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调查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借道RQFII ETF及其衍生产品 外资加大杠杆投资A股
  • 黄金国际板
    初定9月26日启动交易
  • 场外投资者跑步入场 A股开户数创四个月新高
  • 保险“新国十条”将不断加大险资投入A股规模 2020年入市险资或超5万亿
  • 大盘可能真的要向上突破了
  • 大商所8月合约
    首次启用“三步交割法”
  • 机构两融通道正在打通 A股或迎更多场外资金
  • 期债或回归资金推动
  • 石油钢铁护盘 沪指顽强新高 部分券商担心反弹或近尾声
  •  
    2014年8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借道RQFII ETF及其衍生产品 外资加大杠杆投资A股
    黄金国际板
    初定9月26日启动交易
    场外投资者跑步入场 A股开户数创四个月新高
    保险“新国十条”将不断加大险资投入A股规模 2020年入市险资或超5万亿
    大盘可能真的要向上突破了
    大商所8月合约
    首次启用“三步交割法”
    机构两融通道正在打通 A股或迎更多场外资金
    期债或回归资金推动
    石油钢铁护盘 沪指顽强新高 部分券商担心反弹或近尾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机构两融通道正在打通 A股或迎更多场外资金
    2014-08-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机构两融通道正在打通

      A股或迎更多场外资金

      ⊙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梁伟

      

      机构资金正借道融资融券加码A股。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两融等场内特色创新业务的通道或已打通,目前已有基金旗下的融资融券专户产品借此创新性交易通道入场两融。业内人士预计,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资金参与两融,将为A股带来更多的场外资金,融资融券规模有望再上新台阶。

      招商基金近期推出了首支融资融券专户产品,通过券商开发的快速交易系统参与融资融券,为业界首批运用两融进行杠杆交易的公募基金产品。

      融资融券开闸已四载有余,两融市场依然难觅基金、保险等机构投资人的踪迹。相关规则并没有明确限制,但在结算体系上存在一定障碍。以基金为例。以往基金产品的结算服务都是由银行提供,再向券商租借交易单元进行投资。然而,通过银行结算的模式存在不少弊端。银行是交易所的特殊会员单位,一些业务如融资融券、ETF申赎套利均无法涉及,采用银行结算服务的公募基金也因此被挡之门外。而如果改由券商的创新性通道结算交易,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目前,还没有一只基金产品在我们公司融资交易,不过最近有不少投资管理人都在向我们咨询,公司能否提供这样的服务。”某大型上市券商融资融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蓝筹股为主导的反弹行情点燃市场做多热情,不少机构产品也期望通过融资加大杠杆,赚取更高收益。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对融资融券持迟疑态度。沪上基金公司公募基金经理表示,普通的公募产品会将根据各家公司的风险偏好考虑是否参与,毕竟放大杠杆将给产品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初期仍会非常谨慎。

      资料显示,在欧美等信用市场发达的国家,基金、保险、券商等是融资融券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将融资融券作为重要的交易工具,并构造不同的交易策略,开发追求绝对收益的中性产品,是融资融券市场的主力军。

      申银万国非银金融分析师何宗炎表示,如果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人参与两融合规成行,势必将对两融业务起正面提振作用。根据成熟市场中包括机构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的两融交易额的市场占比测算,国内融资融券金额规模可达到8000亿元左右。而目前国内的两融实际情况显示,融资业务占据绝对主流,这意味着,在为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人清障两融之路后,A股市场有望引入更多的增量资金。

      证金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近4825亿元,由此推算,两融市场前景仍较为广阔。

      事实上,借道券商的创新型结算交易新通道,机构不仅能参与两融,甚至有望参与其他场内创新业务如沪港通、期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