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富善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林成栋
⊙本报记者 吴晓婧
在信托业拐点来临的氛围中,量化对冲基金,或将最有可能成为承接信托资金流的渠道。
前瞻的人,总是善于预见未来,早在两年前,交大工科出生身,金融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的林成栋就看到了这一趋势。
作为朱雀投资的创始合伙人,他毅然选择再度创业,掘金量化投资的蓝海。
成立一年多的富善投资,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
林成栋谦虚地说:时势好,运气好。
但只有那些有准备的人,才善于把握时势。虽然目前量化投资依旧是一片有待开掘的蓝海,但林成栋,却有着一份紧迫感。他始终保持着狩猎者心态和敏感度。
“不要从狩猎者,变成被狩猎者。”在他看来,中国人特别聪明和勤奋,整个量化投资行业会进化很快,未来两三年,量化私募将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
越来越快的电脑与网络,越来越复杂的算法和数据模型,国际量化投资巨头也会很快进来。林成栋深信,策略模型总有老去的一天。他所希望的是,打造一个科研型的团队,一个善于分享、脑力激荡的团队,以团队之力,能在未来的战国时代拥有一席之地,树立富善的品牌。
创立量化私募基金皆因行业机遇
从参与朱雀创建的三十而立迈向四十不惑,林成栋依旧充满激情。“基本上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才离开。”
与记者聊起量化投资,他侃侃而谈,看得出,对于这个领域,他很是着迷!
这个敢拼敢闯、坚定果敢的福建人,看准了机会,没有迟疑,立马行动起来。
2013年4月,他和朱雀一起发起创立了富善投资,对于林成栋而言,这已经是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对于量化投资的未来,他深信不疑,“去年是量化投资的元年,大量的量化对冲基金开始崭露头角。量化投资市场才刚刚起步,现在正是春秋时代,行业发展会非常迅速,未来2到3年,将进入战国时代。”
目前在这一领域,还没有具备明显品牌优势的公司,率先抢占市场做出品牌,在林成栋看来,会有先发优势。
事实上,善于开拓、寻找先机的林成栋,早在3年前,就“瞄上”了量化对冲的发展机遇。当时还在朱雀投资的林成栋,在研究产品创新时就已经和国内外众多的量化投资基金经理有过深入交流,其中不乏Two Sigma、DESHAW等知名公司的投资经理,同时在朱雀与同事一起进行了量化产品的创新尝试。
在看到了量化投资的巨大市场后,林成栋毅然决定再次创业,成立一家进行纯量化投资的私募基金公司,追求另一片新天地。这一次,朱雀选择成为新公司的发起股东。
在林成栋看来,中国的量化对冲领域还需要完善,难以实现真正的高频,金融衍生产品也太少。但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品类不断增加,交易策略会更加多元化。
“未来会增加新的股指期权品种、个股期权,商品期权也会出来,每个新品种的推出都增加了市场的深度,同时也都是新的机会。其次,在原来传统的股票投资上,随着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加入,个人投资者已经越来越难以把握机会。而对于投资者来说,量化投资也可提供相关性低的策略组合,丰富投资者的资产配置。”
一个“学霸”云集的科研型团队
清一色的理工科男!初见林成栋的投研团队,这是记者最直观的印象。
与陆家嘴金融圈那些西装革履的投资家截然不同的是,这些量化投资圈的人,穿着随意,他们似乎更乐意被称为“宽客”,甚至是“矿工”。
做一个宽客的精髓,就在于收集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转化为走势预测或算法改进的要素,建立成所谓的交易模型。这群人,有着极高的数学天分,很深的统计学功底,当然,还必须会编程。
用一位宽客的话来说,“我们的工作就是从海量数据中去捕捉和挖掘可能对投资产生影响的因子,并通过模型去演绎和检验。”
大多数的量化团队,是一个“老将”带几个“小兵”,即便是在一个公司内部,对于交易模型的核心,也是讳莫至深,颇具神秘感。正因如此,国外他们被称为“黑箱投资”,用公式打败市场。
不过,富善的投资团队较为“另类”,除了颇具规模外,他们强调善于分享。
谈到自己用心打造的投研团队,林成栋有些自豪。“加上即将报到的2名资深量化投研经理,仅投研人员就达到了12人。这些人的专业背景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统计、金融工程、计算机等,团队成员均有数年国内外量化投资从业经验。”
“在量化投资中很重要的是单一策略容量有限,需要进行品类扩充、策略扩充,并加入更多有更好想法并愿意分享的人。”林成栋深信,策略模型没有什么独门秘笈,随着市场的改变,总有老去的一天,不老的是与时俱进的钻研精神。想要走得更远,就需要吸引更好的,愿意分享的基金经理和研究人员加入,在分享中实现个人和公司的价值和成长。
在创建团队的过程中,林成栋花了很多心思。“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个周末都在办公室泡茶款待各类量化人才,交流策略和物色人才”,林成栋笑谈到。他希望,这些跟着他创业的人,能够成为公司最终的合伙人。“到今年年底,富善就成立一年半多了,到时候,会把自己的部分股权分给创业团队中的一些员工,凡呆满超过18个月并有业绩贡献同时理念和价值观一致的投研人员都有机会成为合伙人”。看得出,朱雀的合伙人文化在林成栋内心埋下深深的烙印并在富善付诸实施。
林成栋笑谈到,“量化公司应该像一家科研型的企业。策略的研发,与做科研项目的流程很像。”他反对内部PK制,这样会使得大家好的想法藏着掖着,为了让团队走得更远,富善建立了一个长期的累计机制,以鼓励大家和团队一起推动公司发展。
林成栋说,西蒙斯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标杆,他的大奖章基金二十几年来年年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而稳定的投资收益。西蒙斯的成功,证明了不懈的努力和正确的方法,可以带来持之以恒的超额收益。
将投资管理能力走在“钱”之前
不停闪烁的电脑自动进行着高速交易,账户的盈利不断上跳,很多投资者把量化交易视为一样“可以躺着赚钱的”形式。但现实,真有这么美好吗?
林成栋坦言:做量化,也很操心。
多数时候,回溯测试可以证明的你的设计交易策略在过去的表现,这是量化交易世界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不过,优秀的宽客很清楚地意识到,过去不代表未来。他们所做的,就是不断优化已有的交易模型,并建立新的交易模型。
有意思的是,采访当日,有券商主动与林成栋打电话,想为富善发行产品,他婉拒了。
作为私募基金的一名“老兵”,林成栋很清楚,规模是业绩的天敌。他见证了不少因为规模急剧膨胀,而投资管理能力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公司发展出现问题的私募基金。
用他的话来说,在资本市场里,比的是谁能活得更久,“我们并不急于把规模做大。做资产管理一定要平衡好投资管理能力和资产规模之间的关系,一定是把人走在钱之前,一定要把团队的磨合、团队的管理能力走在管理规模之前,与其快速扩展导致业绩受影响,我宁愿在规模可承受的范围内逐步扩展。”
在打造好心目中的“1.0”版本的创业团队后,林成栋希望,其量化策略能够更加成熟后,再进一步发展其规模。
据了解,富善投资成立1年多的时间里,已经逐步将产品线布置齐全,根据高、中、低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三类策略群,富善投资打造了三条产品线,分别是高收益策略的“致远系列”,主要是股指期货日内程序化中高频交易、商品期货CTA策略;低风险中收益策略的“优享系列”,主要是股票中高频统计套利策略、股票中高频阿尔法策略、事件驱动策略等混合策略;极低风险套利策略的“安享系列”,股指期现套利、ETF折溢价套利、股指期货跨期套利、分级基金套利、封闭式基金套利等。
截至目前,其2013年成立的三只“致远”系列CTA产品以最大8.5%的回撤,实现了年化超过40%左右的收益。
CTA通常也被称作管理期货基金,是指由专业的基金管理人运用客户委托的资金自主决定投资于全球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获取收益并提取业绩报酬的一种基金管理模式。
林成栋介绍说,富善投资“致远系列”CTA产品采用了合计约几十只种类型风格迥异的CTA算法模型,交易品种涵盖股指期货和国内流动性较好的大部分商品期货合约。“致远系列”CTA产品特点是在追求相对客观收益的同时,把风险控制做为长期盈利的根本,目前的风控体系不但有嵌入单独每个策略的内部风控,还有控制策略整体盈亏的外部风控,以求风险可控前提下的最大化收益。
“目前在国内高净值资产客户的资产配置中,CTA基金的投资比例太低。”在林成栋眼中,现在正是加大CTA配置的黄金时期。
“目前国内CTA具有很好的收益风险比,但由于这一市场容量有限,从国外市场的经验来看,随着市场参与者的不断增多,CTA基金的收益率也将逐步下降。”林成栋认为,由于CTA基金的运作对于整体团队的研发实力、IT系统和风控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具备品牌和实力的CTA基金才能维持优势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