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沙录
《数字时代的文化》
(澳)约翰·哈特利 著
李士林 黄晓波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当今学术界对线上交流、用户创建内容以及共享媒体等内容依然采取不认可的态度,甚至禁止在媒体以及学校中传播和教授,但数字文化的潜能毕竟是不能忽视的。本书在理查德·霍加特的先锋性作品《读写能力的用途》发表五十年之后重塑了对流行文化的理论回应,澳大利亚科学研究委员会成员、昆士兰大学教授,该大学创意产业系主任约翰·哈特利把霍加特的研究拓展到数字媒体范畴,由此重新评估历史和全球环境以及商业和文化等方面的机制,并通过分析各种领域对数字文化的运用来分析潜在的流行生产力,其领域包括创意产业、数字故事、YouTube、新闻以及mediated fasion等。哈特利认为,一个从娱乐中获得教育以及从流行文化中学习知识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他在本书中鼓励大众参与知识变革,并详细论证如何把当今的青年流行因素变成明天的科学方法。
《与速度同行》
亲历中国铁路工业40年
赵小刚 著
中信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从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诞生到2011年,中国南车成了全球最大的机车制造商;从1961年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开通到2013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可见,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改革开放35年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历史,就是不断造车修路的历史。曾是南车集团总经理,南车股份公司董事长的赵小刚,是中国铁路和高铁改革、变迁的亲历者,他在本书中记录的他40年来亲历的人与事、真相与谬误、功与过、创新与引进,自然也就成了时代变迁的见证。而他对中国高铁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的创新与发展、与西门子等跨国公司的竞合关系、对中国铁路未来的发展与改革的思考,也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对普通读者而言,最感兴趣的或许是作者对那些有关中国高铁发展是否过于冒进、坐中国高铁安全吗、中国是否掌握了高铁核心技术等疑问的解答。
《技术的本质》
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
(美)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著
曹东溟 王健 译
湛庐文化策划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技术不动声色地创造了财富,成就了经济繁荣,改变了人类存在的方式。尽管技术如此重要,却少有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来深入思考技术。人们了解技术的原理,却不知道它们从何而来。人们深思技术的意义,追问技术到底能否决定人类的历史,但关于“技术”到底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迄今没有达成共识。复杂性科学奠基人、首屈一指的技术思想家、“熊彼特奖”得主布莱恩·阿瑟所创建的一套关于技术产生和进化的系统性理论,是硅谷亿万资金运行的基础,被认为是打开“技术黑箱”的钥匙。阿瑟还是研究正反馈机制的先驱,以“收益递增规律”为基础形成了他的新经济思想。他发现,正反馈对微小、偶然事件具有放大作用,产品可借此一举确立市场地位。所以,这本用平实的语言讲述技术系统性理论最本质思想的开创性作品,对商业创新和经济发展都有其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