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专版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对这波久违的行情不妨抱更乐观的期待
  • 存款凭证超过20年就作废了?
  • 阿里专做纯网络银行是明智选择
  • 提振我国芯片业是遏制高通霸气的根本之道
  • 以应用思维
    助推“云计算”
  •  
    2014年8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对这波久违的行情不妨抱更乐观的期待
    存款凭证超过20年就作废了?
    阿里专做纯网络银行是明智选择
    提振我国芯片业是遏制高通霸气的根本之道
    以应用思维
    助推“云计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阿里专做纯网络银行是明智选择
    2014-08-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余丰慧

      

      在银监会宣布的首批筹建三家民营银行中,最为“扎眼”的是缺少了阿里网络银行。看似早就胜券在握的阿里何以错过首班车,“起了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社会各界猜测纷纷。银监会明确表示,没有接到阿里上报的申请方案,何谈审批?阿里相关负责人也承认确实没有申报,眼下正在积极完善方案。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副总裁俞胜法说,目前还没有递交筹建申请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要做纯网络银行模式是原因之一,因为还没有先例,此外对于市场环境等方面的调研也还需要时间。”

      宁愿错过首班车,也要坚持纯网络银行,在笔者看来,这是阿里决策层非常明智的选择。比尔·盖茨上世纪末曾经预言:传统银行必将成为21世纪的恐龙。不设一家物理性网点的纯网络银行模式,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是一大创新。阿里坚持纯网络银行模式,将有益于社会各方。

      客观地讲,阿里创办纯网络银行模式具备先天优势。从基础上讲,阿里拥有最为完备和足量的大数据,拥有网络上巨量的生产和消费客户群,拥有天猫、淘宝和一达通等在世界举足轻重、规模巨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从金融积累看,在银行的资产业务上,完全网络贷款模式的阿里小贷已历练了多年,面对的都是基于网络大数据的海量客户群体;在银行的负债业务上,阿里支付宝和余额宝上的海量资金完全可以视同网络银行的存款负债性质;在支付系统上,支付宝正在挑战传统银行的支付系统;在银行的理财中间业务上,一个余额宝已经让传统银行疲于应付,阿里推出的一系列理财产品都是传统银行难以企及的。

      与传统银行相比,阿里的大数据和海量网络客户是一座特有的金矿。阿里只有做纯网络银行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施展拳脚,真正把银行做大做强。如果做传统的银行,阿里只能局限于某一个地区,而纯网络银行模式是没有区域边界的,甚至没有国界。一张网、一根网线就可以面向全球做银行业务。这是阿里坚持做纯网络银行的真正原因。

      另外,做传统物理性网点银行的成本也远高于网络银行。有银行测算过,一笔业务通过银行柜台办理,成本大约为3.06元,而通过网络办理却只需要0.49元,前者是后者的6.24倍。这里计算的主要是客户到银行办理的存取款和理财业务,而网络银行比传统银行运行成本低、风险小,主要还表现在贷款等资产拓展业务上。就说阿里小贷吧,它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不需要与客户见面,也不需要实地考察,更不需要抵押担保质押,24小时就可放贷。这是传统银行很难做到的。

      当然,阿里坚持做纯网络银行也给监管出了大难题。笔者以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是个巨大的颠覆,也是对现行监管政策制度的颠覆。这活生生体现在阿里做纯网络银行上面。阿里的纯网络银行,迄今在国内外都没有先例,网络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亦是空白。比如,没有地域限制,没有线下的面签环节,交易合同难以确定签约地和履约地,电子合同和电子签名等创新,都亟须相应的监管法规完善。一方面是阿里领衔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步伐走在了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因为现有金融,特别是银行监管构架是在传统金融基础上建立的,已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需要,无法匹配。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其实传统银行今天也多多少少对监管提出了挑战,比如面签问题。传统银行设置的自动存取款电子设备,已经没有了面签程序。因此,阿里做纯网络银行,要求现有监管体系必须有相应的突破,以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要求,而不能再因为现有监管政策制度的束缚,将纯网络银行这个重大创新扼杀在摇篮里。

      当然,我们也非常理解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难处,现有监管体系是在多年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面对突然而至、汹涌而来的互联网金融,即使改革,也需要一个过程。让人欣慰的是,金融业的改革已在有序推进,金融监管也必将与时俱进,本着以改革促发展的精神,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会逐步出台与完善。

      我们只希望,阿里纯网络银行的筹建不会拖得太久。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