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数据·图表
  • A6:书评
  • A7:专版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钻井模板助推勘探提速
    金刚石钻头需求将激增
  • 锂电池国家专利密集获批
    新能源车产业链蓄势待发
  • 三元正极材料获突破 锂电池行业打破垄断
  •  
    2014年7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数据·图表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数据·图表
    钻井模板助推勘探提速
    金刚石钻头需求将激增
    锂电池国家专利密集获批
    新能源车产业链蓄势待发
    三元正极材料获突破 锂电池行业打破垄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三元正极材料获突破 锂电池行业打破垄断
    2014-07-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数据研究部 穆龚 编辑 张巘)

      国家专利局最新信息显示 ,国内厂商研发的《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该发明能使镍钴锰氢氧化物三元前驱体化学组成均匀,克服现有三元正极材料粒度分布宽、化学组成偏析的缺陷,该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适用于汽车动力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新专利有望改变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独大的局面。

      目前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领域,中、日、韩、美动力电池企业采用不同的材料体系。中国企业以磷酸铁锂为主,日韩企业以锰酸锂和三元为主,新能源汽车龙头特斯拉,采用的电池正是三元正极材料。

      无论国内还是海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均会对国内部分锂电池材料带来巨大的需求弹性, 出货量增长将抵消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价稳量升有望带来业绩的增长。

      正极材料方面,目前已经量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等产品。但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的核心技术专利仍然牢牢被海外企业把控。由于海外已形成的专利保护壁垒,导致国内很多材料生产商很难进入国际大厂,通过改变添加剂以及生产工艺等手段成为我国正极材料企业的常用手段。

      三元材料综合了钴酸锂、镍酸锂和锰酸锂三类材料的优点,存在三元协同效应,并且在价格上有所优势。同时在循环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安全性能上也有提高。在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背景下,三元材料作为高容量密度正极材料有望进一步拓展其市场份额。高工锂电统计,2014年第一季度中,三元材料增速位于正极材料之首,业内人士预测,2014年三元材料在正极材料中占比将提升至45%。

      国内企业中,杉杉股份的正极材料目前产能1.2 万吨,其中供应小型电动工具的三元材料已经占比30%,子公司湖南杉杉年产1.5万吨正极材料生产基地正在积极推进。赣锋锂业的电池级金属锂供应给全球最大的锂亚电池生产商和锂铁电池生产商,公司已经开始为韩国的NCA厂商提供原材料,并计划投产三元前驱体生产线。公司的高纯氟化锂在国内市占率达到50%以上。红星发展主营为电子磁性材料等产品,正逐步转型向电池原材料供应,此次在三元材料方面实现新技术的突破,公司有望借助大股东青岛红星化工集团的实力,实现从基础化工向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产业升级。

      (本报数据研究部 穆龚 编辑 张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