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不动产登记制度
    揭开面纱
  • 险资试水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有规可依
  • 户籍改革下一步:配套要跟上
  • 跨境资本转向流出
  •  
    2014年7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不动产登记制度
    揭开面纱
    险资试水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有规可依
    户籍改革下一步:配套要跟上
    跨境资本转向流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动产登记制度
    揭开面纱
    2014-07-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使命:中国市场经济物权的基石之一

      难度:现有制度给法律实践带来极大隐患

      影响:不直接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但为房产税向存量征收创造条件

      进度:预计具体条例出台或延迟到今年年底

      不动产登记制度时间表

    2014年 建立基础制度2015年 推进实施过渡
    2016年 制度全面实施2018年前 体系基本形成

      不动产是绝大多数国民的主要财产形式,不动产登记涉及每个家庭,在推进过程中要始终明确保障交易安全、保护权利人权益的根本目的,以便民利民为指归,要注重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财产权。

      同时,不动产统一登记还是房产税开征的前提条件,被视为房地产调控的“利器”之一。专家表示,不动产登记制度能弥补反腐机制存留的漏洞,从源头上杜绝“房叔”、“房婶”这样的腐败典型。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龚维松

      

      中国市场经济物权基石——不动产登记制度,将“浮出水面”。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会议强调,已经发放的权属证书继续有效、已经依法享有的不动产权利不因登记机构和程序的改变而受影响。会议决定,按照立法程序要求,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再推进相关法律修改工作。

      中城投资总裁路林30日晚间对上证报记者说,不动产登记首先是财产权利的证明,这是物权法进一步的落实。若制度建立,对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外,每个城市市政厅的第一间办公室就是不动产登记部门,可见其重要性。

      不过放眼当前,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首要问题是登记由四至五个登记部门(土地、房屋、林权、草原、滩涂)负责。这样的登记制度给不动产的法律实践带来极大隐患。

      

      市场经济物权基石

      去年3月10日,首度对外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将涉及10项内容6个方面。其中在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以更好地落实物权法规定,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

      对此,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也明确,“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创新和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胡存智说,中国政府对不动产登记制度创新和建设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前景可期。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正按照职能分工,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国土资源部将站在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高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设。

      今年5月初,经中央编办批复,国土资源部正式挂牌成立不动产登记局。这标志着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正式组建。这也显示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建立也正按进度推进。

      可以说,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中国市场经济物权基石之一。

      对此,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宪忠说,根据我国《物权法》第10条第2款的规定,我国应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该规定从立法技术的角度看,是《物权法》第5条规定的“物权公示原则”应用于不动产领域的方案;从国情的角度看,是对我国现实生活中不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提出的改变措施。

      “我国《物权法》颁布实施已经数年,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还没有建立。这一问题目前已有根本解决的可能。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对于保障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不动产领域里的发展,对于保障公共资产和人民的不动产权利,对于保障和促进我国相关行政执法和法院司法,意义十分重大。”孙宪忠说。

      比如,民事主体到银行借贷需要以其不动产物权设立抵押时,如果土地上没有建筑物,则抵押权的设立在土地部门登记;如果土地上有建筑物,则在房地产部门登记。这样,同一个债务人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多次借贷并且设立抵押担保时,抵押权会登记在不同部门,银行或者第三人的权利面临着极大风险。所以,不动产登记必须统一,尤其是涉及交易体制的不动产登记,必须首先予以统一。

      

      对房地产市场无直接影响

      有分析认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本身是房地产长期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并不直接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但为房产税向存量征收创造了条件。最终实施仍取决于政府税制调整的路径和策略,对反腐作用也有待观察。

      对此,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直言,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会让房地产市场透明化,这对目前纷乱复杂的住房问题有一定的梳理,“让我们可以明确地知晓社会上有多少套房子?多少人有房子?多少人缺房子?”由此,不仅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会水落石出,政府也会进行精准的调控。

      此前,记者采访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珏林时,他指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包括三大基础性工作,即房产税、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全国联网、健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但由于此前不动产登记制度由住建部和国土部分工合作。2013年年初,住建部承诺到2013年上半年,实现500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该系统实际由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和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组成。按照规划,个人房产信息系统联网将覆盖所有地级城市,而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土部、国家海洋局都有属于自己的信息系统。

      时至今日,住建部的相应目标并未实现,但今年早些时候,住建部表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工作仍在推进之中。

      目前住建部的该项工作是否转交国土部还未可知。不过,将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全都划归国土部门,不可避免要触及其他部门的实际利益,难度可想而知。

      7月23日,国土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不动产分散登记的体制,各自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登记体系,在《条例》起草过程中,涉及各类不动产登记的机构、人员、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等情况,需要一定时间全面摸清,因此预计条例出台或延迟到今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