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路演回放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市场
  • A7:数据·图表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自贸区条例草案二审大改 预留制度创新空间
  • 阿里合伙人的奥秘
  • 央行叫停平安ABS:因没有事前报告
  • 马骏谈货币政策走向(上接封一)
  • FDI下滑引发中国市场环境争论
  • QDII分级基金的意义、特性与共性
  • 资金半年考将至 银行再度出手揽储
  •  
    2014年6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自贸区条例草案二审大改 预留制度创新空间
    阿里合伙人的奥秘
    央行叫停平安ABS:因没有事前报告
    马骏谈货币政策走向(上接封一)
    FDI下滑引发中国市场环境争论
    QDII分级基金的意义、特性与共性
    资金半年考将至 银行再度出手揽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金半年考将至 银行再度出手揽储
    2014-06-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刚到6月中旬,何女士就接到了来自银行的短信:“我行将于月底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预计收益将高于目前产品水平,请提前做好资金准备,有问题请随时联系您的理财经理。”

      在近期央行不断往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时候,缘何银行仍未雨绸缪地提前预告将发行高收益产品?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尽管今年年中“钱荒”的极端现象难以出现,但在半年末考核的敏感时点,资金面紧张仍在所难免,月末或迎来银行揽储的又一小高潮。

      银行6月末或再“失血”

      尽管公开市场连续实现净投放,央行实施的两次定向降准也向市场输送了近2000亿元的资金,但在市场人士眼中,月末、季末和半年末“三末”因素的叠加,仍给近期的资金面带来变数,6月末的资金面仍难言宽松。

      某国有大行分析师指出,在央行通过政策工具合理调控下,6月份市场整体的资金面不会太过紧张。但基于财政性存款上缴及银行年中考核等多种因素的影响,6月末仍可能出现较大的资金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月底的资金利率很可能出现反弹。

      而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姚岚指出,面临年中特殊时点的考验,加上5 月份财政性存款上缴规模约达到5000 亿元左右,且5月新增外汇占款陡降、结售汇数据也维持在低位。多重因素的影响令资金面在近期难有起色,受其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在6月中下旬或将上行。

      值得注意的是,某银行资产管理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今年监管层出台银行同业资金交易限制的新政,使得6月末集中到期的银行理财资金可能对市场形成压力。该人士表示,原本银行在出现理财资金头寸缺口时,往往是通过向同业机构“借钱”或是向自营部门融资的方式来解决。但是最新的监管规定同一金融机构债券账户间禁止进行交易,这使得眼下到期的理财资金缺口都得以新发产品的形式来“补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银行在月末抢存款的现象。

      最新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也证实了市场人士的观点。6月17日,尽管上涨幅度不大,部分中短期shibor品种仍呈现上涨态势。其中,短期利率中,7天利率上涨2.5个基点,至3.031%;14天期利率上涨33.1个基点,至3.5680%。

      理财产品再祭高收益大旗

      事实上,今年第二季度以来,随着资金面渐趋宽松,资金利率一度下行,各类理财产品与货币基金等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都呈现下降态势。但是在6月末考核大限即将到来的时刻,银行理财产品再度充当了“救火队员”的角色,纷纷祭出高收益大旗进行揽储。

      来自银率网的统计显示,上周开始,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呈现出小幅上涨的趋势。数据显示,上周共有683款银行理财产品发售,平均预期收益为5.19%,较前一周上升0.04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5.24%,较前一周上升0.02个百分点。从总体统计水平来看,上周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已普遍偏高。

      从收益率分布来看,尽管没有出现超高收益产品,但有近7成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于5%,同时上周发行的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最高达到6.5%。

      而记者根据财汇资讯的统计发现,在6月16日至6月30日这一段时期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共计399款,其中,预期收益率达到5%以上的产品达到265款,占比约为66.4%。

      对此,兴业银行产品研发处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市场对6月末资金面将变得相对紧张的预期较为一致,因此银行在未来半个月里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可能性也在加大。投资者可以把握这个机会,锁定目前市场上较高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