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财富故事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信托业高管无奈年轻化
  • 机构增仓 加息暂缓 金价看涨
  • 七年坚守 中投等到黑石云开时
  • 苏黎世保险瞄上新型城镇化商机
  • 绿色金融破局离不开政府之手
  • 淡马锡、黑石看好中国投资机会
  • 国民信托
    否认发行“民丰7号”产品
  •  
    2014年7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信托业高管无奈年轻化
    机构增仓 加息暂缓 金价看涨
    七年坚守 中投等到黑石云开时
    苏黎世保险瞄上新型城镇化商机
    绿色金融破局离不开政府之手
    淡马锡、黑石看好中国投资机会
    国民信托
    否认发行“民丰7号”产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绿色金融破局离不开政府之手
    2014-07-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朱文彬 杨晶 ○编辑 孙忠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不意味着忽视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绿色金融配置资源的金融活动,是不可能市场化配置的。”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昨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上发表观点说,绿色金融发展,需要立法以及政府主导干预,并提升政策精准性。

      事实上,“绿色金融”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未来金融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已经上升为国际上的一种共识。不过,与之相悖的是,绿色金融工具的发展或绿色项目的引资问题,绿色投资仍是一种规模很小的专业化投资,估计仅占全球投资的2%。

      “要实质性地缓解环境污染问题,今后五年内,中国在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投资应该达到平均每年2万亿人民币左右。”业内专家指出。而在巨大的市场面前,我国的绿色金融近年来虽有明显发展,但主要以银行为主的结构性问题、产品匮乏问题、投资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

      “由于缺乏鼓励绿色投资的激励机制,我国污染性的项目面临严重的供给或投资过度,而绿色项目则面临严重的供给或投资短缺。”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昨日分析称,目前的市场信号不鼓励绿色投资,而过度鼓励投资于污染性的项目。理论上来说,是外部性没有被内生化的问题。

      左晓蕾认为,目前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障碍还在于,参与配置资源活动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更追求“利润最大化”、“赚快钱”,而生态环保绿色循环经济是要有成本的改变粗放式的外部效应。

      “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主力军,是助力绿色转型的孵化器。”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安青松说,上市公司站在了引领绿色产业的前沿,目前国内有189家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从事绿色、环保产业。以特斯拉电动汽车颠覆传统汽车制造业为例,资本市场为绿色经济转型、绿色创新提供了一个风险投资的平台。

      “目前,我国绿色转型面临着融资难、行业壁垒、市场风格等情况,绿色转型需要改善政策和环境。” 安青松话锋一转,依靠资本市场来促进绿色金融发展,仍有诸多政策短板。

      原中投公司总经理高西庆以中投公司此前投资新能源为例说,新能源是不可预测的,也就是谁也不知道未来哪一个新能源会是好的。然而,在投资界,可预测性异常重要。这正是金融业对绿色金融的投资占比非常之低的原因所在。

      “全世界要合作起来,要从政府的角度把所有传统的、有污染的能源经济成本提高。”他强调要用政府之手来解决当前绿色金融面临的发展问题。

      “中国需要激励绿色投资的政策体系。”马骏建议,中国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如研究成立类似英国绿色银行的机构,健全财政贴息机制,建立绿色信贷体系,在若干领域实行强制性绿色保险等。

      “发展绿色金融首先要立法,同时政府的政策也非常重要。”左晓蕾建议,政策要更多关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

      她还提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可能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因为碳交易市场是一个延伸工具的纯粹交易,不解决碳排放减少的问题,还可能会产生变相利用交易套利的更严重问题,而与减少碳排放的初衷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