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近30年世界经济演变揭示了什么真相
  • 员工荒困住了日本
  • 没有海图的远航,罗盘必须确凿可靠——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六十七
  • 当利益相关者成了新创意的障碍时——金融创新与产业转型之十六
  •  
    2014年6月6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近30年世界经济演变揭示了什么真相
    员工荒困住了日本
    没有海图的远航,罗盘必须确凿可靠——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六十七
    当利益相关者成了新创意的障碍时——金融创新与产业转型之十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近30年世界经济演变揭示了什么真相
    2014-06-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回望过去30年的世界经济,比较“高福利”、“有为政府”与“去福利化”、“小政府”,事实与流行的所谓主流观念全然不同:高福利国家全面胜出、国企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减税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高连奎

      若要对过去30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做个总结的话,一言以蔽之,坚持“高福利”、“有为政府”的国家日子过得滋润,而那些实行“去福利化”、“小政府”的国家则遇到了大麻烦。

      君不见,大政府的北欧国家在这30年中成了全球最富有、最自由的国家,实行“社会市场经济”,而非“自由市场经济”的德国成了欧洲新盟主。而英国经历了撒切尔夫人的“私有化”之后,仅出现了几个月的经济繁荣,然后就是长久的沉沦,包括汽车在内的众多核心产业均被外资控制。英国在治好了英国病的同时,却染上了更严重的拉美病。美国虽然出现了克林顿时期的“新经济繁荣”,但最终也不得不面对“里根—小布什”经济学后患。至于那些经历了自由化危机的经济体如日本、拉美、东南亚、俄罗斯及东欧等国,经济始终欲振乏力。

      当下的世界可分为“大政府”和“小政府”两大阵营,前者包括北欧、德国、中国、法国、奥地利、荷兰、亚洲的新加坡等,后者有英国、美国、日本、拉美、东南亚、解体初期的独联体及东欧,两大阵营人口相当,各有约20亿人口,前者基本上都形成了经济稳定增长、低负债、低失业、社会福利不断改善、中产阶级不断壮大的经济局面,而后者则出现了经济动荡、高负债、生活水平倒退的局面。两相比较,与流行的所谓主流观念全然不同:高福利国家全面胜出、国企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减税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多年来,世人常被灌输这样一个印象,在高福利国家,人是懒的,经济是低效的,国家是贫困的。过去30年的现实证明,这些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只要看一看“世界各国人均GDP”排行榜,几乎就是各国社会福利程度的排名,排在最前列的无一不是福利水平最高的国家,越往后面的国家,社会福利水平越低,经济发展水平也越差。因此“高福利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全面胜出。在欧美地区,北欧是高福利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西欧和北美;在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福利水平高于我国香港特区,香港特区福利水平高于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而与之对应的是,新加坡人均GDP最高,中国香港次之,韩国和中国台湾殿后。

      环视世界,国企优于私企绝非个别现象。就以在汽车产业为例,在德国,国有的大众汽车业绩远远好于奔驰和奥迪,在法国,国有的雷诺汽车业绩远远好于私有的标志、雪铁龙,作为国企的雷诺还收购了日本私人车企日产汽车,标志雪铁龙汽车近年亏损连连,已被我国的国企东风汽车收购了50%股份。英国汽车企业私有化最彻底,恰恰也败得最惨,宾利、劳斯莱斯、阿斯顿·马丁、Mini、路虎、捷豹、莲花……对于任何一国的汽车产业,这简直就是梦幻车队,可是实行私有化后这些车企的命运并不是复兴,而是不断被分拆、转卖、分拆、再转卖。这些英国汽车大牌,在一个又一个新主手中漂泊,宾利被大众收购,Mini和劳斯莱斯归宝马所有,捷豹和路虎被印度塔塔收购,MG汽车被中国上汽、南汽收购。对于通常作为国家支柱的汽车产业来说,没有比这个更悲剧的结果了。如今,大不列颠再也没有可自豪的汽车工业了。

      在铁路领域,法铁是国有的,德铁、英铁、美铁都是私有的,英铁私有化之后安全事故不断,而德国联邦铁路公司(DB)私有化后则被指“只让有钱人坐火车”,而近乎疯狂地信奉社会福利和人人平等的法国,到现在还保持着铁路的国有,并且运营得还不错。2010年欧洲民调结果显示,在德、法、意、西四国,法铁受法国人的喜爱程度最高:只有41%受访德国人表示“对德铁有好印象”,而对法铁有好感的法国人则占66%。

      在高铁中,德国私有的高铁曾在1998年发生过重大事故,而法国的国有高铁则以“30年零事故”闻名世界,奉行私有主义的英国和美国至今还没有一条高铁,而且即使是普通铁路速度也极慢,英国铁路时速只有80公里。在核电领域,法国和中国的核电是国有的,以技术新、效率高著称,德国和日本的核电是私有的,日本发生了福岛核泄漏,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德国的私人核电也隐患重重,日本出了大事故后,各党派对核电要不要全部关闭迄今争辩不休。

      本次经济危机很多国家都陷入了债务危机,而西方的保守派媒体一直视高福利为债务危机根源,但这一推断也站不住脚,因为照这个逻辑,债务危机理该发生在北欧、德国、新加坡,可不幸的是,陷入债务危机的偏偏都是低福利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南欧等,而对于债务危机一直有个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欧美却难以启齿的根源,那就是减税。债务危机严重的国家都是实行了“大减税”的国家。经历了小布什任期内的大减税后,“股神”巴菲特缴的税收还没有他的秘书多。难怪美国联邦政府会屡屡因为债务上限之争而关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