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内央行两度“定向降准”,再清楚不过地向市场释放了总体保持定力,咬定结构调整的青山,稳健货币政策则稳如磐石的信号。据此可以认定,未来的“非全面宽松”覆盖范围还会更广,结构与导向更加明确。为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通道,策应“定向降准”的改革“组合拳”将陆续打出。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预言已成泡影。由于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大部分与房地产有关,随着同业业务继续去杠杆化,未来楼市景气度恶化或将成为最大风险。
□张 锐
“定向降准”扩大范围的预想昨天落了地,一度引起机构热议的相关政策标准与细节也已明确。
央行决定,从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基于“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政策基调的“微刺激”举措再度升级。
作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政策安排,央行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曾在今年4月底做出了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决定,此举被市场标以“定向降准”。与上一次更多地指向涉农银行相比,此次定向降准覆盖大约三分之二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规模显著大于第一次“非全面宽松”。业内人士推算,第二次定向降准实际释放资金量约在1000亿左右。
两个月内央行两度“定向降准”,再清楚不过地向市场释放了总体保持定力,咬定结构调整的青山,稳健货币政策则稳如磐石的信号。据此可以认定,未来的“非全面宽松”覆盖范围还会更广,结构与导向更加明确。除了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的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明确纳入“定向降准”范畴外,诸如涉及棚户区改造、铁路投资、生产性服务业、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短板”类领域的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也可能会进入“定向降准”的阵容。
从策略上考虑,“定向降准”的确是对着防范经济继续下滑的风险而来的,毕竟第一季度的GDP回落至了7.4%,而且二季度很有可能依然在该指标线附近徘徊。不仅如此,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PMI、PPI等各项指标还没有得到显著修复和改观。管理层希望通过“定向降准”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必须强调,之所以没有像以往那样“全面降准”,除了已累计了高达120万亿元的M2外,央行也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金融市场“输血”,在刚刚过去的5月,就实现净投放1740亿元。另据央行的货币报告,截至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为13.2%,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达7.18万亿元,人民币贷款新增3.79万亿元。
然而,货币的常量增加并没有改变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实,这除了企业自身因素外,也与金融市场发展的不规范有关,其中一些同业、信托、理财等银行业务演变成钱生钱的游戏。资料显示,过去几年来,同业、信托、理财等银行业务发展迅猛,其中银行的同业资产过去四年增长250%,而且这些“影子银行”的资金主要流向了银监会等监管机构一直在竭力限制投放资金的房地产、“两高一剩”产业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并最终制造出了金融市场中真真假假的“钱荒”景象,无形之中抬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为此,决策层试图通过“定向降准” 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通道,在激励更多的资金流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同时,在战略上优化金融机构的信贷结构和市场的融资结构。
应当说管理层的良苦用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央行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7个和2.2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5%,增速较去年末回升1.8个百分点,相比之下,产能过剩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只有5.9%,增速较去年末回落1.6个百分点。金融市场资金流向的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决策层踩大“定向降准”油门的底气。
当然,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通道,仅凭“定向降准”的激励力量还远远不够,为此,策应“定向降准”的改革“组合拳”将陆续打出。据悉,国务院已经责成由银监会牵头,央行、发改委、商务部等参与,全面整顿金融机构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短融资链条,同时开展银行业收费专项检查,只收费不服务的坚决取消,并降低小微企业担保费用。另外,银监会将出台银行同业交易的新规,限制银行支持影子银行借贷活动的监管套利通道。
必须指出,“定向降准”力度的加大,意味着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预言已成泡影,而且房地产行业将会受到进一步的冲击。央行报告数据显示,3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15.42万亿,同比增长18.8%,增速比上年末低0.3个百分点。这是我国房地产贷款增速在连续多个季度上升后的首次回落。与此同时,由于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大部分与房地产有关,同业业务去杠杆化将会继续收缩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未来楼市景气度的恶化或将成为加大经济下行压力的最大风险。
不过,房地产行业这种可以预测的走向,也让决策层“预调微调”变得更加淡定,更加游刃有余。在货币政策取向上,央行不会轻易采取降息或降准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如果未来两三个月内整体经济依然不见显著好转,除了频繁加大逆回购的杠杆作用外,央行还会通过公开市场的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和常备借贷便利工具(SLF)向市场输入流动性,而且,央行政策工具箱中的“定向”利器还相当丰富。
首先是再贷款。日前,央行已给国家开发银行定向发放了3000亿元再贷款,专用于推进棚户的改造项目。作为一种“非常规”货币工具,再贷款在增加基础货币供应的同时可以锁定贷款对象及资金用途,同时引导信贷结构的优化,与 “定向降准”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是定向购买。央行通过购买国债、金融债、铁道债、住房金融债等政府支持债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债以及中小微企业公司债,提供定向流动性支持。再次是定向放松存贷比限制。可能首先会定向放松农村商业银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的存贷比,增强对特定领域的信贷支持。最后是定向降息。与“定向降准”针对金融机构不同,“定向降息”直接面向企业,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