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千亿增量资金汹涌杀入A股
  • 央行“精准”下半年
  • 反垄断撼动汽车业格局
  • 李小加再解沪港通
  •  
    2014年8月7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千亿增量资金汹涌杀入A股
    央行“精准”下半年
    反垄断撼动汽车业格局
    李小加再解沪港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反垄断撼动汽车业格局
    2014-08-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宦璐 于祥明 王宙洁 ○编辑 邱江 龚维松
      遭反垄断调查的车企
      日本12家汽车零配件企业

      ⊙记者 宦璐 于祥明 王宙洁

      ○编辑 邱江 龚维松

      

      在肆意掠夺中国市场垄断性暴利的路上“飙车”多年后,美欧日系汽车厂商们将不得不紧急踩一下“刹车”。

      昨日上午,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对奥迪、克莱斯勒的调查表明,两家车企确实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会受到相应处罚。他同时透露,“国家发改委近日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汽车零配件垄断行为的调查,并将依法进行处罚。”

      这并非日系零部件企业首次吃“罚单”。美国司法部去年9月26日通报,日立汽车、三菱电机、三菱重工等9家日企承认操纵美国汽车零部件价格,为此将支付逾7.4亿美元罚款。

      “任何国家都不会容忍外资企业在本国赚取垄断利润。”中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向上证报记者表示。

      可以预见,随着反垄断调查的深入,豪华车、零部件价格以及维修保养等的费用都会下降,中国消费者将迎来更好的消费环境。对相关车企和经销商而言,冲击难以避免,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将现重大变化。

      

      调查始于2011年底

      “国家发改委对汽车及配件的调查,始于2011年底。我们在广泛征求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和律师意见的基础上,对严重违反反垄断法的一些汽车整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进行了调查。”

      李朴民详细介绍了调查的最新进展,上海市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省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已近尾声。奔驰是否存在垄断行为,正调查取证。8月4日,发改委物价和反垄断部门对奔驰位于上海的办事处进行了调查。上周,江苏省物价局反垄断分局也已对苏州、无锡、丹阳等五个城市的奔驰经销商进行反垄断调查。

      “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现在很多产业都有反垄断措施,这是为了迎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诉求,让市场发挥最大的作用。”有业内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

      国家相关部门对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多聚焦在零配件价格过高的“零整比”问题。所谓零整比,就是将一辆整车拆开来,按厂家授权4S店报价的零部件售价,除以新车厂家指导价,其比值能反映厂家通过维修和保养环节是否攫取过高利润。通常情况下,“零整比”在300%之内被认为是合理的,国内豪华车品牌这一比例通常超过400%。在今年4月,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发布的一份零整比报告中,北京奔驰C级W204以1273%的整车配件零整比高居榜首。

      汽车厂商:降价或是虚与委蛇

      面对反垄断调查,多家跨国车企已经着手宣布下调零部件价格作为回应,包括克莱斯勒、奥迪、奔驰。

      目前,中国的豪车市场被外国品牌尤其是德国品牌主导,其中奥迪、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共同拥有约七成的市场份额。

      Automotive Foresight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豫从事汽车行业咨询服务多年,深谙中国市场给高端车厂商带来的高利润空间。在他看来,很多汽车厂商在中国市场卖一辆车的利润,需要在海外市场卖10辆车才能实现,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应该纠偏。张豫认为,豪华车等高端汽车制造商无疑是这波反垄断行动中受冲击最大的。

      据央视报道,路虎揽胜在中国市场的售价至少为人民币189万元(合30.5万美元),而其在美国市场的售价仅相当于人民币约54万元(8.7万美元)。

      “反垄断调查不应该是短期行为,而应该建立长效监督措施和机制,否则,可能降不了太多,而且很快会恢复原来的价格。”崔东树对最终结果不无担心。

      事实上,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提醒,风口浪尖上,不排除有汽车企业通过降价虚与委蛇,应付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查。

      以克莱斯勒为例,其近日下调了部分产品和零配件的价格,零配件价格的平均降幅更是达到20%。其中,旗舰产品Jeep大切诺基SRT8的价格下调了6.5万元人民币,大切诺基5.7L旗舰尊悦版的价格下调了4.5万元人民币。

      市场销售专家人士对此分析指出,看上去上述这几款车的降价幅度很大,显得车企决心很大,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几款车在中国市场每年的销售量很少,像Jeep大切诺基SRT8每款不到50辆,拿出这样的车型来降价,显然只是装装样子。

      

      经销商:4S店销售模式有望打破

      汽车厂商服软并主动降价后,汽车经销商则有望获得自由呼吸的一线机会。

      汽车行业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汽车4S店以品牌授权经营为主,单店实施单一品牌经营并统一由汽车总经销商管理。现行的4S店模式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未来需要更多政策松绑,对汽车销售模式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随着垄断格局被打破,汽车流通市场将重新洗牌,改变当前资源配置失衡的局面。

      有汽车行业研究员认为,反垄断调查对整个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在流通领域,垄断格局的打破将有助于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结合近期工商总局取消总经销商和授权经销商备案的举措来看,一方面利好实力雄厚的大型汽车经销商开拓“汽车超市”等多元化经营模式,未来4S店将打破单一品牌汽车销售的现状,有望出现“汽车卖场”、“汽车超市”等经营模式,包括庞大集团、亚夏汽车等;另一方面,有利于进口车市场发展,利好像国机汽车这样的提供批发贸易服务的企业。

      

      零部件商:或为深化改革“首战场”

      汽车厂商的垄断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限定整车价格;二是限定4S店的零配件价格和保养价格。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称,目前部分品牌降低了部分车型的价格,但其他车型的零整比还是不低。国际上通常零整比是2比1或3比1,依次推测,未来跨国品牌的降价更大可能是在零配件而非整车售价上。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乔梁博士告诉上证报记者,目前很多进口车零配件价格居高不下,缘于厂商垄断零配件供应,经销商根本没有话语权。一些零配件原本是单个换只需要50美元,但厂商却要求消费者必须成组换,价格就高达500美元,这种更换模式导致厂商在零配件价格上的垄断。

      在崔东树看来,造成日系零部件厂商垄断地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掌握核心技术优势,技术壁垒高,光靠反垄断政策很难改变。因此,他建议,除了要求其降价外,还可以要求零部件企业也同中国本土企业合资,一方面提升我们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以期改变垄断格局。

      事实上,汽车零配件垄断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一旦打破汽车厂家在这一领域的垄断,汽车零配件行业很有可能率先引入更加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成为汽车产业深化市场改革的“首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