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拉姆·查兰的地头力
□王育琨
稻盛和夫强调“提升心性,拓展经营”,而拉姆·查兰博士强调聚焦解决当下问题的功夫。两人一个由内而外,一个由外而内。如此交集,很值得品味。
6月底在杭州举行了两天稻盛哲学报告会,7月初拉姆·查兰在北京办了两天“变革时代的转型之道”工作坊与一天的“变革时代的领导力”开放性论坛。在同一个时空,两位经营管理大师虽然没有现场交锋,却有智慧碰撞。实干家稻盛讲哲学,理论家查兰现场解决问题。反者道动,让我心有戚戚。
稻盛和夫老人没有学过一天经营管理,没看过一本此类专业书,甚至也很少读禅宗、佛经、道经,却一步一步把京瓷做成了世界500强。他不停歇,把第二电信电话做成了世界500强。80岁高龄时又接手濒临破产的日航,只用两年时间就使日航盈利蹿升至全球第一。这样一位实干家,在中国办起了一连串哲学报告会。在全球,稻盛和夫老人更拥有一大批中小企业经营者粉丝。他们坚信,稻盛可以,他们也可以。
拉姆·查兰博士是在全球范围内声誉卓著的公司董事会和CEO咨询顾问,也是畅销书作者和杰出教授,他曾帮助无数500强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和领导力的提升,因此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着极强大的号召力。
杰克·韦尔奇对他评价是:“有一种罕见的能力,能够从无意义的事项当中提炼出意义,并且以平静和有效的方式传递给他人。”拉姆·查兰这种“罕见的能力”,我在上周的现场切实领教了。3天的课程,没有一页PPT,也没有一页讲稿,现场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并梳理出一些有效的关键点。他不停地问“Why?”,不停地强调“Practice”,一边不停地走着,一边陷入深深的思考。循着大家的讨论脉络,查兰概括提炼出:推动变革和转型的领导人,是个有赤子之心的人,会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心,敞开心门到处问“为什么”。
查兰认为,数字化公司对传统公司的冲击主要是三个点:高周转速度,运营资金为负,企业决策与客户需求之间无极限接近。由此带来一系列体制和流程的深刻变化。变革时代,领导力成为判断一个组织未来的头号指标。领导力这门专项技术,可用8个维度来测评:了解客户需求、调整盈利模式、引进核心人才、打造一心一意的团队、捕捉市场变化、承担社会责任、执行有力、识人选人。
课堂上,查兰目光如炬,沉静不动。那情形,仿佛一屋子的人都消失了,大厦消失了,他独面苍天,一条条恰到好处的总结,恰似天上的河流,经由他这个管道流出。比如喷涌而出的转型战略评估五要点:战略规划是否清晰,既定战略以外的备选方案,战略定位所依据的两至三个关键性假设是否有变,落地执行的关键指标状态,战略执行需要的人才。
听了拉姆·查兰三天的课,忽然感觉他就是在呈现答案永远在现场的地头力。他不会从高台上拿出一些东西砸向学员。而是清空他自己,提出问题,倾听学员的心声,从学员所遇到的真问题出发,与大家员一起拿出解决问题的钥匙。这种真实的地头力功夫,不正恰似稻盛和夫头拱地创业一路走来的情形么?
而最能聚焦当下问题的稻盛和夫,却从实践中提炼出了心法和哲学,老人注重“提升心性,拓展经营”,致良知,一切唯心造;最可能提出理论逻辑体系的拉姆·查兰则闭口不谈任何理论,一心一意专注于在现场解决问题,注重“练就专业真功夫”,一切可测度,可观察,可复制。
两位大师,一位由内而外,一位由外而内。两人很容易被贴上标签:稻盛强调激发人燃烧的斗魂,是内圣外王,是在说道;而查兰等西方大师,是讲有效工具,是术,接近于法。三天课程让我放下了这样的标签。可是究竟该怎样解拆呢?我在公开论坛上抓住了最后一个提问机会,问拉姆·拉兰:
“您和稻盛和夫是我追随的两位经营大师。稻盛强调‘提升心性,拓展经营’,而您强调聚焦解决当下问题的功夫。您能比较一下两人的经营之道吗?”
查兰回应说:“内外从来就不曾离开。任何事件行为,后面都是人的良知比如诚实、正直、爱心等等;任何一种理念,都具体化在一连串的事件和行为上。在最终的商业地头上,所有的语言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东方西方,稻盛与查兰之分。”
在最终的商业地头上,所有的语言都一样!企业的战略、制度、文化等都是经营者内心的呈现;而所有的理念,必须落实在企业制度、流程、考核和文化建设中,都必须体现在员工的一言一行中。当我阐述完问题,我已对我的问题有了新的解!
稻盛的功夫在于,在一个个难题克服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个个心性和哲学问题,期待唤醒更多的人;查兰的功夫在于,把一个个心性外化为可测度、可观察的事件和尺度。稻盛和夫与拉姆·查兰的交集,是知行合一的交集。一如王阳明所说,行即知,知即行。没有离开知的行,也没有离开行的知。稻盛和夫聚焦于匠心匠魂的产品,京瓷产品已经可以引领未来20年新材料的革命了,他当然要把产品怎么练出来的心法告诉世人。而拉姆·查兰经历了多种多样的质疑,当然知道任何一个理念或哲学的提出,都要有可测度、可观察的维度,都要有当下解决问题的力度。
他们的一致性,还表现在对同一个问题的拆解上。我在工作坊中曾问过查兰这样一个问题:“企业转型的原动力和机制是什么?”他回应:“像乔布斯那样凭借意志自己超越的人太少。大多数企业转型的原动力都是危机点和痛点”。而稻盛和夫在杭州的演讲中也曾提到,领导人在企业危机困顿之时,抱有“无论如何也要事业成功”的意识,在成功中起着绝对作用。
恰是在最终的商业地头上的痛点、危机点和堕怠,产生了原动力和机制。
(作者系五洲联盟商学院执行董事,百年企业研发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