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QFII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特别报道
  • 苏彦祝的“创金合信”未来蓝图
  •  
    2014年8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16版:基金·特别报道 上一版
     
     
     
       | A16版:基金·特别报道
    苏彦祝的“创金合信”未来蓝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苏彦祝的“创金合信”未来蓝图
    2014-08-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4年7月22日,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公告成立,这也是深圳前海成立的第五家基金管理公司。

      顶着“新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第一人”的光环,创金合信基金总经理苏彦祝自然备受业界关注。这位前南方基金明星基金经理,自2010年加入第一创业证券后,领导第一创业证券资产管理部创造了不俗的业绩;如今他再度投身公募,实现由“私募”到“公募”的“华丽转身”。

      记者日前走进深圳“投行大厦”,与包括苏彦祝在内的创金合信基金高管团队就公司未来的发展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

      ⊙本报记者 黄金滔

      为何发起设立基金公司?

      2010年,苏彦祝辞去任职十年的南方基金工作,加盟第一创业证券,出任该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此后4年间,苏彦祝带领第一创业证券资产管理部实现快速发展,旗下多只固定收益类产品业绩突出,资产管理业务品牌——创金资产也逐渐为客户所熟知。

      截至2013年12月底,第一创业证券创金资产团队管理资产规模827亿元,其中集合资产管理规模为87.1亿元,定向资产管理规模为739.9亿元。第一创业证券的招股书显示,2011年至2013年间,第一创业证券资管业务收入从1731.73万元,增长至2.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11年的1.94%,增长至2013年的23.45%。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创金资产旗下运作期限超过1年的创金季享收益、创金季享收益2期、创金安享收益、创金安享收益2期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年化收益率分别高达7.99%、8.64%、8.65%和8.66%,业绩均居同类产品前列。

      苏彦祝说,“之所以选择券商资管,主要还是想为大众提供理财服务。因为私募产品的投资门槛较高,难以为普通百姓理财。”

      2013年6月,新《基金法》实施,券商停止发行大集合产品,而小集合的门槛与私募产品一样高,均是100万元起。“正因为此,第一创业证券开始考虑申请公募基金牌照。”苏彦祝道出了创立创金合信的原委。

      2014年7月22日,创金合信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成立,苏彦祝出任总经理,再度回归他阔别四年的公募基金行业。

      “其实,我倒是没有进出的感觉,一直觉得还在这个(基金)行业里。在券商做资管业务,其实与公募基金的工作性质差不多。”苏彦祝说。

      谈到新基金公司的命名,苏彦祝解释,“创金”取自四年来一直打造的第一创业证券资管业务品牌“创金资产”,“合”取“合作”之意,“信”则表示信任、互信的意思。员工持股的合伙企业则取了“创金合信”的后三个字,叫做“金合信”。

      

      事业合伙人

      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7月22日公告称,公司已于7月9日在深圳市办理完成相应的工商注册登记手续,注册资本为1.7亿元人民币,其中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70%,深圳市金合信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比例为30%。这标志着,创金合信基金公司成为基金业内首家成立时即实施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深圳市金合信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股东由苏彦祝、黄先智、张雪松等第一创业证券资产管理部核心团队共31人组成,约占创金合信基金目前员工总数的40%。其中,苏彦祝出资1800万元,占合伙企业出资额的34.95%,出资比例最大,也是唯一的普通合伙人,相当于苏彦祝个人间接持有创金合信10.49%的股权。其余30个股东均为有限合伙人,出资额并列第二的张雪松和黄先智,各出资500万元。

      “我们非常幸运,因为大股东第一创业证券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深知在资产管理行业中,人才是最宝贵的资产。”苏彦祝告诉记者,为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大股东愿意与核心员工一起分享未来企业发展成果。“这充分显示出股东方对于目前创金合信管理团队的信任与信心。”

      怎样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一直是困扰基金行业发展壮大的一个核心问题。

      苏彦祝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告诉记者,几年前在美国的一次考察让他得到了启发。他发现,美国成功的资产管理机构许多都采用合伙制,在律师、会计师等优秀人才聚集的行业,合伙制亦普遍存在。他逐步坚信,合伙精神、合伙文化同样适用于中国资产管理业。

      “基于此,在发起设立新基金公司时,我们借鉴了这一做法。”苏彦祝说,“合伙精神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持企业在中长期发展方面的后劲和对风险的控制,才能真正保护客户的利益,基金公司才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

      苏彦祝表示,创金合信基金实施员工股权激励,就是要在团队内部倡导一种合伙精神与合伙文化,目的是让优秀的人才对公司有归属感,愿意长期为公司创造价值。

      谈到未来如何继续引进优秀人才,苏彦祝告诉记者,金合信合伙企业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激励平台。首批成为合伙人的业务骨干愿意做出利益让渡,在老合伙人和新合伙人之间形成利益平衡,愿意为未来满足发展需求的相关人才以及未来骨干人员预留部分股份。“我们在机制上对优秀人才非常有吸引力。”苏彦祝不无自豪地说。

      

      打造为投资者持续赚钱的公募基金

      展望创金合信基金未来的发展,苏彦祝表示,公司在发展初期希望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特色,同时打造精品权益类产品,争取成为一家为投资人提供长期可持续的绝对回报的基金管理公司。

      苏彦祝告诉记者,公司大股东和公司管理团队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做一些长期的事情,要为持有人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回报,打造创金合信基金在资产管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苏彦祝强调,创金合信基金不会盲目地追求规模,而会坚持对产品的回报关注多一些。“只有为投资者不断带来稳定持久的回报,才能留住和吸引更多的客户。”

      从今年8月8日开始,随着《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基金注册制正式落地。基金公司将可以围绕客户需求自主设计发行公募基金,基金产品的发行数量将不再受限。

      对此,苏彦祝表示,在新产品发行方面,创金合信基金不会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但会追求精品,会考虑发行一些创新型的产品。“作为90后的基金公司,我们并不急于弯道超车。我们认为,首先还是要先把业绩做好。我们希望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差异化生存的商业模式。”

      从南方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到第一创业证券资管部总经理,再到创金合信基金的总经理,苏彦祝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巨大转变。

      谈到未来的工作时,苏彦祝表示,未来的工作重心放在公司经营管理上。“以前做基金经理,纠错相对容易,把看错的股票卖了就行,可以不带任何感情。而管理工作则涉及处理大量的人际关系,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组织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苏彦祝坦言,他非常乐意并接受这样的挑战。

      

      和而不同的投研文化

      谈到创金合信基金的投研文化,苏彦祝表示,公司内部倡导一种“和而不同”的投研文化,即团队成员之间既要保持顺畅的沟通交流,也要保持自己独立的观点和判断,投资风格也不追求统一。

      在投资理念方面,苏彦祝告诉记者,首先,创金合信基金投研团队将坚持以研究为本、价值投资为投资的第一原则。

      其次,非常看重企业的成长性。在投资中,会选择与优秀的企业共同成长。企业发展的势是最大的势,因而强调顺势而为。

      再次,要保持一定的逆向思维,不能“人云亦云”。在市场特别疯狂的时候,保持一点悲观;在市场特别悲观的时候,保持一点乐观,但不会为了逆向而逆向。

      第四,国际视野与本土研究并重。在苏彦祝看来,信息技术使得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经济全球化决定了国际化视野和研究的重要性,只有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才能更全面地分析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