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路演回放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一线楼市真假摔
  • 违约或促市场合理认识债券投资风险
  • 观望情绪笼罩6月楼市
  •  
    2014年6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一线楼市真假摔
    违约或促市场合理认识债券投资风险
    观望情绪笼罩6月楼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违约或促市场合理认识债券投资风险
    2014-06-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杰

      ⊙亚杰

      

      近年来,股票市场的不景气促进了债券市场的大发展。债券产品的风险较小,通常远低于股票和信托产品;其收益率又高于银行存款及货币型基金,因而受到大量投资者的青睐。

      但自“11超日债”出现违约以来,债券投资是否安全成为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针对不时出现的债券违约事件,投资者应当反思自身债券投资的需求、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收益风险匹配程度,而违约事件本身,也将有利于市场合理认识债券投资风险。

      债券市场整体安全,

      直接投资债券需谨慎选择产品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近期债券市场出现了一些违约事件,但属于市场个别现象,跟整个债券市场相比占比微乎其微,债券市场的整体环境未发生改变,债券市场仍是资本市场上仅次于储蓄的最安全的市场。

      但投资有风险,这在债券市场也同样适用。债券市场也是风险和收益成正比的市场,国债基本没有风险,但收益率最低,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低评级企业发行的债券收益率最高,但风险也略大,近期发生违约的几个债券大多为中小企业发行的债券。

      就直接投资债券行为而言,投资者需了解债券发行人的资信状况。在我国,凡是公开发行的债券产品均有公开的信息披露材料,可以在网上下载查阅;私募发行的债券产品信息披露材料较少,但也可以联系债券发行的主承销商索取债券的相关资料。一般来说,债券信用评级达到AA及以上的债券违约风险较小,投资者可以考虑投资;不过由于评级仅是评级公司的单方面观点及预测,与债券是否会违约并没有必然联系。

      债券的价格是众多投资者投资债券时的主要参考因素。债券的价格会根据债券的发行利率、即期的市场利率和发行人资信状况发生变化。一旦发行人偿债能力变弱,债券的偿债风险会提高,债券的价格也会下跌,此时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就会上涨。因此按照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收益率的上涨水平选择债券均不可取,债券的到期收益率高很可能是因为债券发行人发生了负面事件,此时买入债券是非常危险的。某证券公司投资顾问表示,“我们非常害怕投资者盲目购买债券,上次有个老太太买了一个违约风险很高的债券,我们联系她后了解到她购买的理由只是看这个债券收益率高。现在我们了解到个人投资者购买了债券后,我们都会打电话过去进行投资者教育,并对教育过程电话录音,要确保投资者了解投资风险”。

      个人投资者更适合购买债券型基金

      不同于股票市场,我国的债券市场主要是机构直接参与的市场,个人很少能直接参与债券市场也很少直接参与债券市场。

      记者采访了多家机构债券投资顾问,普遍认为个人投资者更适合通过购买债券型基金参与债券市场。

      某基金公司债券研究员表示“个人投资者没有必要直接买债券,债券不像股票个体差异性那么大,大部分债券短期内涨跌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买债券型基金是一样的。现在债券经常会有回售、赎回、债券持有人大会等事件,有的债券还会被降级等,个人投资者很难有经历关注和处理这些事情,而机构投资者一般都有专人专岗处理这些事情,所以买债券型基金更适合一般的个人投资者。再加上个人投资者买债要缴纳20%的利息税,直接买债券是不划算的,现在很多个人投资者都不是很清楚利息税的问题”。

      随着债券种类日益多样化,一般投资者要直接进行债券投资不但要仔细研究发债实体,还要判断利率走势等宏观经济指标,往往力不从心,而投资债券型基金则可以分享基金专业团队经营的成果。同时,债券型基金通过集中投资者的资金对不同的债券进行组合投资,能有效降低单个投资者直接投资于某种债券可能面临的风险。

      而就流动性而言,债券型基金的流动性远强于单只债券。投资者可以随时将债券基金转让或赎回,而投资于单只债券则可能面临短期无法按照市场价格卖出的风险。

      不过,理财专家也提醒投资者,购买债券型基金虽然有专家管理、挑选每个债券,但作为投资者仍需要了解债券型基金的投资风格,确定债券型基金的投资风格符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可盲目通过收益率排名确定投资的债券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