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商业精神是国家强盛的骨髓
  • 哈贝马斯眼中的当代社会病症
  • 财富敛散之道:达观背后的无奈
  • 一位母亲面对丧子之痛的超凡定力
  •  
    2014年8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商业精神是国家强盛的骨髓
    哈贝马斯眼中的当代社会病症
    财富敛散之道:达观背后的无奈
    一位母亲面对丧子之痛的超凡定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商业精神是国家强盛的骨髓
    2014-08-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晓晖

      在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儿敢叫嚣“我分分钟可以搞垮一间厂”的环境下,国家强盛、人民福祉都只是空谈。鼠标键盘可引进,但商业精神,必须自己学来,融入血液和骨髓。多关心生意,则主义将成就万世基业。

      历史上对商人向来是鄙视的,商人不解爱情,“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商人人品不好,“无商不奸”。有个故事,说一个清丽脱俗的女子嫁了盐商,有个秀才为其画像题诗,“淡色衫子淡罗裙,淡扫娥眉淡点唇,可怜一身都是淡,为何嫁与卖盐人”。是啊,商人,还是个盐商,属于奸商里的奸商了。

      即使富于商业精神的西方,在情感上也不喜欢商人,比如文学作品里的葛朗台、阿巴贡、夏洛克、泼留希金、高老头,冷酷的奸商比比皆是。

      为什么商人不招待见呢?原因至少有三:

      甲,统治者不喜欢商人,因为商人东奔西跑,见多识广,不如被禁锢在土地上的农民好糊弄。所以,有些时候,商人的儿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个待遇相当于倡优。历代统治者都说,重农重商,乃君子小人分野。于是,历朝历代都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到了清末,终于好些了,不是朝廷重视商业了,而是因为太缺钱了,于是,商人可以捐官了,朝廷得了银子,商人得了红顶子。但是晚了,盛世没有做的事情,到了末世再做也来不及了。

      乙,各个阶层都不喜欢商人。这里面有嫉妒的成分。商人有钱,而且来得太容易(都这样认为),农民是汗珠子摔八瓣儿土里刨食儿,而商人倒买倒卖就发财了(人家也可能亏本甚至倾家荡产,但他们不知道也决心不知道)。比如那个清丽脱俗的女子好可爱啊!“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她怎么可以嫁给盐商呢?她本该嫁给风流才子,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红袖添香夜读书,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啊!好女子本该属于读书人的。所以,可想而知,在读书人的笔下,商人的形象就好不了。三言二拍如此,巴尔扎克也不例外。

      丙,人们不理解、不喜欢商人为人处世的方式。当然,有些唯利是图的投机行为也确实让人讨厌。而人们在对投机的痛恨中,也掩盖了自身的惰性,张扬了人性的光辉,并在这种光辉中享受到了骄傲。

      人们可以赞美一个贵族的优雅(哪怕是个没落贵族),绝对不肯去赞美一个商人。在抄家的时候,人们兴高采烈,在打砸抢的时候,更体会到一种恶意的快乐。

      既然,上上下下世世代代都讨厌商人,重农抑商也就成为历朝历代的政策。商人也就一直被歧视、被剥夺的。但是,输家不仅仅是商人,商品经济不发达,让人们都沦入了贫困。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摆脱了剥削的人民却更加贫困,甚至会饿死。说起来,是因为冒犯了经济规律,毕竟没有谁能比规律更伟大,更强大,更持久。比如非典时候,口罩曾卖到50块一副,这种牟取暴利的行为确实可恨,但正是高价和暴利,才能吸引产品迅速进入市场,让价格很快回落。可有些地方却限制口罩价格,实在是越帮越忙。类似的还有医药,限制价格,便宜药不生产了,结果死了一些孩子,这才明白,原来好心未必能办好事儿。

      假设有两个地方,一处丰收,一处绝收。如果没有商人的倒买倒卖,则丰收之地,谷贱伤农,绝收之地,饿殍遍野。但在市场经济时代,有了商人的逐利行为,也就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会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现象。人们可以仇视投机,但投机的背后是市场规律,商人绝对不会从绝收之地收粮再到丰收之地去销售。违背市场规律,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回想起历史来就让人不寒而栗。

      值得庆幸的是,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的理性时代,尤其这两年,市场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类似馒头标准、拉面价格约谈的事情少了一些,当初真让人哭笑不得。几年前,外资欲以168亿人民币收购内地某果汁企业,但商业部没有批,现在市值多少?最低时候40亿。按现在70亿左右的市值计算,还少了100亿,说句玩笑话,折合6000万两白银啊!一把火烧了圆明园之后,中英中法两个条约赔款是1600万两。如能卖掉这瓶果汁,不也能把当初的脸多挣点儿回来?

      笔者不相信,一瓶饮料真能动得了国家经济命脉。此事说起来对企业家打击很大,只能进入不能退出,只能做大,却不能兑现,那谁还愿意把企业做大?就好比只许买股票,股价涨上去却不许卖,那谁还敢买股票?

      至于后来有声音质疑咖啡馆的暴利,姚明的高收入,就更是闹剧了,不说也罢。看似说了丢人现眼的外行话,但笔者相信,此类也绝非外行。能把媒体时间商业化的人,能是外行么?嘴上的主义义正词严,肚子里的生意精打细算,不信等太阳出来,再把若干冰山看个玲珑剔透。

      商人的思维,其实最务实,因而也是最理性,因为它将一切聚焦于利益,可能是短期利益,也可能是长远利益。哪怕昨天吵得动了刀子,只要今天觉得有合作双赢的必要,立刻就能比亲兄弟还亲,昨儿动刀子的事儿好像压根没发生过。

      国家要强大,就要尊重产权、尊重市场、尊重规律和规则、尊重企业和企业家。在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儿敢叫嚣“我分分钟可以搞垮一间厂”的环境下,什么国家强盛、人民福祉都只是空谈,中国梦也只能是一个梦。

      互联网时代再怎么树里程碑,其实也无非就是商业思想+科学技术。鼠标键盘可以引进,但商业精神,必须自己学来,融入血液和骨髓。多关心生意,则主义将成就万世基业。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设计师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再明白不过了。

      (作者系投资人,知名财经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