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量上海真功夫
□周子章
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性金融组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最终落脚上海,无疑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产生极大的推动力,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确立了一个新高度。1949年以来第一次,上海成了一个重要国际经济性组织的所在地,而开发银行这种政策性金融机构,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其导向意义更大。上海在全球各大金融中心中的地位因此将带有实质性提升,将会带动上海金融人才集聚,带动上海相关服务水平的提高,规范上海各项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金砖银行落脚上海,是五国博弈和均衡的结果,对上海的综合实力将是空前的考验。毕竟,这是第一次没有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组织,前行路上荆棘丛生,要使其平稳运行起来,难度与风险绝不可小觑。尤其在银行运行效率,高级专业人才聚集效应上,都在实打实地测试上海的真功夫。
上海拓展国际金融中心的步子这一年来迈得很大,也很扎实。随着沪港通以及外资银行存款利率放开等金融细则的落地,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在向纵深推进。另一方面,创设刚满周岁的外滩金融创新试验区在金融基础建设上一直在努力为金融创新提供土壤。上周末,上海市黄浦区副区长吴成在“2014·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表示,外滩金融创新试验区创设以来,已吸引大量著名互联网金融企业入驻,在与互联网金融接轨上慢半拍的上海正 奋起直追,未来将进一步聚焦金融创新,给予新金融产业发展更大空间。目前,外滩金融创新试验区已推出了十大举措和46条细则,其中最重要的是打造互联网金融集聚区,支持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证券等互联网金融落户外滩金融集聚带。
去年9月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此前,上海早已获得“四个中心”的加持;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也称,试验区要紧紧围绕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战略要求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任务,形成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推进,上海的人民币中心地位也已渐成事实。而今,金砖银行的落沪,对于正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上海来说将带来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动,可利用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提升国际资本的流动效率,同时也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另外,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贸易、投资都进一步便利化,也便于其他金砖国家更好地利用上海这个平台跨境贸易和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一份囊括多达73项今年重点工作的分工表——2014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点工作安排建议稿(下称“建议稿”)——被认为多有“干货”:推出黄金“国际板”和个股期权的详细时间表首度披露,战略新兴产业板、互联网金融集聚区概念胎动,多个金融风险控制机构与交易转让平台正在研究中。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国际金融发展形势加速了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但是,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制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因素,至今仍未有太大变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涉及金融改革的众多内容,这不是上海自身所能决断的,需要国家从整体战略考量。而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必须包括三大功能的发力,一是跨境的支付清算平台,但是在汇率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没有完全落地的状态下,面临着监管能力的挑战。其次,就是市场的分割导致价值投资无法体现,开放国际金融投资,在市场不健全的背景下,容易造成金融危机,因此只能渐渐开放。最后是人民币计价产品的发展,不过在前两项功能进展不顺的情况下,人民币计价产品的发展也将受到影响。
不过,种种情况正在加速推动着环境发生变化。首先,人民币产品的创新可以通过自贸区这一平台,有了更大的空间。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显然是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对将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产生的交易、回流、投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种需求可以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所能获得的机遇。自贸区内政策比较宽松,有利于人民币产品的发展和创新,如利率、汇率等衍生产品均会获得很好的发展空间。
第二,资本市场的开放也有望进一步加速,比如即将正式启动的沪港通。是否可以考虑再向前推进一步,把香港特区和内地的金融机构设法在上海来一些适当的组合,推出一些人民币理财产品,从香港回流、投资上海市场。比如可以建立有特定内容和数量、有限制规定的金融活动从区外进入区内的渠道,或允许区外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区内的投资活动等等。
第三,可以借助自贸区推进离岸金融的发展。比如,探索将现有银行做的离岸业务嫁接到自贸区的账户体系当中;除了银行业的产品创新,是否可以在离岸证券、保险、租赁等非银行业务方面也能有较好的推进。
第四,借助自贸区的平台,通过自贸区的账户体系的创新,拓展上海私人银行的财富管理服务,适时在上海市中心某些地方建立私人财富中心,引入各家大银行的私人银行中心、资产管理机构。而此前推出的外资银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毫无疑问进一步扩大了个人财富管理的渠道。(作者系中国金融网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