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世纪合同的签署,再加上管道天然气以及来自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液化天然气(LNG),多元化的充足气源供应,已使我们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动力去推动气价改革。这个改革不能只从定价方法、调价幅度等方面简单修修补补,而应从整个天然气产业链条改革来推动。需在合理划分产业链的自然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的基础上,按照“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以及“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改革思路推进。
□刘满平
在历经近20年马拉松式艰苦谈判后,中俄天然气谈判21日终于尘埃落定、修得正果。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将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协议总价值为4000亿美元。按每年380亿立方米的进气量计算,约占我国2013年全年天然气进口量的72%。
至于舆论分外关注的协议核心价格问题,双方均未公布相关信息,社会各界对此有各种测算。若以目前普遍能让大众认可的测算方式按供气量和合同总价粗略计算,结果是每立方米2.19元人民币(约合每千立方米350美元),略高于去年我国进口管道气(主要为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气)每立方米2.13元(约合每千立方米340美元)的到岸均价;但略低于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价格,2012年俄罗斯出口欧洲的管道天然气均价约为每千立方米352.4美元,而出口到德、法、意等国的气价甚至达到了每千立方米415美元至450美元。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政治局势下,协议的最终签订可谓双赢。特别对我国来说,长达30年稳定的供应,可保证从容面对未来国内天然气的消费量和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这个进口气价要高于当前的国内气价。去年6月国家调高天然气门站价格后,全国平均门站价格为每立方米1.95元(约合每千立方米310美元)。受此影响,2013年中石油销售进口天然气和LNG亏损419亿。
这种倒挂现象,说明当前国内天然气价格尚未完全理顺,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众所周知,我国对天然气定价实行分级、分段管理,各环节独立核算,单独计价收费,井口价和长途运输费由中央政府制定;配气价由地方政府制定,各环节定价都遵循传统的政府管制定价方式,管制色彩浓厚。这种定价机制,一不反映资源的需求稀缺程度,二不反映供求关系,三不反映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的价格比价。因此,中俄天然气协议的签署,再加上管道天然气以及来自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液化天然气(LNG),多元化的充足气源供应,已使我们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动力去推动气价改革。
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什么样的市场或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价格形成机制。因此,笔者认为,推动气价改革需改变之前仅从定价方法、调价幅度等方面简单修修补补的做法,应从整个天然气产业链条改革来推动气价改革。而天然气产业链的改革,需在合理划分产业链的自然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的基础上,按照“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以及“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改革思路推进。
具体来说,在上游环节,放宽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生产领域的市场准入,逐步打破该领域高度垄断的局面;放开气源进口限制,争取气源的多元化;向市场公平开放天然气的储气、接收、管网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吸引各类资本进入,促进竞争主体多元化市场格局的形成。
目前我国的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生产领域,基本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控制,三大公司的采矿、探矿登记面积占据了绝对的垄断地位。据此,上游环节的改革当从现有的矿产资源开发体制入手,修改现行《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条款,放宽非常规和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市场准入,促进各类投资主体公平进入资源勘探开发领域。尤其是对于现在尚未登记的油气区块,应设法通过公开招标发放许可证等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天然气上游市场。允许除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以外的经营主体从事天然气气源业务,包括从国外进口天然气,还可通过减免关税等措施,鼓励LNG和管道天然气的进口,以扩大供应渠道,刺激上游市场竞争。允许城市天然气企业进口LNG,直接向煤制气、煤层气及页岩气生产企业购买气源。
我国尚未形成全国性和区域性管网多气源供应的格局,配套调峰设施及事故应急储备设施不足,干线间联络线少、储气库不配套。尤其在二线城市以及中小城镇,需要大力发展配气网络建设。笔者建议,加紧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下游城市燃气企业投资建设天然气储气设施和LNG接收站建设。其次,开放城市天然气管网投资、建设市场,鼓励多方投资者介入,逐步建立起以市场化融资为主,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财政拨款和国际融资共存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在中游环节,实行天然气管网(包括长输和城市管网、储气库)与天然气上游生产、下游销售业务分离,渐次推动管网独立;制定强制性规则,严格落实天然气运输管网“第三方公开准入”机制,强制要求天然气管输公司只参与天然气输送、不参与天然气生产、销售,推行“厂网分离”、“网销分离”、“储运分离”,渐次推动管网独立,设立严格的城市天然气管网准入标准,避免重复建设。
国外的实例证明,实现长距离管输、城市配送服务与天然气商品生产、供应业务的分离,现有管网公司不再从事天然气生产、交易业务,按非歧视原则向所有用户提供运输服务,保证了天然气竞争性市场的形成与正常运行。由此可见,强制要求天然气管输公司只参与天然气输送、不参与天然气生产、销售,推行“厂网分离”、“网销分离”、“储运分离”,渐次推动管网独立是个发展方向。管网独立,要求财务与管理的分离,管网运输业务与供气业务剥离,在上游形成全国统一的油气市场及下游油气销售终端市场也放开的情况下,可合并现有的天然气网输业务,成立单独的天然气管网公司。至于这种公司是采取国家公司的形式还是由上下游公司联合投资成立,或是纯粹的社会投资,都不是问题,但前提是监管到位。
在下游环节,积极推进城市管道天然气销售特许经营制度向经营许可制度转变,鼓励城市天然气市场的充分竞争,提高天然气产业效率和竞争力。在当前一段时间内可继续实行城市管道天然气销售特许经营制度,积极完善激励性价格监管措施。待时机成熟后,就该推动城市管道天然气销售特许经营制度向经营许可制度转变,全面开放城市天然气市场,建立鼓励竞争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宏观经济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