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专版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评论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版
  • A16:基金·专访
  • 缅甸九月重开玉石场
    国内中低档翡翠价格或降
  • 甘学军:慢工细活"打磨"百年老店
  •  
    2014年8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缅甸九月重开玉石场
    国内中低档翡翠价格或降
    甘学军:慢工细活"打磨"百年老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甘学军:慢工细活"打磨"百年老店
    2014-08-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深耕土地,方能期待收获。

      当热闹的春拍人潮散去,二级市场看似波澜不兴的表面下,全然是另一幅繁忙景象。各大拍卖行的大佬们马不停蹄,匆匆的脚步遍布全球每个角落,一场秋季大拍的拍品征集大戏已经鸣锣开场。不管是中国艺术市场高歌猛进的"青葱岁月",还是深度调整的"成长烦恼",市场中人都明白,成长,就在这每一次的精耕细作中孕育与茁壮。

      而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于市场的整体节奏而言,似乎有些"慢半拍"--不疾不徐布局市场,独辟蹊径开发新专场,不温不火提升拍卖业绩。当然,这个投身拍卖业十三载的老兵,对中国艺术市场不光有独到的见解,还有深藏不露的野心。在这个骄阳似火的夏日北京,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甘学军,听他畅谈中国艺术市场潮起潮落,畅想华辰拍卖打造百年老店的愿景。

      

      ⊙记者 李彬 曹原 ○编辑 陈羽

      最能体现甘学军性格的,还是他在华辰拍卖营造的企业文化。

      在这个“鼓励狼性,淘汰小资”的商业社会里,甘学军始终怀揣着他的人文情怀不疾不徐地前进。作为艺术市场的老牌拍卖行,成立13年之久的华辰至今仍保持着不到50人的企业规模,在这个似乎一年不做10亿不算生意的拍卖行业里,华辰一年4亿的业绩怎么都让人觉得这个掌门人实在算不上一个精明的生意人,甚至连华辰的员工都难免感叹:“跟了很久的拍品被别的拍卖行撬走了,只有我们老板是丢了东西还在安慰我们,要是在别的拍卖行早被骂死。”

      甘学军始终相信,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所起到的带头作用,是对整个团队氛围最为直接的影响。为人感性,做事却很理性,虽然不急于扩张,但并不代表甘学军没有野心,不断推陈出新,细分市场,华辰不走规模化发展,一直在专业化、特色化的道路上深耕。

      这位看上去不太“精明”的商人并不太在意眼前的得失成败,因为他内在的自信让他有更加长远的抱负——做拍卖界的百年老店。

      传统稳健 新门类不断推出

      在今年春拍大体延续去年不温不火的行情之下,华辰稳健收官。中国书画部分虽无重器出现,但整场成交平稳,中端价位拍品成交不俗。

      从传统项目如“山高水长——启功、赵朴初、沙孟海、台静农、潘主兰、饶宗颐书画”专场的拍卖结果可以看出市场对于名家作品的需求与认同。“中国书画”专场中李可染《杜甫诗意图》虽尺幅不大,但气势雄浑,画面构图大开大合,凭其“水墨胜处色无功”独特的李家山水魅力以920万元夺得此次中国书画拍卖头筹。“心画——中国书法”专场封面拍品是曾为中山大学周鼎培先生旧藏的孙文《行书格言》,以224万元成交。“芥子须弥——书画小品”、“中国当代绘画”以及“昵怡居藏书暨古美术文献”等各专场均表现平稳。

      此外,现当代艺术板块中也表现出写实油画坚挺、当代水墨亮眼的行情,具有华辰特色的影像板块终以1452万元收槌,成交率71.56%,成交额较2013年秋拍有10%的增加,继续保持影像收藏市场良性稳步增长的趋势。

      自然,华辰的“稳健”与同行动辄几十亿成交额的成绩相比着实只算门“小生意”,但踏实理性的华辰一直在不断推陈出新。华辰针对市场不断细分,开拓新的门类,无论大的经济环境和艺术市场如何起伏变化,华辰都在一直努力以低成本、好时机开发冷僻门类。除了前几年开始尝试的西洋古董、苏绣、老唱片、影像专场外,华辰在市场并不热闹的今年,更是推出了当代水墨专题,其中除了李津、朱新建的作品依旧受到藏家青睐外,具有很强实验性的谷文达作品也在华辰春拍中高出最高估价成交。

      除了当代水墨,华辰在今年还推出了多媒介艺术等全新专场,其为不同新买家确认收藏方向上所做的努力显而易见。

      布局厦门 打造全产业链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在甘学军和他的华辰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十三年,甘学军带领华辰在这个日渐浮躁的艺术市场里不急不缓地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坚守着“不赔就是赚”的生存哲学,不管是真的心态好,还是无奈的自我调侃,甘学军总是一边将期望放到最低,一边不断的努力。

      回看华辰近两年的动作不难发现,开始布局厦门的华辰试图整合当地力量。将华辰做成能引领当地市场的拍卖行仅仅是其品牌塑造的一部分,华辰的更大布局是2012年开始筹备的厦门国际艺术品金融交易中心。该艺术品金融交易中心是华辰打造的全产业链平台,计划给厦门带来数十亿的税收以及上万人的就业机会。

      去年,华辰在厦门保税区做了第一场保税拍卖。这场规模不大的拍卖只有360件西洋艺术品,最终拍卖成交率仅为23.03%,总成交金额为974.3万元人民币,与甘学军50%成交率的低预期相比,这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

      虽然第一场真正意义的保税拍卖结果数据偏低,甘学军也没有特别沮丧。比起拍卖结果,甘学军更看重这场艺术品保税第一拍的意义:“大家都认为这个方向和试探是好的,能把更多国外艺术品引进来,把海外艺术品带给中国买家。”

      与北京、上海相比,除了与台湾地区毗邻的地理优势和艺术品交易比较活跃的市场基础,厦门作为二线城市的政策环境相对宽容,尤其是对文化保税的支持态度是甘学军选择厦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即便厦门市与海关几乎对华辰实行“一对一服务”的帮助,这场实验性的拍卖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厦门的宽容度更高,虽然海关流程无法改变,但是厦门政府一直在配合我们,比如在北京、上海一个流程需要一周的时间,厦门可以加快到两、三天完成。”尽管如此,税收问题和海关管理的繁琐手续仍然是保税拍卖面临的棘手问题,“厦门小环境这么好,拍卖办起来仍然处处碰壁,比如进出口贸易的繁琐流程和不透明问题;渠道、申报不透明;个人申报还不受理,必须有海关认定资质的报关公司;艺术品定价和鉴定的问题等等非常繁琐。这些即便海关想帮也拿不出政策,因为都涉及顶层设计,只有国家尽快进行税收改革才行。”

      除了保税拍卖的推进,华辰今年4月也在厦门展开了首拍,正式成立华辰(厦门)拍卖公司。而甘学军布局厦门的交易中心虽然仅占地1万多平方米,却涵盖了保税仓库、艺术品鉴定、物流、评估、保险等相对完善的市场配套。“中国的市场有个特点,只要局部完善后就有聚拢性,我希望今后大家不仅能在那栋楼里买到东西,产业链上的任何环节都能在那里得到解决。”

      甘学军告诉记者:“目前交易中心正在建设,我们的艺术品基金正在启动,物流仓储也在启动,保税拍卖也会坚持做下去,保险、评估都在开展,我们会慢慢整合当地多方面的力量,最后链条化,这也是华辰品牌新的增长点。”

      中产阶层支撑艺术市场发展

      要不是1992年陈东升推开了甘学军的门,还在国家文物局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的甘学军也想不到自己这中文系毕业的“书生”竟然也能下海经商,而且在那个年代的一个边缘行业做出一件如此具有开创意义的事:1993年,中国首个股份制艺术品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文化珍品拍卖有限公司——在陈东升、甘学军等人的努力下成立了。

      从无到有,从小众到大众,从收藏到投资,甘学军见证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程,在已经进入亿元时代的拍卖市场中回忆过去,难免感慨:“前十年还是比较平稳的,1992年到1997年启动,发展比较快,那种快不是量的暴涨,而是重新恢复的发展速度。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艺术市场进入平淡,到2003年‘非典’之前都很平淡。”

      甘学军记得那时候一场拍卖能拍到几千万就已经很高兴了,华辰2001年成立的时候,甘学军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的可行性报告中写道,一年能拍到3500万元。“3500万就证明这个拍卖公司可行了,当年3500万的概念是可以在市场核心部分分一杯羹,现在一年大概四个亿左右,刚好能过上日子。”

      2003年以后,艺术市场似乎不再是圈子内的事了,很多人和资本开始进入,也带来了新的价值判断。“过去这个圈子里10元万买的东西,12、13万就能卖,到了2003年以后,10万买的,怎么也得翻倍才能出手。”资本让艺术品从收藏品变成投资品,市场开始呈现几何式增长,“过去拍卖就几十个人,现在像华辰这种规模都有上百人,像保利那种规模都得好几百甚至上千人举牌了,艺术市场开始变得大众化。”

      大量资本的进入在整个艺术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但也兼具扰乱性的角色,而现在它们在艺术品市场也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过去的收藏家持有所购艺术品的时间通常为10年,现在艺术品的平均持有期为两年,这段时长足够让投资人从一名新锐艺术家身上获取丰厚利润,但不足以评判这名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长远价值。

      2005年,甘学军在央视一档节目上率先提出对“全民收藏”的反对,“这种火爆是好事,但是不正常的,会给市场留下后遗症,艺术市场始终是小众的,不可能全民收藏。”

      受经济环境影响,艺术市场再度滑落低谷,不好过的日子在2012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甘学军看来,今年的市场和去年差不多,且今后也大多会维持如此平稳的趋势,“这个市场投资性再强,也是依赖实体经济的,且艺术市场是一个滞后性市场,实体经济是支撑虚拟经济的根基,有实体做支撑,资金才会放出来。(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说白了也就是老板们没钱了。”

      日渐浮躁的艺术市场和拍卖行在甘学军看来终有隐忧,拍卖行业的重新洗牌指日可待。资本带动艺术市场快速进入亿元时代,却也应该看到,只有稳定而庞大的中产阶层才是艺术市场最广泛的根基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艺术品收藏肯定是个趋势,无论是投资,还是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增长,小资、白领、有海外背景的新买家都越来越多,比如一年一两百万的固定收藏计划,除了是生活情趣外,实际上也是财富转换的方式,虽然是少数,但是这个阶层是一股正在慢慢形成成长的势力,这种中间层的橄榄形发展才是艺术品市场能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