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路演回放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市场
  • A7:数据·图表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防范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风险的可靠路径
  • 中国石墨:下一个稀土?
  • “取法乎中”
  • “定向降准”并未扩大化
  • “超级马里奥”
    这次威力能持久吗
  • 炒新“VIP通道”践踏了市场公平原则
  •  
    2014年6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防范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风险的可靠路径
    中国石墨:下一个稀土?
    “取法乎中”
    “定向降准”并未扩大化
    “超级马里奥”
    这次威力能持久吗
    炒新“VIP通道”践踏了市场公平原则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防范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风险的可靠路径
    2014-06-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国货币国际化是极为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国内金融市场体系的内生性发育,在某种意义上,还取决于与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当前,人民币正处于贸易项目下的跨境流动、资本项目下的跨境流动以及离岸金融搭建的敏感时期,下一步可能还要嵌入全球储备货币体系和大宗商品交易体系,这对货币主导国的美国来说,意味着切割美国的核心利益。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既要遵循市场的逻辑,更要从防范战略风险的角度拿出因应之策。

      □章玉贵

      对正处于国际化提速过程中的人民币来说,伦敦或许是最有符号意义的海外桥头堡。

      据报,从本周一开始的李克强总理英伦之行,中英双方将签署40多个政府间协议和商业协议,涉及能源、投资、文教、高科技、金融等诸多领域,总金额约为300多亿美元,为历年之最。外界更注意到,被寄予了厚望的中英经贸合作升级版,或将在金融领域倾注更大力量,而这在很大层面上是一次双赢合作。

      全身密布金融基因的英国,最近几年一直在铆足了劲推动伦敦作为欧洲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步伐,这对处于战略地位下降的英国而言,是一次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把握。英国人深知,因幅员、人口规模的限制,他们在经济规模上已经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被印度和俄罗斯超越看来也只是时间问题。但是英国这个工业革命始祖国、老牌金融贵族,却有几样东西是新兴经济体无法企及的,伦敦作为全球最有历史底蕴的顶尖金融中心和初级产品定价中心,其战略价值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纽约可以匹敌。在国际金融市场,伦敦的服务水平长期位列世界第一。伦敦的全球最重要外汇交易中心地位更是多年来无人可以撼动。伦敦还是全球最顶尖金融专才和金融创意的集中地带。所有这些,对积极扩充人民币行为空间的中国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海外资源。因此,尽管中英两国在人权等领域仍不时有摩擦,但双方金融领域的合作却是中国与G7成员国中发展最迅速的。对趋势变迁一向极为敏感的英国人看得一清二楚,人民币国际化是很难阻挡的趋势,在美国人不会乐见人民币扩大在全球贸易与投资结算体系中的行为空间的情势下,英国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通过搭建起伦敦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一方面率先分享人民币国际化的红利,另一方面则可顺势巩固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伦敦今天已是欧洲最具竞争力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去年,伦敦的人民币交易量增加了50%,成为全球仅次于中国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国内地五家最主要的商业银行均在英国设立了分支机构。中国还在伦敦发行人民币债券,进行资产管理。预计中国银行业在伦敦的人民币清算业务不久之后也将陆续展开。从市场的逻辑来说,如果中英两国能持续开展深度的互利性合作,英国在金融领域的经验和优势当大有助于中国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只是,任何事情都有另一面,真实世界一般不兑现静态的假定。我们绝不能因为人民币在海外业务上取得的一些进展就对国际化进程过于乐观。无疑,人民币国际化应是中国经济实力、金融市场发育以及国际货币体系需求“有机结合”的产物。人民币最终可能超越欧元,成为比肩美元的世界货币。但这个目标的实现,必定是一个内生的过程,而非程序化的操作,在某种意义上,还取决于中国与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

      众所周知,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和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中极具指标意义的三项工作。其中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又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从全球金融竞争趋势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逻辑来看,我国显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规格和标准有很高的期待,不仅仅是简单的可替换,而是全功能的,所有国际货币的功能都要具备,更要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占有足够的分量。而人民币在上述领域的每一步进展,某种程度上都意味着削弱美元的地位。

      回望这几年来的人民币国际化进展,贸易项目下的人民币结算由于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植而进展迅速。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最基础的工作之一,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结算比例大大踏步前行,目前已与20多个国家、地区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涉及金额2.5万亿人民币。经由中国庞大的贸易体系与增长潜力,人民币日渐嵌入全球贸易结算体系中。截至去年底,人民币在我国外贸结算中所占比例已升至15%,而在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2%。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有望达到28%,人民币届时很有可能成为美元和欧元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贸易货币。而资本项目下的管制也正在稳步放松,离岸人民币市场基本上形成了香港—新加坡—伦敦的欧亚重量级据点。至于离岸人民币的回流渠道,则主要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关试验能否取得成功了。一旦上海自贸区的相关金融改革能取得预期成效,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极具战略意义的试验田。

      说到底,许多经济问题背后都是政治问题。从全球货币变迁史的视角来看,迄今先后真正完成国际化的货币,只有英镑和美元,这两者的背后均有密布全球的多维政经和军事力量体系支撑。因此,一国货币国际化是极为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国内金融市场体系的内生性发育,更需构建全球性的力量体系。当前,人民币正处于贸易项目下的跨境流动、资本项目下的跨境流动以及离岸金融搭建的敏感时期,下一步可能还要嵌入全球储备货币体系和大宗商品交易体系,这对货币主导国的美国来说,意味着切割美国的核心利益。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既要遵循市场的逻辑,更要从防范战略风险的角度拿出因应之策。

      最近一段时期,中国明显感受到的是来自金融主导国——美国的战略围堵。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