩期,这在数据层面已经得到印证。4月份CPI为1.8%,创过去18个月以来的最低,PPI为-2.0%,依然处于低迷区;PMI为50.4,在荣枯线附近已徘徊4个月。一个月期的Shibor利率从1月下旬的7.42%降到了目前的3.62%左右,三个月期的Shibor利率也已开始松动下行,显示实体经济收缩导致资本需求降低和溢出、社会资本缺乏投资渠道和投资意愿的现象依然如故。我们认为,基于不会有规模性经济刺激政策,后几个月的经济依然欲兴难振。虽然下半年起猪肉价格将进入止跌周期,但基于社会需求的系统性收缩,在经济层面通缩的阴影已经开始浮现,A股还缺乏牛市逻辑。

      随着2013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结束,上证指数和沪深300的PE均创历史最低,市场也出现了底部形成的预期。但我们认为这个逻辑不成立,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上证指数和沪深300被传统经济、过剩经济中的权重行业所霸占,它们代表着中国经济的过去。在去杠杆、产能过剩、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丧失了景气预期。预期的丧失在股市中意味着过去的历史底部已经失去参考意义,也意味着还需要一个重新找底的过程;第二,虽然上证指数和沪深300的静态估值创历史最低,但内部估值结构仍存在偏差。例如,虽然地产股目前的静态估值为历史最低的10倍左右,但因为房地产的刚性需求在2012年至2013年得到了集中释放,2014年将是一个需求低谷期,今年地产股盈利大幅度下降是大概率事件。假如2014年地产股盈利下降50%,则意味着地产股的实际动态估值是15倍,非但不显低,反而略显高;再如采掘、有色、化工、钢铁等“过气”权重行业还存在行情下降、估值因盈利恶化反而提升的现象;第三,经济与金融去杠杆导致系统性收缩的背景,叠加盈利预期的下降必然会降低市场的风险偏好,进而对市场整体估值形成下调的压力;第四,股市涨跌是依靠预期驱动的,目前过高的一致性盈利预期仍存在明显的下修压力,这将继续遏制主板的估值修复。同时,创业板的TTM-PE仍高达50倍,风险释放的调整远未到位。因此,“2000点成底”的逻辑尚不存在。

      自去年6月份A股下探1849点后监管层开始护盘以来,护盘弹性空间“越护越低”的现象非常明显,进而使主板市场处于“跌不透,就涨不动”的状态,结合创业板风险释放仍未完成,A股“久盘必跌”、“不破不立”的趋势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