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市场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成都高新企业欧洲行成果丰
  • 信息披露导读
  • 青岛海尔实际控制人增持
  • 紫鑫药业基因测序仪项目进展顺利
  • 中小投资者走进伊利股份
  • 广西上市公司举办
    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
  •  
    2014年6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B1版:公司·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 B1版:公司·信息披露
    成都高新企业欧洲行成果丰
    信息披露导读
    青岛海尔实际控制人增持
    紫鑫药业基因测序仪项目进展顺利
    中小投资者走进伊利股份
    广西上市公司举办
    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紫鑫药业基因测序仪项目进展顺利
    2014-06-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高文力 ○编辑 邱江

      ⊙记者 高文力 ○编辑 邱江

      

      紫鑫药业今日公告,公司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的基因测序仪产业化项目再向前推进一程——公司收到基因组研究所通知,基因组研究所已完成对相关资产的评估工作,并完成向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办理国有资产产权备案登记等相关手续,基因组研究所已完成与公司共同开发基因测序仪项目意向合作的内部决策程序,尚需公司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即可实施。

      紫鑫药业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于2013年10月29日就合作开发第二代高通量测序系统签订《测序仪项目产业转化投资意向书》,共同开发基因测序仪项目,具体实施单位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吉林中科紫鑫科技有限公司。同日,中科紫鑫与基因组研究所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委托基因组研究所对“测序仪产品化开发”项目进行后续研发;2014年1月28日中国科学院通过《中国科学院关于同意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以无形资产入股吉林中科紫鑫科技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基因研究所用于“DNA测序仪的可二维调整的CCD相机支撑装置”等9项专利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的二分之一所有权投资入股中科紫鑫,并提请基因研究所聘请有资质机构进行评估。目前这些程序均已走完。

      公司表示,测序仪项目尚需经环保、发改委等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备案,工厂建设、人员配备等条件,项目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的具体时间尚未确定。同时,公司表示,国产新一代基因测序仪产品技术层面已通过验证,尚存在该产品在应用市场的应用性和适用性风险,需与客户共同推进应用开发,产品的推广效果、客户的认可程度尚存在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