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重点领域改革速度加快
  • 金融体系转型中的中国保险业
  • 中俄关系的“巅峰时刻”
  • 亚信峰会“阅兵”上海自贸区
  •  
    2014年5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重点领域改革速度加快
    金融体系转型中的中国保险业
    中俄关系的“巅峰时刻”
    亚信峰会“阅兵”上海自贸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亚信峰会“阅兵”上海自贸区
    2014-05-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宋薇萍 ○编辑 毛明江

      ⊙记者 宋薇萍 ○编辑 毛明江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多方消息人士处获悉,亚信峰会期间,相关高层将参观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窗口,这将是自贸区成立以来首次迎接如此高规格的检视。20日,上海证券报记者和境内外媒体一行,对上海自贸区进行了参观采访。

      自贸区民营银行即将落地

      “挂牌以来,自贸区内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发展,区内企业的营业收入,区内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以及区内物流企业的收入都是非常平稳的增长。”

      说起自贸区的建设进展,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据其介绍,目前区内中外企业1万多家,300多家营运总部,27万员工,还有世界500强企业相当多的投资项目。

      “自贸区2013年在服务业领域提出的23项开放措施目前已经可以全部落地。”朱民肯定地说。

      记者发现,这种表述和此前其他自贸区官员一直强调的“23项开放举措中,除有限牌照银行业务外,其他已全部落地”的表述又前进了一步。也就是说,上海自贸区在有限牌照银行业务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有限牌照银行业务是最近才开始明确的。有限牌照银行是国家根据新型金融和实体经济进行的探索。我们目前正在结合自贸区内新的银行的筹办,推进有限牌照银行的业务。”朱民在回答上海证券报记者提问时如是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表述口径的松动,意味着自贸区民营银行即将落地。

      说到负面清单和自贸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朱民认为,这就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但也不完全对等。“2014版负面清单目标是缩短 1/3,扩大开放的条数则可能会大于负面清单缩短的条数。我们争取上半年推出。”

      说到金融方面,朱民透露,目前人民银行正在加紧测试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将会尽快推出来。

      不是“栽盆景”而是“种苗圃”

      “企业到自贸区注册,公司名字有自由选择权么,比如上海ABC 有限公司能不能叫中国自贸区ABC公司?”上证报记者在对自贸区企业进行调查时,不少人士都提到了这个问题。

      “可以,但是要特批。”这是自贸区管委会一位工作人员的回复。

      从“可以”到“特批”,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自贸区显然是前进了一大步。不过,放眼全球,在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各种新的游戏规则日渐兴起之际,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中国“再入世”的试水之举。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认为,在TPP中,最要害的内容就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国有企业的竞争中立、负面清单管理、高端服务业更高程度的开放。短期看,这的确对中国形成很大挑战,但是,“中国改革最难的就是打破既得利益,新阶段如何突破现有利益群体,只有借助外力,对外开放,并以开放促改革。” 不过,按照官方表态:自贸区建设不是“栽盆景”,而是“种苗圃”,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不是挖掘“政策洼地”。

      在此背景下,自贸区如何靠制度取胜完成这一改革重任,对上海各方来说,都不得不说是一种大考。

      “此次高层检视,给了市场极大的想象空间,人们正在屏息关注,自贸区是否会在税收、金融或者部委配合等方面,推出一系列超预期举措。”一位长期研究自贸区的专家对上证报记者说。

      外资企业逐渐感受到了自贸区的这种变化。“最近的企业注册情况来看,很多外资企业度过了前期的观望期,入驻企业比前段时间明显增多,主要集中在贸易类,投资类企业。”一直在自贸区做企业注册代理的赵敏对上证报记者说。

      昨日朱民也披露了一笔数据:去年10月,自贸区新设外资企业29家;到今年4月份,新设外资企业数增加至201家。而在自贸区挂牌7个月时,新设外资企业数增加到862家,这个数字是去年同期外资企业数字的5倍,注册资金则是去年同期的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