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4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与展望·宏观篇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上海证券报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缓中趋稳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由年初的明显放缓逐步转向缓中趋稳态势,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改善,结构调整稳中有进,改革创新步伐加快。但是工业品价格继续下跌,制造业投资减慢,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增加经济增长下行压力。
1.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运行
2014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其中一季度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较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呈现趋缓迹象。第三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长7.4%,第三产业增长8.0%,高于第二产业0.6个百分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逐步显示出由第二产业主导转变为第三产业主导的特征。
2.工业增长有所回升
工业增长由年初的显著下行转为逐步企稳,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8.8%,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6月增速回升至9.2%,成为年内最快增速,工业增长整体呈现低位回稳态势。下拉工业增速的产业主要包括采掘、钢铁、水泥、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在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增长缓慢,利润下降,亏损面加大;但是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速较平均增速高3.6个百分点,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发展势头增强。
3.三大需求增长趋缓
上半年,三大需求均呈现不同程度回落走势。
一是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2.1%,实际增长10.8%,均较上年略降0.6个百分点,整体态势基本稳定。
二是从外贸统计数据看,1-4月我国出口增速下降2.3%,同比回落19.8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4%,同比回落9.3个百分点,如果剔除去年1-4月份大量套利资金通过贸易渠道流入我国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长速度在7%左右,5、6月份我国出口增速恢复至7%,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速基本吻合。
三是投资增速逐月回落,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7.3%,增幅较上年同期放缓2.8个百分点,实际增速放缓3.8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含电力)投资增长22.9%,同比放缓0.8个百分点,但累计月度增速稳中趋升;制造业投资增长14.8%,同比放缓2.3个百分点,累计月度增幅缓中趋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1%,同比放缓6.2个百分点,5月当月仅增长10.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
4.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进入机遇期。上半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就业情况等方面均有所改善。
一是需求结构优化。上半年,我国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5%、54.4%和-2.9%,消费需求贡献率超过投资5.9个百分点,国内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趋向均衡。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上半年占GDP比重为46.6%,较上年同期与全年分别提高1.3和0.5个百分点。数字显示,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既处于阵痛期,大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淘汰落后任务艰巨;更是机遇期,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主导趋势逐步显露。
三是就业、收入指标向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增速快于财政收入与企业利润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市;新增就业超额完成任务,农民工就业持续增长。四是节能减排形势良好,上半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2%。
5.物价水平稳中趋降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涨幅同比放缓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8%,跌幅同比收窄0.4个百分点,已经连续28个月呈现下跌态势;商品房价格出现下跌,按照住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的商品房价格下降1%,而去年同期为上涨11.2%;综合反映价格总水平的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上半年仅上涨1%。
6.区域经济增长分化
今年以来,各地区经济呈普遍减速态势,东部地区下滑幅度小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各省市经济分化明显。对能源原材料、重化工业依赖较为明显的山西、河北、黑龙江等中西部省市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滑落。而东部地区在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提升的推动下,经济没有出现大幅回落,企业利润增长较快。1-6月,东部地区房地产市场相对较为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6%,较上年同期放缓3个百分点,而中部与西部地区房地产投资增速则分别大幅下滑8.9和9.5个百分点。
7.定向调控逐步发力
年初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针对经济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侧重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国务院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央行两次实施定向降准,支持三农与小微企业发展;财政、税收、产业等多项措施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近期推动14条铁路重点工程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交通情况改善;支持棚户区改造,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持续简政放权,减少前置审批,注重对新注册企业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等等。
这些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控与扶持重点领域,统筹实施、精准发力,将短期稳增长与长期促改革目标相结合,对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取到了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物价总水平特别是工业品价格水平表明,制造业的需求明显低于供给能力,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短期经济下行主要表现为投资增速回落,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回落上。综合分析就业、价格、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等指标看,我国经济仍然处在合理增长区间内,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表现出稳中有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基本态势。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分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入还债高峰期,化解过剩产能面临诸多制约,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与房地产、产能过剩、政府性债务相关的金融产品违约风险开始暴露,实体经济的问题开始向财政金融领域传导,并影响市场预期。
1.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企影响经济发展后劲
金融资本“避实就虚”,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对融资成本敏感的房地产需求和民营投资带来严重影响,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危害。
一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等缺乏利率弹性的部门和利润水平较高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需求旺盛,拉高资金成本。
二是银行理财产品、电子金融等金融产品及影子银行等市场化融资渠道快速发展,分流了资金,导致银行融资成本上升。
三是受存贷比约束和银行季末考核因素影响,季末、年末及春节前后等时点,都往往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大幅飙升。
四是部分信托等理财产品面临兑付压力,风险升水提高。
五是管制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情况下,在推进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回归均衡利率的过程也会引起实际利率上升。
上述因素表明,除了短期货币供给因素外,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体制机制问题。
2.房地产市场调整深化给经济运行带来不确定性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分化调整态势明显,一二线城市量缩价滞,部分三四线城市量价齐跌。上半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大幅下降16.4%,土地购置面积下降5.8%,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6%,房地产投资与开发意愿明显不足。既不同于2008年底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影响的调整,也不同于2012年初限购限贷行政调控影响的调整,这一轮房地产变化,是市场自发调整的结果,短期内难以改变。
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特征,既关系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也影响影子银行和地方债务的安全,一旦出现资金链条断裂,将对金融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并引起相关产业衰退,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收支矛盾也会加大。
3.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偏大制约投资资金充裕性
截至2013年6月底,在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10.9万亿元债务中,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占比21.9%,约2.4万亿元,地方政府面临偿债高峰。近年来财政收支矛盾日渐显现,这些负债的本息中很大一部分只能依靠出售土地收入偿还,或者举新债还旧债。
随着土地出让收入减速和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收入减慢,地方政府债务和以地方政府信用为担保的融资平台债务只能通过向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融通资金“借新还旧”,金融系统表外业务急剧扩张,导致部分地区违约风险增加。
4.制造业过剩产能严重不利于工业速度回升
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负债率上升,利润水平下降。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中的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规模较大,即使徘徊在破产边缘也面临两难选择,或因对国有经济另眼相待,或因企业破产倒闭可能会引发金融、税收、就业、社会稳定问题,一些政府主管部门也依然可能要想方设法维持其生存,并避免其破产。大量资金沉淀在这些企业不能发挥作用,资金配置效率低下,而一些优秀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难以迅速拓展市场。
下半年宏观经济将延续平稳走势
今年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在近期“定向调控”微刺激政策逐步见效、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的有利条件支持下,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预计2014年下半年经济增长7.4%左右,全年也在7.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在2.5%左右,可以实现全年预期调控目标。
1.房地产投资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略降
下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基本稳定的条件仍然较多。
一是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两次定向降准,支持“三农”与小微企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市场活力,激发社会投资热情。
二是铁路等基础建设投资规模加大,近期14条铁路重大干线新开工项目陆续投入建设,投资规模达到3273亿元,有利于带动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长。
三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加速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深化落实,对房地产投资形成一定支撑。
四是国务院近期部署多项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实体经济投资意愿有望提高。此外,简政放权、财政支出力度加大等因素均将促进投资维稳。
但是房地产市场调整,销售呈现负增长,价格明显回落,新开工面积大幅放缓,将导致下半年房地产投资继续下滑,当前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速较新一轮房地产改革以来(2000以来)的平均增速减慢9.8个百分点左右。房地产投资显著回落将成为带动整体投资减速的重要原因。
此外,地方政府受制于债务规模高企,集中还债压力较大影响,对相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与工程配套资金供给严重不足;清理银行违规表外业务,将强对影子银行监管也将导致投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13%左右。
2.新兴消费支持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
支持消费平稳增长的基础性因素继续向好。
一是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1%,增幅同比均加快0.6个百分点。收入提高为消费保持稳定提供良好基础。社保、医疗等体制日益完善,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二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信息消费、休闲娱乐、养老服务、社区消费等消费新业态与新模式发展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尤其是以网络消费为代表的新增长点蓬勃发展,增速达到48.3%,为消费增长注入活力。
三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加速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性规划出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速度加快,有望带动相关消费增长。但是,房地产市场分化调整将影响到家电、家具及装修建材等商品消费;此外,严格公务消费、反对奢侈浪费政策将继续抑制餐饮娱乐等领域消费。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2.5%左右。
3.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有利于外贸出口温和回升
在基数影响减弱,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等因素作用下,外需有望企稳回升。
一是上半年,外贸数据明显下滑,主要受累于去年同期国际资本入境推高贸易增速的影响。下半年,在前期有关部门规范管理使同期数据回归正常的影响下,我国进出口数据将更好地反映即期贸易情况,由于基数引发的干扰将消除。
二是美国下半年在就业和房地产回暖驱动下有望加速复苏。欧洲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欧元区将延续复苏势头。日本将在国内消费和投资推动下继续温和复苏。新兴经济体在经历年初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金融动荡后,经济形势趋于稳定。IMF与世界银行最新预测,均认为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4%,虽低于年初预期,但仍较去年加快0.3个百分点。
三是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恢复,全球贸易将缓慢回升。据OECD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4%,增速比上年回升1.4个百分点。四是我国出口环境有所改善,国家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也将减轻贸易企业负担,外贸出口有望保持回升走势。但是,全球经济复苏程度有限,地缘政治风险增强,国际市场争夺激烈、各类贸易保护层出不穷、人民币升值滞后影响等因素将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变数。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长7.5%左右,进口增长5.5%左右,全年出口增长4.3%左右,进口增长3.5%左右。
4.总需求不足导致物价水平呈分化走势
居民消费物价将保持温和上涨走势。今年以来,全国没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与疫情等突发事件,夏粮丰收,加上国内粮价已经处于全球价格高地,因而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将保持平稳;在房地产市场调整的背景下,房租稳中有跌,居住类价格起伏不大;随着工资稳步提高,服务业价格会稳步上涨。预计下半年居民消费者价格将上涨2.5%左右。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小幅波动,输入型通胀压力较轻,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仍将抑制工业产成品价格上升,但下半年翘尾因素由负转正,工业品价格降幅有望逐步收窄,预计全年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将下降1.2%左右。房地产市场延续调整态势,商品房价格将有所回落。
5.经济增长继续保持稳定
展望下半年,从需求侧看,消费将基本稳定,出口略有好转,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继续减慢;从供给侧看,第二产业由于产能过剩、设备投资偏弱,增速难以提高,第三产业有望稳步增长。综合以上,预计2014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4%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8.9%左右。国家信息中心开发的经济景气系统也显示,包括广义货币、财政支出、固定资产计划投资额、汽车产量、粗钢产量、产成品库存、美国先行指数在内我国综合先行指数的峰值出现在2013年3月,其后十余个月内呈小幅震荡、缓慢走低的态势,近两个月以来,先行指数初步止跌企稳。先行指数一般领先工业等指标约6个月,我国综合先行指数小幅波动、趋势向稳走势显示下半年我国经济仍会延续稳定增长态势。
下半年的政策选择与预期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应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投资、控风险、促改革、惠民生结合起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给的适度增长,防止经济下行和财政金融风险双碰头。积极推进相关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1.继续有效地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是统筹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加快铁路、公路、水运等重点项目特别是中西部铁路建设进度,推进特高压输电、核电、水电等项目开工建设,开展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和收费研究,使地下管网建设成为继路网建设之后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二是全面推进营改增,适时取消普通化妆品、酒精和小排量摩托车等消费税,尽快出台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制定出台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财税、价格、投资补助政策。
三是推进加速折旧,提高设备投资首年折旧率,扩大研发投入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从高薪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调动企业设备投资和更新改造的积极性。
四是加快设立国家投资基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投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加大对集成电路、宽带等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支持力度;落实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民间投资的财税优惠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投资。
2.货币政策继续向中性略松方向微调
一是建议M2年末增速略高于13%的预期目标,全年社会融资规模18-19万亿元,隔夜SHIBOR稳定在2%左右。
二是充分运用信贷政策及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政策等结构性调整手段实现定向微松,鼓励和引导银行增加棚户区改造、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
三是择机采取“小幅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择机发行央行票据”的政策组合,增强银行信用扩张能力。将同业存款纳入存款核算,针对不同的商业银行实行差异化存贷比监管,减轻对银行放贷的过度约束。
四是扩大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规模,加快成立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宅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使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是有序加大推动资产证券化力度,尤其是公用事业项目资产证券化进程,一方面,增强流动性,拓展融资渠道,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应解决长期资金筹集问题。另一方面,增加金融机构化解风险的手段,改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期限错配问题,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3.疏堵结合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一是继续实施差别化房地产信贷政策,指导商业银行继续执行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30%和0.7倍贷款利率的优惠政策,适当降低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鼓励改善性住房消费。
二是对于地价、房价持续上涨的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增加供应与抑制投机并举,在保持现有“双限”为核心的调控政策不松动的同时,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性需求。
三是对于部分住房库存消化周期较长的城市,可合理调整住房限购限贷等政策措施,并压缩住房开发贷款。
四是尽快落实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支持的方案,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渠道及其稳定保障机制,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并进一步扩大规模,稳定房地产投资规模。
4.深入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抓紧制定负面清单,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过剩行业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加大国有资本对水、电、气、公共交通等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增加垄断行业国有资本利润上缴并重点用于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
二是继续减少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抓紧制定政府权力清单和界定审批、核准、备案程序,加快推进建设纵横联动的网上办公系统。
三是抓住当前通胀较为温和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水、电、天然气、石油等资源价格改革。
四是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防止金融自由化“冒进”带来“金融脱媒”过度,危害到金融稳定,避免金融风险加速暴露和经济增速快速下降相互叠加。
5.强化正向社会预期引导
一是继续通过发布清晰的宏观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释放明确的调控政策信号来引导和稳定社会预期。二是国务院部署结合督促检查,加快落实已出台各项政策,争取尽早见到成效,以政策实绩提振市场信心。三是大力支持就业创业,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减缓社会矛盾。
总体策划:郭 濂(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
程培松(上海证券报副总编辑)
课题组长:黄剑辉(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
王远鸿(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师)
邹民生(上海证券报首席编辑)
课题组成员:牛犁、王阁、应习文、王兆阳、李若愚、闫敏、
刘玉红、徐平生、张前荣、刘鹏、胡祖铨、
邹蕴涵、 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