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意味着更大程度的忍耐,专业意味着心灵对接现实,专业意味着稳准狠,专业意味着过程在自己的掌握中而不是靠天吃饭。只有专业的自信,才能在关键的时候,下重锤求稳定回报。
一个人做投资的时间越长,就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综合判断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坚持主见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市场的重要性,少犯错误和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目前A股市场还是运行在大的下降通道中,整体市场机会不大。但我们会密切研究和跟踪市场,因为经过几年的熊市,市场的风险还是得到了大幅释放,我个人认为离看到曙光不远了。
我认为保险资金应该向巴菲特学习,险资更有条件成为真正的巴菲特。
保险资金的组合配置管理是一门投资艺术,它要求在有效识别各大类资产风险收益属性基础上,以全方位配置视野因时、因势合理配置,并动态调整。还需要考虑保险资金的流动性变化、偿付能力对风险承受能力的要求,比公募基金投资要复杂很多。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孙忠
2010年4月,对于李全是面临全新挑战的时刻。离开战斗了12年的基金业,从博时基金副总经理转战新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任总裁。
“变”为的是“不变”,“不变”需要“变”不断修正。从运作1000亿风格剽悍的公募基金,到掌舵5000亿小心谨慎的新华资管,在资本市场游走了十六年的李全,投资风格迥然。李全和市场,谁在“变”和“不变”?
京城阳光十分灿烂。阳光横穿长安街,洒落在李全的办公室。在窗外繁华喧闹声中,李全对记者解读着自己一直秉承的“猫论”:即用开放性思维,奉仰务实实用主义。邓小平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荀子《天论》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顺势而为,忘掉自我,这是我眼前的李全。
■
上海证券报:目前投资界流派众多,您属于哪一派?
李全:我哪一派都不是。
投资上我信奉的是务实的实用主义:什么投资方法有用,我就用什么。我不会给自己贴上投资派别的标签,或把自己划归于哪一个派别。我希望自己能够开放性思维,就像邓小平所说的:“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不要因为将自己局限于某一理论,而禁锢自己的思维和行动。
在我看来,投资更像一门相对的艺术,而并非是绝对的科学。投资从来也没有标准模式,成功的投资只是在适当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而已。投资没有绝对的对错,但账户上资金的增减则是绝对的。
“猫论”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务实精神和进取精神。
放眼中国,正是这种务实精神,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惊人成就。反观世界,只要是深陷意识形态教条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的国家,无不经历着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痛苦。
投资更是如此。就资本市场而言,涨跌看似无常,但实际上还是有其内在的运行之道。要顺而为之,认清大局,耐心等待。
上海证券报:也就是说,您不排除技术分析?
李全:当然不会。
不要因为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就非得要完全排斥技术分析,因为技术分析有时或经常能够帮助检验基本面的分析,即使在新股不败之时也不要觉得没什么技术含量。
那些永远不改变自己观点的所谓专家都是徒有虚名,因为市场有涨必有落。永远的多头或者空头,就像考选择题时一直选A,一直坚持下去,某个时候他们可能是对的,但这对务实的投资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投资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因为归根到底,务实的投资人并不在乎猫是什么颜色,抓到老鼠才更重要,提高盈利才是关键,账户资金增加才是硬道理。
但不幸的是,虽然很多人经常陷入教条僵化主义的泥潭并带来严重后果,但还是很有市场,其关键点还是意识形态的东西或这主义那主义,有着极强的忽悠能力,它能让简单的事情瞬间变得复杂高深,有层次和高尚起来。但在这些高深、高尚和有层次的美丽包装掩盖下的,往往是我们综合判断和运作能力的严重不足,以及当出现严重后果后成为拒绝承担责任的挡箭牌。
■
上海证券报:从基金公司跨入保险投资领域,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李全:不同的投资文化。随着时间推移,与其说更喜欢保险投资,不如说更理解什么是保险行业的投资。
保险投资和基金投资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其中共性更多一些,都是要把资产管好。区别是基金面对社会客户,而新华资产则是一家脱胎于保险公司作为母体的资产管理公司,其主要的客户,就是新华寿险,所以公司的首要任务是管好保险公司的委托资产。当然,今后随着发展,还会有系统内外其他受托资金。另外两者所受的监管不同,社会要求和技术方面也有很大区别。
基金公司主要是为基金投资人打理资产,获取收益。基金管理者只是收取基金管理费,面上看,更多的压力来自行业基金业绩排名。新华资产管理公司则完全不同,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把新华寿险的资金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实现保值增值。
从资金性质上看,保险资金属于负债。因此,安全性原则是保险资金运用的首要原则。从数量上看,保险基金总量至少应与未来损失赔偿和保险给付的总量一致。在此基础上,保险资金运用要有收益性。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保险资金运用还得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便随时满足保险赔偿和给付的需要。总之,稳健的资金运用,应该首先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在此基础上努力追求资金运用的收益性。
因此,我理解保险资金运用保值增值,就是要有绝对收益。我们目前的考核主要是以绝对收益为考核目标,即使市场不好,从公司大类资产配置上都要大概率的保证公司总收益为正。当然在市场好的时候,我们也会敢于获取高收益,因为市场好的时候,公司的安全垫变厚了,能够承担的风险能力也就更强了。
经过几年打磨下来,应该说越来越对保险资金运用特性更加熟悉,更加适应。当然,也更加谨慎、更加务实。
上海证券报:如何理解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性?
李全:我认为保险资金应该向巴菲特学习,险资更有条件成为真正的巴菲特。
保险特别是寿险公司应该是整个市场的长线买家,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好的公司要敢于忍受短期痛苦去赢得长线胜利。但长线并不意味着明明是刀山火海,还硬往里跳,这是对投保人利益的最大伤害,也是不专业的表现。
根据我的理解,专业意味着更大程度的忍耐,专业意味着心灵对接现实,专业意味着稳准狠,专业意味着过程在自己的掌握中而不是靠天吃饭。只有专业的自信,才能在关键的时候,下重锤求稳定回报。
上海证券报:年报显示,去年投资渠道放开后,新华人寿在另类投资配置大幅增加,请问这是为什么?
李全:包含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基础设施股债权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券商基金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在内的金融产品,新华人寿的新增配置678亿元,仓位由2012年底的0.21%上升到14.09%,新增项目平均收益率为6.84%,普遍高于其他大类资产配置的收益率。至于为何加大另类资产配置,这是在2012年下半年推行投资新政背景下,我们新的组合配置策略决定的。
既然看准了,就敢于下手,敢于下重手。因为主要是类固定收益配置,并且采用了很多的增信的措施,这对保持公司总收益的稳定性和投资收益提升都贡献很大。
上海证券报:四大保险公司2013年年报都已披露,去年新华人寿投资业绩表现情况如何?
李全:公司对2013年投资业绩表现是满意的。虽然年报公布的总投资收益率数据是4.80%,好像在四家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中垫后,但主要是统计口径不同的原因。如果按统一的计算口径后,新华人寿按可比口径计算的总投资收益率为5.23%,这在几家上市公司中应该是最好的。
与有关会计师事务所就年报计算口径进行过沟通,得到的解释是:新华人寿的投资资产规模数据中没有减去回购,也没有剔除应计利息,再加上新华人寿回购规模较大,导致在投资收益率计算时分母被放大很多。而同业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数据中,有两家公司投资收益率计算的分母中既不含回购,也不含应计利息;有一家公司投资收益率计算的分母中含回购,但不含应计利息。统一计算口径后,我们的排名就从落后变成名列首位了。
如果按照业内更为关注,也更真实体现当期投资业绩的全口径投资收益率(加上权益项下公允价值变动)看,按以上统一后的口径计算,新华人寿的数据为4.57%,同样也排在同业上市公司的前列。
上海证券报:股票投资占比缩减,是不是因为看不清方向,对市场保持更多的警惕性?
李全:这几年,恰恰是因为看清楚了大方向才下决定缩减权益仓位,这是一个大经济周期视野下战略性考量后的选择。
从2008年开始,中国A股市场就始终处于一个长期的下降通道中,时至今日也没有任何改变。这一市场走势符合我们的判断。从影响市场未来走向的几个主要因素看:经济下滑趋势比较明显,结构调整难度很大;货币政策预期难言乐观;实证数据表明利率市场化过程初期利率先高后低;人民币汇率有由升值向贬值变化迹象,波动区间加大;实体经济已越来越难以承受逐步高企的融资成本,信用风险逐渐积累,债务问题已超过汇率成为影响宏观经济的首要问题;房地产泡沫初显,出现行业发展拐点几率越来越大;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运行受诸多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束缚,存在较大隐患。技术分析也显示证券市场始终在大的下降通道运行。以上因素决定了股市在短期内很难走出一波像样的行情。即使就股票市场本身而言,圈钱和造假等市场顽疾始终没有得到纠正,造成了股票发行人和二级市场投资人的利益关系严重失衡。基于这种大视野下的思考,这几年公司下决心将“防守、防守、再防守”作为资产配置管理指导思想,坚决大幅缩减权益类资产仓位,等待市场出现趋势性机会,严防避免侥幸心态下的冒险举动。
我一再告诉我的同事们,一定要沉住气,要在市场出现大概率机会时出手,要赚确定性和大概率的钱。只有在权益市场出现大概率的趋势性机会时,我们才会加大权益类资产占比。
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和公募基金权益投资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投资的风险由保险公司总体账户承担,出现亏损需由保险公司用资本金去贴补;而后者契约规定基金投资人自担投资风险,基金投资只要跑赢相对基准就算基本合格。
虽然去年沪深300指数跌了7.65%,在不能投资创业板的情况下,公司秉承绝对收益理念,权益类投资还是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获得了超过7%的绝对收益。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严格控制仓位,不把公司总体投资风险压到投资经理身上。我们会站在组合配置的角度,综合平衡各大类资产不同阶段的风险特征,围绕收益的确定性和风险收益状况评估来动态调整各大类资产的投资比例。
当然,我们还是鼓励股票投资经理通过自己的专业性投资为公司争取更大的收益。公司有的股票投资经理经常希望提高可投资资金规模,我说只要你的账户做对了,绝对收益不断增加,你不要求,公司都会增加你的可投资额度。但公司需要全盘考虑,需要对不同大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综合平衡,可以投的时候,你表现好,自然会多给你资金。这与优秀的NBA教练排兵布阵一样,用数据说话。数据表明你业绩优秀而稳定,你所掌握的投资资源和机会就会比别人更多。
上海证券报:能谈谈你对当前市场的看法吗?公开数据显示,近两年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占比一直维持在10%左右。据了解,新华保险的股票仓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是否是这样?为什么?
李全:是的,我们股票仓位不高。而且,我认为目前A股市场还是运行在大的下降通道中,整体市场机会不大。前面我已阐述过,现在再强调一下。保险资金是大资金运作,没有一定的趋势性机会,我们是不会轻易介入的,决不会去干刀口舔血的事情。今年年初以来经济下行、物价趋通缩,均满足经济衰退期的特征。从大类资产配置来说,经济衰退阶段,债市是最好的配置方向,而股市的系统性机会仍需等待。上市公司利润增速已经见顶回落,基于库存调整及业绩基数,预计非金融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负增长。基本面见底前,很难乐观预测一个大的趋势性行情。资本市场非常热闹,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有期望一举成名的所谓专家误导市场,再加上媒体的渲染,专业投资者此时应有足够的定力。
还是刚才说的,在市场出现确定性的趋势性机会之前,我们的权益仓位始终会保持在低位。但我们会密切研究和跟踪市场,因为经过几年的熊市,市场的风险还是得到了大幅释放,我个人认为离看到曙光不远了。
上海证券报:作为五千亿资金的操盘手,你是如何做资产组合配置管理的?
李全: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股票市场巨大的波动性,作为大资金的管理者,不能只将投资重点聚焦在权益市场,这样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做不好将对保险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冲击。保险资金的组合配置管理是一门投资艺术,它要求在有效识别各大类资产风险收益属性基础上,以全方位配置视野因时、因势合理配置,并动态调整。还需要考虑保险资金的流动性变化、偿付能力对风险承受能力的要求,比公募基金投资要复杂很多。整天盯着股票市场的涨涨跌跌,肯定不是合格的保险资金投资管理者。
保险资金追求的是长期稳定的绝对收益,哪怕资本市场股债双杀,收益也要想办法为正。怎么办?这需要创新和改变以往传统的资产配置管理思路。
作为2008年以来全球表现最好的基金之一,某北欧主权财富基金有一个配置策略,就是在经济形势严峻时,压缩中高风险资产,增加低风险资产,并加大低风险资产的杠杆,此资产配置思路大大增强了收益的稳定性。
这一组合配置策略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去年,包括今年,在整个经济还看不到趋势性好转的情况下,我们压缩高风险资产配置比例,加大风险可控资产的配置力度,并加大杠杆(新华回购规模比较大)。
这就是我们去年加大另类资产配置的原因。另类资产是我们去年配置的主要方向,另类资产标的选择的主要标准是风险可控和收益率匹配。实际上,变换一下思路,同等风险下的配置收益率就会大幅提升。比如我们买的一些金融产品,其融资主体同时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券,我们就只买它的金融产品。同样的借款人、同样的风险特征,金融产品收益率高出债券250-350个BP,而且还有抵押、回购等增信措施。
上海证券报:听说你业余时间喜欢打羽毛球,还请了教练,羽毛球水平可以进入专业行列,这和投资有什么关系?
李全:专业谈不上,而且还差得很远。但打羽毛球和做投资之间确实可以找到一些相通的地方。
有经验的选手都知道,羽毛球场上,只要几个来回,好的选手很快就能摸清楚你的弱点,然后,会抓住机会打击你。我打球时也一样,聚精会神在最短时间内阅读比赛场面,找出对手弱点,一有机会就马上发起进攻,并尽可能去赢得胜利。如果让对方先得手,就得耐住性子,拖住对手,然后再寻找机会进行反击。
投资也一样,没有机会时,要耐心地保持实力。一旦机会来了,必须敢于快速出手,收获硕果。
■
上海证券报: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首次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习总书记的这一表述对于研判当前的中国经济,分析下阶段的宏观政策取向都非常有帮助,只有以新思维来应对新常态,才能够看清楚事物的本来面目。您是如何看待的?
李全:我完全认同习总书记的论述。习总书记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为依托,给出了这一令人信服的论断。作为专业投资人员,我的理解主要有两点:一是要站在战略高度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蕴含的发展潜力,积极研究和提前布局新的投资机会;二是在具体工作中,要深刻领会新常态蕴含的新变化,打破传统投资管理思维束缚,立足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投资风险防范,早谋划、多权变。
上海证券报:新国九条发布后,对于资本市场未来走势是长期利好。你如何看待?
李全:新国九条发布当然是长期利好,说明国家对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视。但中国资本市场存在许多老大难问题,仅有宏观表述或仅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客观地说,A股属于熊市后期,投资者对于政策救市的期待也非常高。作为国务院层面推出的资本市场顶层设计安排,5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是未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相比2004年以股权分置改革为重点的“国九条”,今年颁布的“新国九条”对未来一段时期资本市场发展路径进行了全面规划,使得市场投资者能够看到未来政策着力方向,明确政策预期,对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确实是实质性利好。
由于纲领性文件有待未来的实施细节去落实,因此,不同投资者可能会按照各自期待来理解,市场难以很快形成一股上行合力。
从具体内容上看,我认为“新国九条”待落实的最重要问题就是怎样把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落到实处。没有在顶层设计中大力强化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制度安排,市场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外的相关利益主体违约成本不高的困局就不会破解。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保护水平的高低是各国证券市场发展程度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切实把投资者保护措施落到实处,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够得到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刚才说到中国证券市场是熊市,这点只是对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的。如果只看股票发行者的一级市场,那时牛市中的牛市,成百上千的公司排队等着上市。这充分说明一级市场发行人和二级市场投资人的利益已经严重失衡。只要看看信托和余额宝就知道,市场并不缺钱,缺的是对投资人的有效的保护。
如最近披露的某上市公司“五年财务造假,五十万罚款”就是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股市有风险、风险需自担”的投资者风险教育已深入人心。但是,没有履行诚信义务的上市公司和相关利益共同体的做假、欺瞒行为却始终得不到严厉的惩罚。受到欺诈的投资人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补偿。多年来持续低迷的二级市场阻挡不住众多企业争先恐后上市圈钱的热情,质地低劣的企业有个概念就会被包装成潜力无限的摇钱树,而二级市场上屡屡受骗、损失惨重的投资者却上告无门、欲哭无泪,被迫忍受因别人的不诚信而带来的损失。同时,上市公司和相关利益共同体“不诚信、不作为”事件败露后,相关处罚需上缴国库,因欺诈而受损的投资者只能“买者自负”。
因此,只有建立和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让投资者能够在合理的成本下拿起法律武器,面对欺诈行为能够自己捍卫自己的权益并得到充分的损失补偿,只有让不诚信和欺诈行为付出高昂的成本,中国的资本市场才能够真正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当然,这些年情况在逐步改善。平安证券设立三亿元补偿基金补偿投资者在万福生科上的损失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也还远远不够。只有在制度层面赋予投资人直接诉讼的权利,大幅提高上市公司和相关利益共同体的违约成本、强化投资者“无过错损失”补偿机制、落实投资者集体诉讼责任追偿的法律安排,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将极大增强。我们对国家未来在此方面的举措充满信心,也从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走势。
■
上海证券报:公司买了创业板股票吗?
李全:监管部门放开创业板股票投资限制时,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创业板指数已处于高位运行,风险还没有得到释放,所以公司除了新股申购外,没有放开股票投资经理在二级市场购买创业板股票的投资权限。现在回头看,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当然,我们放开了创业板股票IPO申购,且一般在可流通当日就卖出,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从长期看,我们认同创业板中一些质地优良、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潜力品种的投资价值,一旦估值符合我们预期时,我们将放开创业板二级市场购买限制。还是那句话,不贴标签,适合就买。
上海证券报:早在2012年,新华保险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与控股子公司新华资产管理投资成立新华资产管理(香港)。您如何看待香港H股的投资机会?
李全:香港是一个国际投资者众多的市场,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很多优秀的企业为了让国际投资者认同并且吸引自身商业客户的重视,而选择在香港上市。因此,香港股市投资标的物的选择余地相对较大。
(下转A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