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9:中国资本市场第49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 10:中国资本市场第49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市场
  • A7:数据·图表
  • A8:财富故事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三种情况可能会
    打破市场平衡
  • 政策托底、存量博弈格局下继续演绎结构性行情
  • 从三方面投资中国经济的未来
  • 如何应对两率相等协存之后的货基
  • “微刺激”将持续影响并主导下半年市场
  • 政策之盾
    能否挡风险之矛
  • 存量博弈下主题投资仍将是主要机会
  • 经济减速压力仍大
    三季度可能先扬后抑
  • 未来的政策制定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 短期内市场趋势转变的基础并不存在
  • 还会有进一步的刺激政策出台
  •  
    2014年7月9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中国资本市场第49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中国资本市场第49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三种情况可能会
    打破市场平衡
    政策托底、存量博弈格局下继续演绎结构性行情
    从三方面投资中国经济的未来
    如何应对两率相等协存之后的货基
    “微刺激”将持续影响并主导下半年市场
    政策之盾
    能否挡风险之矛
    存量博弈下主题投资仍将是主要机会
    经济减速压力仍大
    三季度可能先扬后抑
    未来的政策制定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短期内市场趋势转变的基础并不存在
    还会有进一步的刺激政策出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三方面投资中国经济的未来
    2014-07-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 李国旺

      

      下半年A股市场如何走?要搞清股市的发展方向先要搞清楚其与其他方方面面的关系,因为资本市场不是独立运行的,它与宏观经济增长与微观业绩增长、与群体心理、与货币价格、与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资本市场政策、与商品、货币及资本品总供求关系密切。同时A股市场的发展又不是与上述力量单线联系的,而是复合进行。如果说业绩增长——群体心理——资产估值——政策取向——供求关系存在正向的相互强化作用,但这五方力量之间却还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情况下,业绩增长空间有限;业绩增长有限阶段,群体心理欲呈现乐观还需要其他要素来加劲。虽然公认当前市场估值偏低,但如果业绩没有增长、群体心理也不热烈,启动估值提升的唯一办法就是政策上进行创新。

      2014年政策创新存在双重性:一是通过定向调控或放松,将保增长的短期目标与调结构的长目标相结合,力求将资金引向最需要的创新性的中小企业和相关改善民生需要的产业,前期的政策取向就是如此进行的。但是创新性的中小企业作为“弱势”群体,政策引导目标与实际资金流向可能存在差距,即定向宽松的资金一旦进入社会“大水库”后,资金有可能注入到短期利率最高的行业。二是中国货币政策无法大规模宽松,因为M2膨胀得太大,在货币政策“失灵”情况下再多的M2也为垄断或强势行业吸纳,而这些行业可能是低效率的。因此,一方面股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对冲不断扩张的股票供应,实现估值回归,另一方面国家无力为股市提供与资本品扩张相匹配的资金,这是近几年来A股低迷不振的供求方面原因。

      除了国家,谁能提供股市迫切的资金?事实上,A股市场资金提供方是由一般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地方政府、有关部委和国际资本共同提供的。现在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近年来不是增长而是萎缩,上市公司主要是融资而不是分红回报市场,地方政府也正在为地方债务发愁,而国家部委特别是央行当下也不可能向市场注入资金。A股市场在2005-2007年大量资金来源于国际资本的渗透,因为当时正处于人民币汇率改革初期,升值空间巨大,套利空间也巨大。而目前人民币升值空间有限,期待国际资本来支持A股上升已经不可能。

      A股业绩增长有限、群体心理平淡、估值无法大幅上升、政策选择两难、资本品供应增加货币供应有限情况下无法激活巨量M2进入股市,2014年出现大规模上升行情的概率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应何去何从?投资中国经济的未来!一是投资存量巨大,业绩不理想但可能出现政策性红利的国有大盘股,特别是竞争性可能退出控制权的国有股控制的上市公司。当然前提是这些产业有可能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管理、技术、产品、市场创新,即能够通过政策创新脱胎换骨的行业或产业,否则投资意义不大。

      二是投资能够强军强国的行业或产业,通过强军引导一批产业现代化,实现产业创新与新兴产业集群,实现新产业的规模效应。航空航天、现代装备、现代通讯、新材料等产业的兴起直接促进中国经济从重化结构向新产业结构转变,不仅是强军的需要,更是强国的需要,还是富民惠民的需要。

      三是投资互联网金融创新推动的产业。互联网金融创新不仅造就新行业,还是金融业从融资、投资、支付、交易等的系统性革命,不仅实现金融系统的高效率,还将推动信息、安全等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