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数据·图表
  • A6:书评
  • A7:专版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地王秀赢者的诅咒?
  • “去美元化”呼声欧洲冒头 萨潘的愿望
  • 中国上市公司内控“挣扎”及格线
  •  
    2014年7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地王秀赢者的诅咒?
    “去美元化”呼声欧洲冒头 萨潘的愿望
    中国上市公司内控“挣扎”及格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地王秀赢者的诅咒?
    2014-07-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于兵兵 ○编辑 阮奇
      本版制图 郭晨凯

      地王秀

      赢者的诅咒?

      昨天,又是破纪录的一天。

      就在上证报“曾经地王今安在”的调查报道出街当天,上海再次刷新全国单价地王。

      回顾从2000年开始的几个楼市周期,每一轮调整,都会出现很多退潮裸泳的地王。只是,这一切似乎都没有阻止房企前赴后继“飙地王”的决心。这可谓中国房地产的“世纪之谜”。

      赢者的诅咒,是经济学中一个现象的称呼。假设某一特定的土地(或其他商品及资产)存在很多种投标价格,且投标者们对土地价值的估计基本上都是正确的,如果每个投标者的报价皆是他对土地价值的估计,那么,最高报价者通常很可能就要为这块土地支付超过它所值的价钱。

      ⊙记者 于兵兵 ○编辑 阮奇

      

      如果说每平方米的房价中,有8万元是土地成本,那这个房子要卖多少钱?虽然看上去不可思议,但它确实出现在昨天的上海。

      昨天,就在上证报“曾经地王今安在”的调查报道出街的当天,上海再次刷新全国单价地王。香港上市公司丽丰控股旗下东方动力以5.77亿总价竞得黄浦区滨江板块的五里桥街道104街坊39/1宗地块。虽然总价不高,但因为出让面积只有3885.2平方米,该地块的楼板价达59859元/平方米。又因为出让规则中,有30%配套做保障房的要求,剔除之后,其商品房楼板价达到85513元/平米。

      

      又是破纪录的一天

      “又是破纪录的一天”,多家媒体用类似的语言来见证中国房地产市场新地王的诞生。

      如果说孙宏斌去年以7.3万/平方米的楼板价拿下北京单价地王,就可以喊出30万/平方米的销售价,那上海的这个新地王呢?从这个角度看,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挡中国最贵豪宅的刷新速度。

      反观当年拿地的那些地王们,如今大多陷入“赢者的诅咒”:要么快速开盘,想尽各种办法回笼资金,甚至不惜牺牲利润;要么连开盘都不敢;要么土地款无法按时付清,退地或转手;要么举债百亿信托,以支持地王开发;更有捂盘数年仍无法卖出成本价,计提上亿减值准备。

      赢者的诅咒,是经济学中一个现象的称呼,假设某一特定的土地(或其他商品及资产)存在很多种投标价格,且投标者们对土地价值的估计基本上都是正确的,如果每个投标者的报价皆是他对土地价值的估计,那么,最高报价者通常很可能就要为这块土地支付超过它所值的价钱。

      回顾从2000年开始的几个楼市周期,包括2005年、2008年、2010年和2012年,当然,也包括眼前的2014.,都是楼市调整大年,每一轮调整,都会出现很多退潮裸泳的地王,绿城、龙湖、雅居乐、中冶等多个国有、民营巨头现身其中。只是,这一切似乎都没有阻止房企前赴后继来“飙地王”的决心。这可谓中国房地产的“世纪之谜”。

      对于房地产商来说,每一次从政府手里拍得土地,都是一次赌博。只是有人激进,有人保守,风格不同。但是,从历史来看,应该说,地王者,最终大赚的项目很少。这也是万科为什么一直坚持不做地王的原因。既然如此,比猴子都精明的开发商们,为什么在“赢者的诅咒”面前,还要冒险一试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剖解一下这个“世纪谜题”。

      

      详解“世纪谜题”

      首先是房价预期的迷药。应该说,这是可以解释楼市年年调、地王朝朝有的核心原因。多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因为行政参与色彩过浓,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土地依赖无法破解,楼市出现小压大涨的恶性循环。多年摸索后,房企日渐看清此趋势,自认无论多贵的土地,都会被后来上涨的房价所稀释。“只要你挺得住。”

      这个基本判断有错吗?起码到今天为止,是不错的。中国经济对于房地产,依赖、依赖、还是依赖。核心要素之于房地产,土地、土地、还是土地。如果财税体制不根本性解决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应该说,楼市矛盾难有根本性的破解。那么,房价,会跌吗?

      其次,有些地王他敢拿,你不一定敢拿。这是灰色默契的结果。

      以昨天的地王为例。除了配建保障房外,上海黄浦区的滨江地王还有诸多限制性规定,比如限高24米、现房出售、全装修交付。

      我们当然不能武断地说,这些限制性要素是为了屏蔽竞争者。但是房地产业内人士也私下透露,在土地出让市场,真正的意向拿地方,已经私下谈好补偿机制。这种案例之多,业内人心知肚明。所以说,地王项目真实的盈收账目要怎么算,只有房企老板等少数人心中有数。

      最后,很多地王项目赔本赚吆喝,可能早在老板们预料之中。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赚这个吆喝呢?有的是为了上市。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对于内房股土地储备量、土地质量、布局区域都相当敏感。因此,过去几年,很多拟上市公司为了迅速积累土地储备量,大举争抢土地,甚至不惜飙出地王。包括绿地、恒大、佳兆业、旭辉,到今天的福建正荣等,概莫能外。

      还有些大型央企,凭借资金实力雄厚,在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拿下标志性地块,成为其远期战略目标。这种情况,也不在少数。

      当然,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或中小房企,他们竞得地王后,失意者众多。如果没有2009年那轮狂热的地王潮,也许,绿城中国的宋卫平不会走到今天黯然离场的结局;龙湖不会在吃到苦头后,谨慎小心收缩战线。而世茂、泰禾、正荣、恒大等去年下半年激情拿地的民营房企,是否能逃脱“赢者的诅咒”,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