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数据·图表
  • A6:书评
  • A7:专版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李斌,华尔街顶级谋士 “我活出了别人几辈子的精彩”
  • 做永远的
    弄潮人
  •  
    2014年7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人物
    李斌,华尔街顶级谋士 “我活出了别人几辈子的精彩”
    做永远的
    弄潮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做永远的
    弄潮人
    2014-07-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诚诚 ○编辑 张亦文

      回国后在移动互联网的创业体验,让李斌对国内的创业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也是他要将对冲基金与互联网结合的来由。李斌的第一步定位,就是帮助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配置海外对冲基金,这也是他的长处所在。

      ⊙记者 王诚诚 ○编辑 张亦文

      

      “我是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的精彩。”坐在上海办公室的李斌脸上挂满笑容,一场全新的浪潮正在等待他去体验:中国的对冲基金黄金十年。

      3年前,李斌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正式迈上创业征途,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夙愿。

      “我们可能还是有点战略性的错误。总想着在美国本土从无到有创立一家以我们中国人为主导的上市公司,而所从事的业务与中国市场和我们的文化背景无关,现在看来很难做到。”

      创立对冲基金投资平台不是李斌回国后的第一站。当时正值移动互联网创业热潮,在美国做过互联网生意的李斌感觉这是一次重大机遇。没多久他就和创业伙伴开发出了一款服务连锁企业及用户的APP。

      这款名叫“逛店宝”产品利用超声波技术让手机终端用户在接近商场时能够及时搜索到商品产品、促销信息,获取最及时的服务资讯。

      短短一年内,这个平台就积累了3000多家商场资源、用户下载量超过百万。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都拥有分公司。

      不过,与大多数互联网创业企业的困境相似,“企业效益短期内很难看到。”李斌说,由于用户只有在商场附近才能接收到产品信息,很难积累到足够多的用户量。最后公司以技术优势出售给中国电信旗下子公司。

      但这次互联网创业体验让李斌对国内的创业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也是他要将对冲基金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来由。

      “我近期去见了几个国内的金融机构还有风投,他们都建议我坚持互联网金融方向,建立一个对冲基金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李斌希望,这个平台能够成为中美两国对冲基金的桥梁,帮助两国的高净值客户配置对冲基金。

      “中国目前能够投资1000万以上买理财产品的人有70多万,这些高净值客户80%的资产配置的还是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对冲基金发展空间巨大。”

      李斌说,目前公司发展的第一步定位于帮助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配置海外对冲基金,这也是自己的长处所在。

      马不停蹄的几次路演之后,李斌受到了基金、信托、银行等渠道的热烈欢迎和支持,“机构投资海外的意愿很高,不过将信将疑。”李斌说,由于QDII出海几年来,并未给投资者创造稳定的回报,不少投资者对此还有疑虑。

      他解释了自己的不同之处:以前QDII是中国的团队投资海外市场,而未来自己的产品是由美国人管理的,“我的工作就是帮助投资者发现那些处于成长期的对冲基金,获取低回撤高收益。”此外,与以前QDII基金投资单一市场不同,自己设计中的产品是投资多只基金的FOF产品,投资更分散,收益也会更稳定。

      他希望尽快发行第一只产品,用业绩证明实力。今年1月初,李斌在上海自贸区建立的复兴资本公司,其合作伙伴任职美国一家实力FOF机构,擅长在美国对冲基金领域寻找到处于成长期的基金。未来他希望,能够帮助美国客户寻找到优秀的中国对冲基金。

      李斌的理想现在看来有些遥远,但就像曼德拉所说,“在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