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
  • 4:市场
  • 5:互动
  • 6:研究·宏观
  • 7:信息披露
  • 8:艺术资产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保险资管、券商和信托角逐类投行业务 资产证券化产品或现井喷
  • 沪指终结连阳 炒新火热依旧
  • 期指周线现三连阳
    多头“落袋为安”
  • 美股的估值之谜
  •  
    2014年8月2日   按日期查找
    4版: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市场
    保险资管、券商和信托角逐类投行业务 资产证券化产品或现井喷
    沪指终结连阳 炒新火热依旧
    期指周线现三连阳
    多头“落袋为安”
    美股的估值之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险资管、券商和信托角逐类投行业务 资产证券化产品或现井喷
    2014-08-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从能够增厚管理费这个角度看,保险资管公司肯定会大范围开展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但打算在类投行业务上重点布局的,又何止保险资管一类机构。一家保险资管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受政策即将松绑所推动,券商、信托也将发力,“预计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下半年将迎来井喷。”

      ⊙记者 黄蕾 ○编辑 枫林

      

      本报近日报道的“险资试水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有规可依”一文引发热议,一度被叫停的保险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试点业务间接宣告重启。这也意味着,保险资管、信托、券商这三路人马,在开发类资产证券化产品上,站到了同一起跑线。

      意义远非于此。一个重要信号由此传递:在监管松绑的推动下,“大资产管理时代”轮廓逐渐清晰,“你中有我”的多方竞合格局将成为未来资管市场的常态。

      

      保险资管添“活水”

      “大资产管理”时代脚步的临近,让习惯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保险资管公司倍感压力。不过,本周保监会内部下发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试点业务监管口径》无疑是佳音,该试点的重新开闸,意味着继保险债权计划之后,保险资管又将迎来新“活水”。

      大环境的变化,正倒逼保险资管公司积极转型。类投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无疑是保险资管公司走向全面资管的两大业务重点。此前,债权计划一直是保险资管发展类投行业务的主要载体,发行至今规模已飙升至数千亿。但债权计划的劣势也明显,如产品结构、项目选择上存在诸多限制,期限较长且收益率偏低。

      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则不同。它本质上是以受托关系为基础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因此,在银行业盘活存量信贷、互联网金融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项目来源相较于债权计划更丰富,产品结构也能突破债权债务关系,更具备创新空间。

      更具现实意义的是,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能带来更多管理费收入,这恰是眼下保险资管公司所渴求的。一家保险资管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此前保险债权计划受政策所限,项目多来源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大型融资方,故而融资成本较低,保险资管公司从中所收取的管理费自然也不会高。

      

      类投行业务竞争加剧

      “从能增厚管理费这个角度来看,保险资管公司肯定会大范围开展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上述保险资管业人士大胆预测。

      打算在此业务上重点布局的,又何止保险资管一类机构。“未来竞争加剧是肯定的。”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私下和同业打听得知,受政策即将松绑所推动,券商、信托在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上也将发力,“预计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下半年将迎来井喷。”

      虽然整个保险行业资产体量庞大,但在类投行业务领域,保险资管仍算是“新兵”。经验匮乏、人才短缺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先天局限性。这主要是指:和券商、信托相比,保险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基础资产范围较狭窄,以及缺乏交易流通机制。

      保险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主要面向行业内部发行,即意味着保险资管负责发行,吸引保险机构前来配置。但另一方面,保险机构同样可以配置券商和信托开发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也意味着,为了拉拢保险机构前来认购,保险资管要和券商、信托赤膊PK。

      在华宝证券看来,虽然相比以往的保险债权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更具备资产证券化产品属性,然而由于缺乏交易流通机制,其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券商专项资管产品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基础资产范围狭窄、缺乏交易流通机制等先天局限下,将倒逼保险资管公司提升项目深挖能力和主动营销能力,而不能单纯依靠委托人的购买力。”一家保险资管公司负责人直言。

      

      亟待统一“游戏规则”

      随着公募基金业务、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全面放开,一场围绕基金、券商、保险、信托、私募等展开的投资角力已然开启。虽然强项各有侧重,但竞争势必激烈而残酷。白热化的竞争氛围和更多样化的选择也将更有利于吸引投资者,并由此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发展。

      更进一步来说,这些领域的渐次放开,亦意味着资管业务将成为我国管制程度最低的金融业务,几乎所有类型的金融机构都能参与。中国“大资产管理时代”雏形已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避免陷入多头混战的无序境地,资管界对于搭建统一“游戏规则”的呼声渐起。按照一位保险资管公司高管所言,虽然都从事资管业务,但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归不同的监管部门管,监管标准也不一致。

      正如一位资管业资深人士所概括的,新形势下,资管行业若要形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有制度化、法制化的保证。推动建立资管行业统一的监管规则,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