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路演回放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市场
  • A7:数据·图表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新股自律发行
  •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马骏谈货币政策走向
  • 李从军沪浙作报告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 退市公司T+45日挂牌新三板
  • 创业板公司试水再融资
  •  
    2014年6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新股自律发行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马骏谈货币政策走向
    李从军沪浙作报告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退市公司T+45日挂牌新三板
    创业板公司试水再融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马骏谈货币政策走向
    2014-06-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正在经历从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主导的转型

      □未来应维持汇率较大灵活性,同时国内政策利率独立、不能被外界某个变量所“绑架”

      ⊙记者 凌云峰 石贝贝 ○编辑 孙忠

      

      昨天,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国际货币体系研讨会上,接受了上证报记者的采访,就市场关心的货币政策走向、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地方债务问题,答疑解惑。

      

      利率传导机制

      是否顺畅需实证研究

      针对近期金融如何有效支持实体经济问题,马骏表示应重点关注传导机制问题。

      利率如何有效传导、更好地发挥“输血”功能,马骏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在理论上、实证上都要做很多研究工作,相关传导机制涉及很多微观主体。”

      马骏举了三个例子来具体说明。第一个例子,理论上,银行资产应该能够在贷款、固定收益产品之间自由配置,而实际上,银行资产配置并没有充分的自由度,目前仍受限于数量性观测、行业性指引等,这也导致固定收益利率、贷款市场利率之间的传导受到一定阻碍。

      第二个例子,储户理论上能够在购买国债以及银行存款之间自由选择,且这两种市场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应趋同,但实际上储户购买国债并不容易、且有数量限制。

      第三个例子,考虑了风险、流动性等因素之后,企业以债券市场、银行贷款这两种方式融资的利率应该趋同,但实际上企业发债受限,比如仍需审批。还有,国有企业融资对利率敏感度问题。

      马骏表示,传导机制是否顺畅需要进行深入量化评估,“这类似于老年人得心脏病,究竟是哪条血管不通、30%还是40%不畅,需要定量研究,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关于货币政策工具问题,马骏说,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正在经历从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主导的转型。

      “美国的转变最为彻底,从上世纪80年代后就不再看M2等数量指标。欧央行则采取不同模式,作为操作目标,短期盯住短期再贷款利率,且在中长期则弹性关注M3。”马骏认为,今后中国也应探讨、寻求更符合我们金融体系特点的模式。

      

      资本项下开放

      为人民币国际化释放更多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年度报告2013》提到进一步扩大QDII和QFII主体资格,增加投资额度,条件成熟时,取消资格和额度审批。

      “这都属于资本项下开放的动作。如果QFII额度取消的话,作为资本流动的两大内容之一,对于投资组合管理、改革的意义都非常大。”马骏表示。

      资本项下的完全开放,可能引发市场对于“三元悖论”这一极端情况的担忧。所谓“三元悖论”,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以及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对此,马骏表示,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采取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都实现了灵活的汇率体制,同时,国内货币政策存在独立性,未来中国也将向这个方向过渡,也就是说,维持汇率较大灵活性,同时国内政策利率独立、不能被外界某个变量所“绑架”。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结束单边升值趋势、已累计贬值逾3%。“我们经常项目顺差接近正常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当然,在任何时点,汇率究竟距离均衡水平多远,存在不同判断,但与5年、7年前相比,我们已处于更为均衡的水平。”

      就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逆转对境外机构的吸引力问题,马骏认为,赌人民币升值并不是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唯一原因,只要中国实体经济与境外联系日益密切,采用人民币投资就可以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此外,还存在第三方使用需求。下转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