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路演回放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莫氏社会发展指数尺度下的东西方竞赛——评伊恩·莫里斯两本文明发展史著述
  • 没有永恒的定位,只有求变的智慧——评特劳特《新定位:定位战略的新进展》
  • ■披沙录
  •  
    2014年6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书评
    莫氏社会发展指数尺度下的东西方竞赛——评伊恩·莫里斯两本文明发展史著述
    没有永恒的定位,只有求变的智慧——评特劳特《新定位:定位战略的新进展》
    ■披沙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披沙录
    2014-06-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披沙录

      《我是一个中国的

      美国人》

      —— 李敦白口述历史

      李敦白 口述

      徐秀丽 撰写

      九州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李敦白1921年出生在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年轻时以一颗赤子之心,抱着改造旧世界,建立公平合理新世界的美好理想,秘密加入美国共产党。二战结束时来到中国,是1945年至1980年间介入中国革命、战争以及新中国建设最深的外国人之一。他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毅、任弼时、邓小平、王震、李先念等领导人都有私人交往,也曾两度身陷囹圄,时间长达16年。在1980年后他与妻子重回美国创业,而直到今天,他还为促进中美友好而致力于民间外交努力。无论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还是中国新闻史、中美关系史,李敦白跌宕起伏乃至惊心动魄的人生都是个特例。一位曾参加中国革命又遭受错误打击的过来人,对中国过去70年所走道路的回顾和反思、总结,自有其独一无二的历史文献价值。

      《再造传统》

      带着警觉加入全球

      刘 东 著

      世纪文景出品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5月出版

      

      本书是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在全球化视野下思考中国文化未来发展方向十年磨一剑的忧思之作。据他的观察,摆在我们面前的“全球化”,是一种相反相成的运动,虽为大势所趋,却尚在过程中,我们不应将自家传统视作奄奄一息的死物,中国文化的未来正取决于我们如何再造传统。全球化对于全体地球人来说,都意味着一场输赢之间的“博弈”。如果我们能发挥自己的文化主体性,找到适合于中国独特国情的“发展模式”,那不仅有可能大大缓解空前的危机,甚至有可能再次焕发中国自身的智慧,创造出善待这个小小星球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选项。因此,真正迫在眉睫的是有效激活本土文化的原创力。他为此呼吁,只有参验当今时代的学识、眼界与体悟,重新为传统贯注精神内容和思想活力,才能获得和解。

      《投资最重要的

      三个问题》

      战胜市场的三个永恒秘诀

      肯·费雪 著

      谢 天 译

      中信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许多投资者将投资视为一门手艺或技能,认为只要通过良好的训练、付出足够的努力,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之后便能成为优秀的投资者。为《福布斯》杂志撰写专栏文章已有27年的肯·费雪以他近40年的投资经验,结合翔实的案例与数据、图表分析,真诚地告诉大家:光有经验与技能无法帮你实现目标,不妨先从破除一切关于投资的迷信,把握投资中最重要的三个问题做起——我相信的哪些观念实际是错误的?我能理解哪些别人不能理解的事吗?我的大脑如何在误导我?才有望在长期投资中跑赢市场。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现实,需要“创造性思维”,让自己有能力理解其他人无法理解的问题。所以,减少错误决策的方法不是磨炼投资技能,而是掌握别人不知道的信息,以科学探索的精神来对待投资。

      《浮图》

      简 直 著

      中信出版社

      2014年5月出版

      

      有网友说,这是一部现代桃花源记,而作者本人则说这是一个思考者的中国梦,书评人说这是一部现代版桃花源记,体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一个与奥威尔《一九八四》恰成反面的文明图景,其中倾注了作者对理想社会、中国梦的诸多设想。汉语文明在本质上是农业文明,而浮图县则是完美融合汉语文明悠久传统和工业文明制度成果的成功案例。三位倦于职场生活的都市人误入飞地浮图县,被其中的世外美景、古朴人情及祥和的社会生活吸引,停留数日后,对于生活、生命有了新的感悟,从而各自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向。小说由此引发出当代人对于历史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众多现实问题的新一轮深思。作者简直是知名职业投资人,并在《新世纪》周刊、《财经》、《证券市场周刊》写法律专栏,业余创作小说,已出版小说集《我想陪你去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