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全国首家邮币卡交易中心上线
  • PMI引爆宽松预期
  • 监管力促保险业运用大数据创新
  • 横琴新区憧憬自贸区
  • 中俄能源合作多点开花
  •  
    2014年9月2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全国首家邮币卡交易中心上线
    PMI引爆宽松预期
    监管力促保险业运用大数据创新
    横琴新区憧憬自贸区
    中俄能源合作多点开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俄能源合作多点开花
    2014-09-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境内段正式开工,中俄能源合作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期间,双方就天然气、石油、煤炭、电力、核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广泛共识。

      ●俄气、油结算拟放弃美元使用本币,并纳入人民币。

      ⊙记者 姜隅琼 王宙洁 ○编辑 龚维松

      

      9月1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境内段正式开工。此举意味着,中俄双方的能源合作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内专家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俄气入华有助于中国能源进口途径的多元化,从而确保能源安全。

      而在能源生意的处理方式上,一些深度合作也在发生。据海外媒体披露,Gazprom将通过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线输送原油,该管线连接中国大庆的炼油厂,并接受人民币付款。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工

      应俄罗斯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邀请,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将于8月29日至9月1日赴俄罗斯,举行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并出席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境内段开工仪式。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会议上表示,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上海成功会晤,促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会议期间,双方就天然气、石油、煤炭、电力、核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广泛共识。

      去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2435万吨,煤炭2728万吨,电力约35亿度。作为中俄两国迄今最大的技术经济合作项目,田湾核电站1期项目(1号和2号机组)已经投入试运行,2期工程3、4号机组已开工建设。今年5月上海亚信峰会期间,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见证下,中俄就一系列重大合作项目签署协议,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为期30年涉及金额4000亿美元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中石油与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年供300万吨液化天然气合同等。双方还就天津炼油厂项目达成了共识。

      能源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务实合作的重点。早在1996年12月,中俄双方便决定设立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委员会,在该委员会框架内常设经贸和科技合作分委会、能源合作分委会和运输合作分委会。

      

      俄气入华有利能源安全

      天然气是重要的清洁资源,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走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道路,其中重要一环就是提高天然气比重。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15%的目标,“气化中国”是必由之路。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王晓坤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俄气进入中国丰富了天然气来源,有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380亿立方米在2018年有望占到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的15%以上,极大满足了中国的需求,是很重要的来源。”她说。

      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三五”能源规划编制重点实现国内油气供应能力增强,拓展能源国际合作等几大问题,巩固和完善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战略进口通道。就在8月末,中石油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和运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全力保障项目按期投产。

      多位专家曾对记者表示,确保能源安全,关键是实现中国能源进口途径的多元化,降低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过度依赖。中俄天然气管道分为俄罗斯境内和中国境内两部分,中国境内走向为黑河-北京-上海,拟新建管道约3060公里。入境点位于黑河开发区北侧约10公里。王晓坤介绍,截至目前中国进口天然气管道有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缅甸,俄气进入中国位置在东北,弥补了当前东北天然气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也符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

      对俄罗斯来说,中国是优质的买家,双方合作也有利于其能源出口战略,目前西线管道也在谈判中。此外,中俄天然气管道在俄境内长度约为2680公里,建设有利于带动其本国经济。

      

      能源生意拟去美元化

      而在能源生意的处理方式上,一些深度合作也在发生。据海外媒体披露,Gazprom将通过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线输送原油,该管线连接中国大庆的炼油厂,并接受人民币付款。此外,Gazprom也已经同意从北极的Novoportovskoye油田出口8万吨原油至欧洲,并且该公司将接受卢布形式的付款。

      这背后,去美元化再度被摆上台面。自今年3月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来,美国和欧洲的银行大幅减缓了在俄罗斯的放贷活动。俄罗斯的企业因此担忧这些制裁可能将它们踢出美元市场。

      英国媒体曾援引国有的俄罗斯外贸银行首席执行官安德烈·科斯京的话称,扩大使用美元以外货币是该银行的主要任务之一,努力使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是他们自5月以来的重点工作。此外,俄罗斯央行也被披露正致力于创建一套支付系统,以降低俄罗斯对Visa和万事达等西方集团的依赖。

      今年7月,法国财政部长米歇尔·萨潘表示,需要增加世界对欧元的关注度,同时降低人们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对美元的依赖度。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的首席执行官马哲睿也曾表示,欧元应在国际贸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进行原油交易时,实际付款并不一定要使用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