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依然故我
|
——评《流亡华尔街》
⊙李成军
有“CEO杀手”之称的明星证券分析师迈克·梅奥似乎从来都不害怕严词批评世界上最强大的银行,唯恐大家不知道他是一个反叛者。与此同时,他的周密考虑、独立、诚实也被人津津乐道。前美联储主席保罗·A·沃尔克就说过,“迈克·梅奥是一位老派银行分析师,他从未手下留情,不管哪个著名公共机构或者私有机构,都有可能会受伤”。梅奥在媒体和投资圈内的这种独立不羁的形象,在他充满了冒险的新著《流亡华尔街》中有充分的展示。
梅奥在这本著述中令人信服地证明,他绝对是卖方分析师中的“朋克”。举例来说,梅奥在1994年声称,多数大银行并没有产生良好的投资业绩,银行股即将坠入最低谷,当时曾激起巨大波澜,他为此受尽嘲笑。然而,市场最终证实了他的判断。1999年,他又建议投资人抛售银行股。他坚持认为,这项主张导致他被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解雇。2001年,《财富》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梅奥的报道,名为“正确的代价”(The Price of Being Right.),也持有相同的观点。2002年,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调查华尔街的利益冲突问题时,他是唯一向委员会提供证词的华尔街分析师。当时,有些分析师鼓励投资人买入科技股,却没有提示那些即将崩盘的公司,比如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和环球电讯公司。而不久之后这三家公司相继倒闭,酿成了史上最为严重的企业破产事件。次贷危机显露出美国各大银行的高管是一群玩世不恭、道德沦丧,甚至有些幼稚可笑的家伙,早在危机爆发之前,梅奥就曾大声指责华尔街高管任人唯亲、天价薪酬和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问题。正如人们所想象的,他这样的行为不会讨雇主(基本上都是些银行的CEO)的欢心。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换了好几份工作,先后就职于瑞士联合银行、雷曼、瑞士信贷、保诚证券、德意志银行,以及其他一些金融机构。目前他担任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证券董事总经理,该公司在美国为独立的全球性经纪公司里昂证券提供服务。
与多数金融业的同行不同的是,梅奥这位2008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成功预见金融危机的8位预言者”之一,却不是从“常青藤”院校走出来的,也没有可以仰仗的家族关系。即使先后供职于瑞银集团、雷曼兄弟公司和瑞士信贷公司,他也从未真正融入华尔街的文化之中。梅奥意识到,自己总是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但也正是这种意识使得他的行为和思想能摆脱行业惯例的羁绊,能以超然的眼光审视美国金融机构的巨头们的幕后阴谋。这种意识和情绪贯穿在全书中。
梅奥始终坚信这么一条核心观念:金钱可以做很多事,但无法让你摆脱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金钱只是一个工具,如果万事以金钱为领先的时候,包括职业选择,事情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糟。据此,他看得很清楚,量化宽松、美国银行分业经营的终结、沃尔克规则等的出台,尽管让人们看到了阻止下一次危机发生的希望,但是经过对市场崩盘余波的分析,以及对系统中存在的诸多漏洞的阐释,世人今天不得不面临一个残酷的事实: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任何事情,所有那些引爆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依然存在。
如今,银行首席执行官的薪酬已经涨到了接近危机前水平,可是,要是五年前没有美国政府干预的话,全美最大的13家银行中的12家今天已不会存在。太阳信托银行(SunTrust)和科凯集团(KeyCorp)的首席执行官,自2008年到2010年全年,都获得超过2000万美元的薪酬,而他们管理的公司却亏损了数亿美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一个场景是:上世纪90年代末,在日本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四大投资银行之一——山一证券首席执行官,在电视上为其公司的错误行为道歉时,当场嚎啕大哭。对任何一名高层管理者来讲,这都是非同寻常的举动,尤其是在以保守文化为主基调的日本,更是如此。两相对比,美国金融系统的短视、高管层唯利是图与银行“大而不能倒”的困境,由此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和评级机构把那些支付费用的公司当作“客户”;监管者降低标准增加自己监管银行的数量;政治家使用政府资金和担保追求短期利益,并以长期利益为代价换取选票;个人说谎,或被允许在信贷申请上这么做。正是上述诸多因素的合力,促使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或许正是因为梅奥总是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凝视着银行家的世界,才为世人勾勒出了一幅与主流舆论截然不同的解释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全景图,并因此得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结论,唯利是图和诚信精神的缺乏如果不加以抑制或改革,将会是下一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另一方面,可能连他本人也没有意识到,这本书所记录的他的一段亲身经历,与之前的《贼巢》、《门口的野蛮人》、《交易员、枪和钞票》以及电影《华尔街》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而已。本质上,华尔街是由动物精神推动的以交易为主的名利场。其他诸多因素,包括金融创新、监管、游说、恐惧与贪婪等,以及围绕交易而产生的钩心斗角、粉饰太平、营销导向、忽视客户利益等只不过是交易这一核心的衍生产品而已。在某种程度上,货币奖励与道德的冲突其实也是交易的一部分。
在梅奥的心目中,需要一种更好的资本主义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那些能从风险中获利的人(包括贷款人和银行管理者),在出现错误时,将承担后果,所有银行监管银行的第三方都应有充分的自由,能切实起到监督和平衡利益的作用,当然这要求重塑金融系统的诚信意识。可面对现实,让人不能不悲叹,这样的前景实在太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