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数据·图表
  • A6:书评
  • A7:专版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楼市直面重大转折 调整或将持续较长阶段
  • 不管这钱从哪来怎么来,都能帮您弄出去!
  • 中美经济再平衡乃全球化战略基石
  • 请尽快逼退那些披上马甲的“伪高新”企业
  • 互联网化:
    商业银行已别无选择
  •  
    2014年7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楼市直面重大转折 调整或将持续较长阶段
    不管这钱从哪来怎么来,都能帮您弄出去!
    中美经济再平衡乃全球化战略基石
    请尽快逼退那些披上马甲的“伪高新”企业
    互联网化:
    商业银行已别无选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互联网化:
    商业银行已别无选择
    2014-07-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 鑫
      □张 鑫

      随着以第三方支付、金融产品线上销售、互联网信贷、众筹等四大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飞速发展,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版图被不断蚕食,其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和盈利模式已难以为继。以至于有人预言,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今后我们将不再需要现金和银行卡,银行因此可能消失。

      但反过来看,互联网技术也为商业银行转型与发展提供了倒逼机制和难得机遇。如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清不足,及时转变经营理念,促进金融互联网化,商业银行就能从容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创造出金融业发展的新时代。质言之,金融互联网化成为关系商业银行生死的不二选择。

      商业银行存在的基础是信息不对称,存在的意义在于充当资金融通的中介,支持并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资金供需双方之所以需要商业银行充当中介,是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同时,信息不对称提高了银行信息搜集和甄别的难度和成本,给银行贷款带来极大的风险。由此,商业银行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热衷于为大型企业尤其国有大型企业服务,中小微企业虽然具有强烈的融资需求,却因存在较大经营风险而陷入“想贷也难”的境地。即使政府、专家学者不断研究并提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各种政策建议,但在商言商的现实总使得商业银行缺乏落实这些政策建议的内在动力。

      互联网技术通过弥合信息不对称性,不仅动摇了银行的生存基础,而且使商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可能。传统金融主要由银行充当中介,银行卡取代了现金支付,贷款业务倾向于大型企业。互联网金融对这种模式的颠覆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不仅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信息搜索平台,强化了资金信息中介的功能,而且通过节约交易成本降低金融中介的门槛,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边缘化,形成无中介金融市场。例如,通过P2P网贷平台和众筹平台,就可完成贷款申请、接收、偿清的过程。专注于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阿里信贷无需人工审批就能提供贷款。淘宝商户申请时间只需三分钟,贷款到账只需一秒钟。阿里金融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累计为13万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总额达280亿元,2012年上半年累计发放贷款130亿元,新增获贷企业4万家,不良贷款率仅为0.72%。

      其二,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转账汇款等结算和支付服务,移动支付将取代银行卡和现金,完全不需要银行职员、ATM乃至电脑的参与。目前,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主要采取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例如,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和快钱等能够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代购机票与火车票、代缴电费与保险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并已占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腾讯和阿里的打车补贴及“红包大战”、余额宝等还在培育新的移动支付市场。单消费者逐渐养成移动支付习惯,移动支付与其他行业整合、联动的完善,必将对银行支付业务产生替代效应,弱化银行的支付功能,进而改变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和支付、信用体系。

      有人并不认同互联网金融具有对传统金融业的颠覆性和替代性。这是侥幸心理使然,是很危险的。因为互联网技术通常采用边缘性进入方式嵌入到其他领域,刚开始时,这些颠覆性技术和产品大多质量低、风险高、利润少,市场小,但经过不断改进,得到客户认可,就会突然打开市场,实现飞跃性发展这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边缘性渗透能力强等特点决定的。仅仅在一年时间,互联网金融的神速发展不就已让银行措手不及了么?

      在去年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浪潮中,商业银行已落后了。如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的应用、移动设备的普及、无线网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网民消费习惯的改变,移动互联网又以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在攻城掠地,已渐渐取代PC电脑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了移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金融等的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移动就是一切”、“移动无处不在”的新挑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如果提前布局,加快金融互联网化尤其是金融移动互联网化,被颠覆、被替代性是完全有可能的。

      商业银行实现金融互联网化,就是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清自身不足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开展金融服务,促进经营方式的转型和金融产品创新。第一,实现业务经营“移动化”、“轻经营化”,而不是依赖物理网点和人员的扩张提供面对面服务。第二,实现支付业务向移动支付转变,更多运用识别支付而不是密码支付,提升客户体验及满意度,增强服务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挖掘积累客户数据的能力,重建信用体系,创新物联网金融模式,践行普惠金融,实现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交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第四,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以焕发银行的新活力,创造银行业的新时代。

      (作者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