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经济减速器
□李相栋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各界普遍担心经济会否因老龄化而停止增长,尤其在慢慢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后,中国经济是否还能保持中高速度增长。
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归结于资本(储蓄率)、劳动力、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将通过影响这些变量进而作用于经济增长。眼下社会各方的担心,主要源于以下理由:老龄化会带来负储蓄进而降低投资资金来源,减少劳动人口和降低劳动效率、抑制创新、人力资本投资下降。实际上,这些理由未必成立。比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代际间的遗赠行为会导致家庭储蓄率上升;劳动参与率提高与退休年龄的延长以及“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可减弱甚至弥补劳动力的下降;现代社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大多由年轻人主导;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挤占的社会教育支出可由少儿抚养比下降带来的人均教育投资提高抵消。
笔者因此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人口老龄化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增长陷入停滞,其对经济的影响机制是复杂和综合的,不能片面夸大其消极影响。
人口老龄化并非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现状,决定了中国经济仍将在中长期范围内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据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一国经济增速的高低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决定了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会有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学界一般把人均GDP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均GDP高低决定了经济增长潜能。人均GDP较低,意味着经济发展处于初中级阶段,也意味着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等经济发展的要素未被充分利用或存在着较大的改善空间,意味着生产率提升带来经济增长空间。
根据2012年世界银行的经济数据,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约为1.7%,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速度约为6.20%,低收入国家的增长速度约为6%。世界平均为2.62%。2002年至2012年,美、日、欧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67%、0.82%和1.22%,其处于发达阶段的现实决定了增速位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数据说明其经济增长处于成长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还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或2万美元后,经济增速会降至5%和3%左右。回归分析也表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人均GDP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尽相同。平均来讲,人均GDP每提高1000美元,从低到高四个国家组别的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分别是0.3%、0.12%、0.1%和-0.00027%
当今世界主要高收入国家的老龄人口都占据较高比例,但其经济仍然在稳态水平上维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当然,在同一老龄化水平下,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如丹麦、法国的经济绩效与瑞典、英国、奥地利等国相比就稍为逊色。与此同时,一些老龄化人口占比较低的国家由于战乱、制度落后等因素,经济增速反而不如发达国家。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经济的起飞成长阶段,在此期间,我国人均GDP从1978年的155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6731美元。照世界银行的分类,我国目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将迈向成熟阶段,人均GDP也将经历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中长期范围内人均GDP的逐步提高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速会下台阶。从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2010年至2027年发展阶段类似日本1973年至1990年以及韩国1990年至2007年的发展阶段,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步入中低速增长阶段与老龄化基本无关,老龄化是经济步入发达阶段后的伴生结果。但是,依照人均高收入的划分标准9205美元,我国依然有较大差距。与美、日等大型经济体居民人均GDP5万美元、4.7万美元的收入水平相比,增长空间更大。2012年,我国老龄化程度为8.68%,类似于1978年和2003年的日本和韩国,当时这两国的储蓄率约为32%和32%。而2012年我国的储蓄率为49%。日本、韩国等东亚经济体居民与我国居民有相似的储蓄偏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其经济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了较高速增速。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国经济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的增长潜力依然较大。
按照平均每年增加0.16个百分点的老龄化速度,到2020年我国老龄化程度将会达到10%左右,2050年达到16%左右。据测算,我国老龄化程度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47个百分点。那么,2020年和2050年老龄化相较2012年上升1个和7个百分点,即意味着2020和2050年经济增速相比2012年分别下降0.5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换言之,若仅考虑老龄化因素,2020年和205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分别约为7.3%和4.3%。 (作者系中华联合保险控股公司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