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专版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评论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版
  • A16:基金·专访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经济转型与再平衡之路
  • 汇添富行业风向标
  • 万家基金:
    阶段性乐观情绪正在消退
  •  
    2014年8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基金·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基金·视点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经济转型与再平衡之路
    汇添富行业风向标
    万家基金:
    阶段性乐观情绪正在消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转型与再平衡之路
    2014-08-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嘉实投资者回报研究中心

      

      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增速和合理的结构。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30多年后,原有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经济步入转型期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在转型期,经济体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在保证适度增长速度的同时,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新发展模式下的再平衡。通过转型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意义深远。在本期专栏中,嘉实回报中心将同广大投资者一起分析经济转型的内涵和经济结构再平衡的路径。

      老子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出了自然再平衡之路的实质。在过往专栏中,我们曾经深入讨论过中国经济通过减速实现转型的必要性,其路径就是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包括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在内的新兴产业,实现自然的平衡。一方面,中国经济中如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众多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已经远超 “有余”,严重地掣肘经济增长。以煤炭产业为例,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中国原煤产量从2003年的13亿吨上升到2013年的33亿吨,产能和产量的急剧扩张,不但使得煤炭行业从当初的毛利超过30%到今日的无钱可赚,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损有余”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了30多年之后,经济体“重制造轻服务”的结构失衡日趋明显,即便是制造业内部也面临产业周期调整和产业本身的升级换代。随着人口红利的日渐趋弱和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式微不可避免,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对服务的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经济只有完成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才能保证持续增长,“补不足”乃应有之义。

      在“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过程中,经济体会经历转型阵痛,若处理不当甚至有可能造成经济衰退。历史上的前车之鉴,如拉美国家经历过的“中等收入陷阱”不可不防,把控好经济再平衡的节奏尤为重要。具体而言,要特别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对“有余”产业的调整既要方向明确而且下手果断,同时又要积极引导转型。毫无疑问,国家调整“有余”产业的方向是明确的,国务院在2013年《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已经制订出五年期去过剩产能规划路线图。在实践中,把过剩产业有效转型为新兴需求产业可以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谓一举两得。以钢铁行业为例,2013年中国粗钢年产量全球第一,达7.7亿吨,尽管产能利用率仅有72%,而库存积压却十分严重。但与此同时,中国钢结构建筑不到全部建筑的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事实上,钢结构的建筑材料70%可回收再利用,不但可以减少三分之二的建筑垃圾,而且可以减少施工占地、噪声和一半以上的现场用水量和用电量。合理发展钢结构建筑,不但实现绿色环保,而且有利钢铁行业的转型。由此可见,“有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为“有余”产业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再平衡的有效路径,潜力巨大。

      其二,加大对“不足”产业“补足”力度,实现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国内需求的多样化,中国经济面临着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其他发展中国家依靠更低的劳动力和环境成本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竞争性冲击;另一方面,满足温饱后的国人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升级制造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补不足”的重要方面,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所必需的,这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仰仗资金的持续投入和科技的研发创新。政府加强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将为“补不足”提供必要的创新条件和发展环境,“不足”产业的补足进程将开启和重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综上所述,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一个“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再平衡过程,通过产业调整和升级得以实现。再平衡之路并不平坦,行进中把控好执行力度并加强有效引导,将有助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实现再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