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
  • 4:市场
  • 5:互动
  • 6:研究·宏观
  • 7:信息披露
  • 8:艺术资产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张煜宝:师法高古山林间
  • 卢甫圣:文人画的继承者与叛逆者
  •  
    2014年8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张煜宝:师法高古山林间
    卢甫圣:文人画的继承者与叛逆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张煜宝:师法高古山林间
    2014-08-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李虎 ○编辑 陈羽

      

      2014南京青奥会即将举行,在国家领导人会客室中堂里,有一幅大气磅礴、气宇轩昂的《虎踞龙盘图》格外醒目。画面中的南京钟山高树葱茂,峰岭蜿蜒,左下角以南京城墙和阅江楼点缀于山前泉后,端凝稳致,工整缜密,气足神完,落笔便见书卷气,尽显文人画的典雅神韵与古拙情味。

      这幅画的作者,就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现任南京政协常委、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张煜宝。

      南京城下养育的“南宗”山水

      张煜宝1954年出生在南京。作为“文革”后的“老三届”大学生,在南京教育学院,曾因必须兼顾教师的职业属性,而广泛涉猎东西方绘画,多门艺术种类兼修带给张煜宝的格外有益的。东方绘画的文人墨韵以及西方绘画的严谨图式在其作品中均有显现。而诸多画种中,张煜宝对水墨山水格外垂青。他总览中国山水画两千年的演变,刻苦琢磨之下,在山水画创作上紧紧抓住了笔墨这一重要环节不放,在十数年内完成了从笔墨铺排向松脱活络层面跃进。画面的阴与阳、黑与白、虚与实、疏与密成为他笔墨意匠过程中灵活运用的重要手段,真正做到了石涛所言:“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抉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实现了画家人格境界、笔墨境界的双重飞升。

      分析张煜宝山水画笔墨成因,不难发现他由于成长环境和阅历,深受南北宗中“南宗”影响。为此,张煜宝竭尽全力,探索出从笔法到墨法的笔墨精义,最终把笔与墨熔铸一气,使笔墨语汇纯化后的表现力获得了冲破局限的最大自由。张煜宝在笔墨的纯化和简化中,十分注意画面有限元素的集中运用,以少许胜多许,将有限的视觉符号通过在一个块面中的重叠与交错,呈现给我们一幅墨色幻化、斑驳淋漓的笔墨乾坤。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他的山水画中,既能感受到山势结构、物形折落之整饬,又能感受到点画松脱、墨色淋漓之变化,在开与合、虚与实、内与外、松与紧、聚与散、反与正的变奏中,将看不见的东西升华为活生生的生命状态,升华为浑厚华滋的锦绣江山。

      由绘画探索哲学 由哲学反哺绘画

      《论语》中子夏曾言:“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大意是,君子给人的印象应有三种变化:从远处看,是庄重大气的;接近以后,是温和的;听他说起话来,是振聋发聩的。如果用子夏的话来形容张煜宝是再恰当不过了。张煜宝虽然身位文化管理部门要职,但却从不故作清高,总是以宽厚为怀、和光同尘的处事态度和大家相处。他不仅能和画家们推心置腹,也能和理论家们促膝谈心。不过,张煜宝也偶有出言凌厉逼人的时候,特别是对那些不以道心为本、不从学术良知出发的言论和行为,张煜宝不时给予反驳,只为中国画在外来复杂文化思想冲击下保留民族传统之精华。

      1998年,经历了长时间美术教学实践以及文化管理工作的张煜宝再次走进象牙塔,选择了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攻方向。谈及为何选择这样一个专业,张煜宝坦言自己在绘画创作中对于中国画发展的脉络和中国画笔墨本体把握中出现了迷惑,所以需要寻求中国古典哲学已进行前瞻性文化判断,也是顺应绘画发展规律所做出的尝试。

      近些年来,随着张煜宝对中国画笔墨本体的深层体认,他更将思维的触角伸向绘画形态背后的民族文化立场和文化价值观上,并认为绘画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价值取向的体现,游离于民族文化的单纯绘画是不存在的。于是,张煜宝在探研中国画表现语汇的同时,又多了一份对民族文化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艺的思考,并致力于寻找道与艺、自然与人文、造化与笔墨的转换途径和关口。

      “正本清源,贴近文脉”为未来方向  

      张煜宝认为,就当今中国画坛而言,探索民族文化源头、梳理传统文脉、寻找中国画形而上文化精神已是当务之急。因为中国画一旦失去了道技一体、以道御艺的艺术特性,笔墨就失去了精神支撑,退化成了一般性绘画材料,这对包涵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中国画而言是致命的。

      面对当下中国画创作中缺少传统根据,简单以挪用西方绘画元素来代替中国画创新的现状,张煜宝提出了“正本清源,贴近文脉”的学术主张,倡导中国画要重视本体规律,接活和绘画相联系的文化神经,真正从绘画语言上完成中国画的当代发展。我们应当承认,当下中国画发展的确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对中国画内在规律缺乏认知,仅仅把表面的形式花样当成了绘画本质,使得中国画的审美品质日益下降,如果再不从根本上去梳理中国画的文脉,中国画将会在外来艺术的冲击下走向式微。

      我们有理由相信,张煜宝对绘画中文化精神与价值的先行思考,和贯通道艺的率先努力,很可能是他日后山水画画法实践与境界品格嬗变的催化剂,和冲向艺术巅峰的推动力,以及引领画坛学术走向的文化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