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隅琼 ○编辑 秦风
距离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提出已有10个月,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仍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
与相近级别的国家战略如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较新,研究基础薄弱,由于对沿线各国了解不够、国内涉及范围广,前期摸底就是个相当大的工程。
上证报记者从参与规划前期研究的人士处获悉,规划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中科院等研究机构调研了七八个子课题。前期调研基本完成,经过几轮论证形成初步规划。目前总体规划由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参与编制,力求根据前期摸底情况,沿袭已有的西部产业规划,与当地特色和禀赋相结合进行规划。
各地争抢“热土”
瞅准机遇,尽管顶层设计还没出炉。陕西、甘肃、新疆等丝绸之路沿线省率先表态,纷纷自我定位。陕西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甘肃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宁夏是战略支点,青海是战略基地和重要支点,新疆提出建设丝绸之路核心区。重庆也建议将自身打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两带枢纽。除了西北五省,不在传统沿线的省份也相继加入,河南将打造丝绸之路重要桥头堡,湖南加快构建对外经济合作“大通道”和“桥头堡”。
光看表述,便知各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地位的自身规划有重复。在多省市的规划中,都能看到打造开放高地,桥头堡、核心区、排头兵等字眼。具体来看,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不约而同提出,要在本地设立中亚使领馆区,也都要在当地建设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在产业合作优势上,能源资源、矿产、机械装备、科技、农业、文化、旅游、食品等均出现在西北五省的规划中。
由此可见,顶层设计没有出炉的情况下,各省的建设目标大同小异、缺乏区域统筹规划,难以避免重复浪费。上证报记者与西部官员聊天时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聊对外合作优势普遍侃侃而谈,信手拈来,资源、装备、农业或科技,总能说上几句,而始终没有提及的是与国内其他省份、与周边省份的合作,似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该省一个地方的事。
有权威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地方积极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规划是好事,全国大事各省都可以参与进来,但是也要防止地方将自己原来做的事情都扯到丝绸之路上。
重复建设要避免
如果国家层面出台“一带一路”总体规划,一声令下各地不准争抢资源,现状是否会有所改变呢?
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对此解释,在省区层面,西北沿线地方,资源禀赋相似,产业基础结构差不多,在分工上很难硬性规定。
他说:“当年西部产业发展为了避免重复建设,也有一些规划,实际运行中很难避免。另外,这几个省需求也是差不多的,钢铁、有色金属、新能源输出都想争取。国家能做的是确定大的产业定位,优势资源布局,通过规划引领差异化分工,尽量减少浪费。”
在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看来,各省参与国际区域性的合作,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竞争才能拓展市场,生产出更好、种类更丰富的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不过他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克服一个误区。中国发起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合作,这是国际合作的概念,中国只是一个点,一个起点,全国都在这个点上。而不能用“我在这个段上,要什么地位”的思维,更不应该向中央要政策。“并不是强调地位,就能收获优势,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合作是更好选择
相比竞争,合作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去中亚各国实地考察过的西安市商务局国际经济合作处处长胡鹏就告诉记者,中亚市场太小,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可能只抵得上国内一个省份,沿线省份竞争来去也就那么一块地方,各省应该做的是想办法扩大市场,做大贸易总量。
肖金成也认为,合作主要是经济贸易,沿线各省应该做的,是开展商贸,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具体来看,首先要苦练内功;其次要借新机遇引进高档次企业,现在因为向西开放、出口的距离缩短有优势,东部资金会大举进入;三是改善投资环境,即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交通、园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时要提升观念、认识、服务等软环境。
据了解,西北五省已经逐步意识到了这一点,此前就召开了联席会议共商合作,会议提出,要以点带面在西北五省区形成区域大联合、大合作。同时,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一批中小型城市集群,推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吸引部分产业向这些城镇转移。
西北在丝绸之路重点建设区上,产业有不同侧重点,虽然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没有出台,大的空间概念上各省范围没有明确。然而,陈耀指出,参考《西部产业规划》,过去制定的优势产业可以沿用。在过去主体功能区划分、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有继承,也有发展。最新变化是要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针对新兴产业做出调整,与中亚、欧洲国家合作提出新要求。
在他看来,各省可以达到差异化定位,新疆应该明确扩大地方参与比例,就地转化延长产业链,明确中亚市场;宁夏面向伊斯兰国家的手工、清真食品有优势;陕西的装备制造业,甘肃的有色金属都是特色产业;青海则有循环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