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评论
  • 8:路演回放
  • 9:市场
  • 10:市场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投资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再遇神护盘 2000点或成市场底
  • 地下管网数字化空间大
    利好智慧城管板块
  •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 欧美高位争夺少不了 A股吞没组合又何妨
  • 上证指数反弹失败
  • 投资预期
    应该更现实些
  •  
    2014年6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市场
    再遇神护盘 2000点或成市场底
    地下管网数字化空间大
    利好智慧城管板块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欧美高位争夺少不了 A股吞没组合又何妨
    上证指数反弹失败
    投资预期
    应该更现实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预期
    应该更现实些
    2014-06-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潘伟君

      

      浏览各大媒体的市场评论我们会发现很多令人震惊的观点,比如大牛市,或者大熊市,即使是对于一些短期市场的研判也往往会出现飙升或暴跌的字样。的确,这样的观点容易被记住,但因为与市场的走势差得太远,因此事后也就被遗忘了。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市场中短期的走势更多的只是体现为波段演变,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至少在一开始也并没有准备长期持有筹码的想法,所以这种大牛市的观点没有实际意义。比如投资者因阶段性看好市场而买进,市场也确实如预期般回升,这时候大牛市的观点出现了,结果影响了投资者,以为市场可以持续上涨而选择了持筹,然而市场并没有出现大牛市,投资者最终错失了卖出的机会。

      所谓大牛市,尽管没有一定的约定,但起码主体市场要翻两番,也就是目前上证指数起码要达到8000点。8000点是什么概念?平均股价乘以4。以目前上交所的平均PE要超过40倍,创业板的PE更是要突破200倍,估计没有人会相信这种局面能在几年里出现。也许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比如20年以后回头看,那么这种大牛市又是肯定会出现的。如果不考虑现在的市场位置,仅仅从上证指数的角度来说,其实我们一直就处在大牛市中。君不见上交所开市的时候上证指数最低探到95.79点,这是截至目前为止的历史低点。以这个低点为标准,上证指数的大牛市已经维系了24年而且依然在持续。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大牛市将永远继续下去,因为上证指数不可能跌到96点以下,只是这样的大牛市对于我们的操作没有任何意义。

      股票市场的长期好友理论早已被证明,它的基点就是社会经济是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即使爆发世界大战也只是阶段性的影响。

      既然大牛市的讨论犹如海市蜃楼,那么我们还是回到现实中。从操作的实用性出发,不轻易去预判是否会出现大行情,而是紧跟波段趋势走,即使大行情真的到来也不会踏空。而目前市场仍处于快速扩容阶段,其最终规模仍然是个谜,所以在近几年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还是供求关系。只有在供求关系出现阶段性平衡的情况下,市场才会去关注经济面,才会去关注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甚至去关注某些所谓的“魔咒”。以上周的市场演变来看,基本面上没有任何明显的变化,所以影响市场的还是短期的供求关系,实际上就是新股的申购狂潮。

      与以往冻结万亿资金相比,本轮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大约不会超过5千亿,但对于市场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申购新股不需要市值,所以资金可以从别处腾挪过来,巨量资金在申购时对二级市场的影响不明显。这次新股申购需要市值为依据,而市场正处于缺乏赚钱效应的阶段,因此我们无法想象还会有多少资金会为了新股那些蝇头小利而去配置大量的二级市场筹码。换句话说,这次的申购资金绝大部分应该来源于市场的存量资金,其中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是被投资者割出来的带血的资金。在经过了上周的折腾之后,估计新股申购的资金已经基本退出了二级市场。也就是说,市场又少了几千亿的存量资金。不过这种资金抽离的主要冲击波应该已经过去,接下来市场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波段运行。尽管前一周的上冲无功而返,但也未必毫无作用,毕竟上周有那么多的资金杀跌出逃的同时,也起码会有相当数量的资金接下了这批筹码。这批资金中或许就有不少属于市场的增量资金,而且我们也注意到上周下跌的三根阴线,其沪市成交量都超过了700亿,周成交量也在增长,或许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