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企业形象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B169:信息披露
  • B170:信息披露
  • B171:信息披露
  • B172:信息披露
  • B173:信息披露
  • B174:信息披露
  • B175:信息披露
  • B176:信息披露
  • B177:信息披露
  • B178:信息披露
  • B179:信息披露
  • B180:信息披露
  • B181:信息披露
  • B182:信息披露
  • B183:信息披露
  • B184:信息披露
  • B185:信息披露
  • B186:信息披露
  • B187:信息披露
  • B188:信息披露
  • B189:信息披露
  • B190:信息披露
  • B191:信息披露
  • B192:信息披露
  • B193:信息披露
  • B194:信息披露
  • B195:信息披露
  • B196:信息披露
  • B197:信息披露
  • B198:信息披露
  • B199:信息披露
  • B200:信息披露
  • B201:信息披露
  • B202:信息披露
  • B203:信息披露
  • B204:信息披露
  • B205:信息披露
  • B206:信息披露
  • B207:信息披露
  • B208:信息披露
  • B209:信息披露
  • B210:信息披露
  • B211:信息披露
  • B212:信息披露
  • B213:信息披露
  • B214:信息披露
  • B215:信息披露
  • B216:信息披露
  • B217:信息披露
  • B218:信息披露
  • B219:信息披露
  • B220:信息披露
  • B221:信息披露
  • B222:信息披露
  • B223:信息披露
  • B224:信息披露
  • B225:信息披露
  • B226:信息披露
  • B227:信息披露
  • B228:信息披露
  • B229:信息披露
  • B230:信息披露
  • B231:信息披露
  • B232:信息披露
  • B233:信息披露
  • B234:信息披露
  • B235:信息披露
  • B236:信息披露
  • B237:信息披露
  • B238:信息披露
  • B239:信息披露
  • B240:信息披露
  • B241:信息披露
  • B242:信息披露
  • B243:信息披露
  • B244:信息披露
  • B245:信息披露
  • B246:信息披露
  • B247:信息披露
  • B248:信息披露
  • B249:信息披露
  • B250:信息披露
  • B251:信息披露
  • B252:信息披露
  • B253:信息披露
  • B254:信息披露
  • B255:信息披露
  • B256:信息披露
  • B257:信息披露
  • B258:信息披露
  • B259:信息披露
  • B260:信息披露
  • B261:信息披露
  • B262:信息披露
  • B263:信息披露
  • B264:信息披露
  • B265:信息披露
  • B266:信息披露
  • B267:信息披露
  • B268:信息披露
  • B269:信息披露
  • B270:信息披露
  • B271:信息披露
  • B272:信息披露
  • B273:信息披露
  • B274:信息披露
  • B275:信息披露
  • B276:信息披露
  • B277:信息披露
  • B278:信息披露
  • B279:信息披露
  • B280:信息披露
  • B281:信息披露
  • B282:信息披露
  • B283:信息披露
  • B284:信息披露
  • 招商引资:看不见的手和闲不住的手
  •  
    2014年8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上证观察家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上证观察家
    招商引资:看不见的手和闲不住的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招商引资:看不见的手和闲不住的手
    2014-08-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 李佐军

      ■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方面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推波助澜的结果。

      

      ■以行政级别来设立各种开发区、工业园区,强化了开发区政企不分的色彩。开发区成为腐败高发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政企不分。开发区既是企业又是政府,作为开发区的领导,这边是主任,那边是董事长,行为没有清楚的边界,为其徇私舞弊、腐败贪污创造了条件,导致腐败现象的易发和频发。

      

      ■按道理,开发区的管委会就该履行政府职能,当地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可以设必要的分支机构。而工业园区应主要体现为一个投资建设公司,属于企业行为。应厘清园区管理机构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要么代表政府,要么代表企业,实现机构分开、人员分开和财务分开。

      

      ■今后,一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如涉及国家利益,政府仍然可以出面帮助推动协调。一般性的招商引资活动,则应交给企业和市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总之,就是让各种不同的主体公平竞争,政府主要是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市场行为。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竞相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各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遍地开花,造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保护压力剧增等突出问题。如何认识招商引资中存在的误区?怎样正确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如何进一步明确规范招商引资活动中政府和市场的行为边界?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讨论。

      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方面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推波助澜的结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各级地方政府要找准自身定位,加快转变职能,将自身从过重的招商引资任务中解放出来,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应有职责,为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招商引资中存在的六大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方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如下误区:

      第一个误区,很多地方把招商引资当作政府的主要职责。正常情况下,招商引资应该主要是企业和市场的职责,政府可以在招商引资中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但招商引资不应该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现在很多地方把招商引资作为政府部门的核心职能,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把政府和企业的职能混淆了。

      第二个误区,很多地方把招商引资作为完成政绩的一个重要手段。很多地方一味追求GDP,追求财政收入,追求工业增加值,这些东西最终都是为了提升政绩。而招商引资是增加GDP、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工业增加值的一个有效手段,能在短时间内立竿见影地带来政绩,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

      第三个误区,有些地方把招商引资的任务分解到政府的各个部门。即便是承认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也应该是与招商引资有关的经济部门去承担这个责任。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的任务分解到政府各个部门,各个部门都要承担招商引资的任务指标,完全混淆了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责,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第四个误区,有些地方过分强调招商引资的短期效应,忽视长期效应。因为招商引资能带来比较明显的短期效应,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一些实际上并不必要的项目、企业招了过来。实际上,有些项目并不适合在本地生存发展,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带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但他们往往很少考虑这些,先完成任务再说。

      第五个误区,有些地方过分重视招商引资的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让外商、外资过分受益,给予过度优惠,实际上是不利于本地企业与外资、外商的公平竞争,有损市场公平。还有就是对环境效益的忽视,招商引资只图GDP增长,至于这个项目是不是有利于本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文明建设,就较少考虑了。

      第六个误区,有些地方过分迷信外部资金,盲目招商。对外来资金给予这优惠那优惠,不管项目质量好坏,稀里糊涂地招来,硬放到开发区、工业园区里面。实际上,有些地方本地资金也不少,本土创业者也有很大空间,但是总觉得“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对本土创业者不太重视,甚至还打压、盘剥。

      

      政府职责模糊是产生乱象的主要原因

      招商引资的本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要解决本地资金和项目的短缺问题,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至于招商引资出现的各种问题,原因很复杂,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政府的职能错位。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政府的职责主要是体现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五个方面。严格来说,招商引资应该是企业行为、市场行为,并不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但很多地方政府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上述五个方面,反而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追求政绩作为主要职能。这是产生上述乱象的主要原因。政府职责模糊,该做的没做好,不该做的却做多了,这就是常说的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

      二是政绩考核导向有问题。长期以来,很多地方政绩考核“以GDP论英雄”,主要考核GDP、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没有纳入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科技创新、安全生产、产能过剩和新增债务等指标,导致各地政府把关切点放在能够较快带来GDP增长和增加财政收入的招商引资上。考核导向发生偏差,导致地方政府集中精力搞各种招商引资。

      三是“赶超发展”的思维作祟。我们以前穷怕了,这么多年来,各地总想着赶超发展、跨越式发展、超常规发展、弯道超车、三年大变样……这种赶超发展的思维,使得很多地方政府都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一种较快的发展效果。这种赶超发展的思维,相当于总想“一口吃成胖子”,导致招商引资乱象丛生。

      四是对招商引资没有进行规范引导。由于总认为招商引资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好事,不知道招商引资乱了也会有很多“后遗症”,也会带来很多副作用或不利影响,因此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招商引资。不仅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落后,而且没有明确的执法主体,不能按法律程序去进行引导规范,这也是招商引资问题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

      

      “全民招商”扰乱正常秩序

      一些地方把招商引资作为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有的地方不惜大搞摊派,给各级官员下任务、压指标,甚至连文化、教育、纪检、宣传等部门都要承担招商引资“任务”。

      这种带有鲜明政绩色彩的“全民招商”模式,我认为是不正常的。让那些部门做它所不擅长的事情,不符合社会分工原则,也把本职工作、正常秩序冲乱了。

      还有一个后果,这种全民招商也容易滋生腐败。现在很多地方在开展招商的过程中都有奖励,规定返还资金的比例。这就造成一些人为了获得利益,到处拉关系,招揽那些并不是很好的招商项目。

      带有明显部门特征的招商行为背后,也存在“权力寻租”空间。有些政府职能部门,为了完成任务,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利用本部门、本系统掌握的某些权力或特殊信息渠道,去招商引资,去拉项目。按道理,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订政策、实施监管,应该对各种经济行为加以引导、规范和约束。如果为了完成招商引资指标,对监管对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诱导对方钻政策的空子,无疑也是一种腐败。

      

      过度“优惠”助长恶性竞争

      很多地方都出台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竞相让利成为其不二“法宝”。有些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本级财政留成部分的返还比例高得惊人,有的连土地整理成本都无法收回,有些甚至分文不取。还有的地方以“先征后奖励”等方式对落户企业变相垫税、再优惠,比例高达纳税额的30%至50%。

      这种招商引资的过度“优惠”,实质是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恶性竞争现象,概括起来有两种情形:一是该收的税不收,或者少收;二是不该给的优惠给了,甚至多给。

      这种违反规则的恶性竞争,其危害有三:第一,增加本地招商成本。该收的不收,不该给的多给,对于本地财政、税务部门来说,不仅减少了收入,也增加了成本。从长远来看,增加招商成本,则降低了本地的竞争力。第二,造成土地等资源浪费。一些项目通过优惠政策招来,同样要占用土地、消耗资源。保护土地资源和对土地进行整理都要花很多钱,本不应让企业低价甚至免费占用,没有付出代价就不知道珍惜,就没有节约意识,就会粗放利用,这就造成一些企业过度利用资源,甚至浪费资源。第三,破坏公平竞争的环境。如果对外来投资者给予不合理或者过度的优惠措施,对于本地企业和那些没有获得优惠的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不利于公平竞争。

      

      “政企不分”导致腐败频发

      工业园区应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但目前不少园区“集而不群”。有人说,工业园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甚至演变为某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圈占耕地、囤积土地的手段。我们也注意到,各地开发区行政级别都很高,普遍比同级政府部门“高半格”甚至高好几级,而开发区往往又是腐败案件的“高发区”。

      有些地方之所以能够发展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是因为它有较好的区位条件、配套环境、政策环境等,使产业逐步发展起来。过分依赖行政手段资源配置,在短期可能有效果,但从中长期看,这种现象就很不合理。

      开发区过度行政化,属于典型的“政企不分”。一方面,开发区普遍拥有较高的行政级别,比如一个县的开发区,往往按照副县级配置干部。还有的城市“新区”,所辖区域可能就是原来两三个乡镇,本来只相当于科级单位,因为成了省级或国家级开发区,摇身一变升为“副地市级”甚至“正厅级”,成为一个超规格、超范围配置干部的平台。

      以行政级别来设立各种开发区、工业园区,强化了开发区政企不分的色彩。开发区成为腐败高发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政企不分。开发区既是企业又是政府,作为开发区的领导,这边是主任,那边是董事长,行为没有清楚的边界。他利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身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就为他徇私舞弊、腐败贪污创造了条件,导致腐败现象的易发和频发。

      按道理,开发区的管委会就该履行政府职能,当地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可以设必要的分支机构。而工业园区应主要体现为一个投资建设公司,属于企业行为。应厘清园区管理机构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要么代表政府,要么代表企业,实现机构分开、人员分开和财务分开。

      

      “挂牌保护”有违公平原则

      在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中,存在对一些重点项目“挂牌保护”的条款。对此应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规范今后各级政府的招商引资行为。

      “挂牌保护”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属于政府的过度作为,有违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今后要逐步取消这种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做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中央层面出台政策加以规范,从而形成全国统一的公平竞争环境。

      外国地方政府通常是不抓经济工作的。其政府机构相对较小,招商引资都是企业在做,以商招商。只有一些重大产品推销项目,把本国产品推销到国际市场,政府高层领导才会出面签一些“大单”。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习惯忙于招商引资。今后,一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涉及国家利益,政府仍然可以出面帮助推动协调。一般性的招商引资活动,则应交给企业和市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总之,就是让各种不同的主体公平竞争,政府主要是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市场行为。

      

      过度招商加大环境压力

      一些地方招商引资,引来一些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大的项目入驻园区,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使生态环境受损。同时,各地恶性的招商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产能过剩。

      我们应该辩证看待招商引资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一方面,开发区把各种分散的企业聚集到一块,客观上是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来的乡镇企业分散在村村寨寨,必然会占用土地、排放污染、破坏环境,在分散的情况下,废气、废水、废渣难以集中处理,环境压力更大。现在,通过开发区建设把这些分散的企业集中在园区,环境保护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不仅土地可以集约利用,环境也可以集中治理。

      我们必须承认,一方面,开发区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另一方面,开发区的发展确实过多过滥,每个县、每个乡镇搞园区,有的圈了地没有像样的企业,土地被占用了,也不能再耕种了,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有些开发区因为资金等问题,缺乏应有的环保措施,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环境污染。还有些开发区对土地粗放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开发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招商引资的矛盾,要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适当控制招商引资的数量,防止过快增长。招商引资确实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当然要做,但经济发展速度也不能过快,招商引资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有量的控制、节奏的把握,否则,必然造成生态环境的压力。

      二是要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要招那种资源消耗较少、土地占用较少、对环境破坏较小的项目。最重要的是,这些项目本身要有高附加值,要有技术含量。

      三是要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门槛”。对于引进的项目,在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保护方面要有较高的标准,达不到标准就不能引进。如果没有达标,即便引进了,也要让它通过改造达到标准。除了政府发挥应有的作用之外,企业也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不能蒙混过关。解决环保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持续共同努力。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