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版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资管项目资金频遭挪用谁之过
  • 零售业务稳健发展 打造中信银行新经营模式
  • 中证协2014年重点课题研究优秀课题报告揭榜
  • 亏损保险公司股权不愁卖
  •  
    2014年9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资管项目资金频遭挪用谁之过
    零售业务稳健发展 打造中信银行新经营模式
    中证协2014年重点课题研究优秀课题报告揭榜
    亏损保险公司股权不愁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亏损保险公司股权不愁卖
    2014-09-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黄蕾 ○编辑 枫林

      

      虽然已非昔日“香饽饽”,但在保险牌照资源相对仍稀缺的大背景下,即便是一家业已亏损的保险公司的股权,也不愁卖不出去。

      近日,保险股权转让再度升温。本报此前独家报道的“中海油拟售卖海康人寿股权”终得以证实,海康人寿50%股权昨日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无独有偶,近日出现在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股权的保险公司,还有中法人寿、泰康人寿、民生人寿等。

      值得注意的是,从上述保险机构的财务报表来看,除泰康、民生两家去年盈利之外,其余大部分都告亏。其中海康、中法两家合资寿险公司,前者去年净亏损9252.33万元,后者净亏损698.44万元。

      即便如此,当一方股东释放出转让股权的信号之后,不乏主动上门接洽者。一位知情人士称,“一般来说,国企背景的股东如果想转让所持保险公司的股权,都会在产权交易所挂牌。但很多情况下,早在挂牌之前,就已经找好了下家,只是循例走个挂牌程序。”

      相关人士透露称,如拟转让海康人寿50%的中海油,已在本月初与清华同方达成股权转让协议,除清华同方外,也曾有其他资本方有意接盘。此外,有报道称,上海一家民营企业有可能会受让中法人寿25%股权,此前华电集团、中再集团等国有集团和一些大型民企均参与过中法人寿的股权竞价。

      这还只是涉及国有股东的保险股权转让行为。“不是国有股东转让股权的,基本都不在产权交易所公布,通常都会通过一些咨询公司牵头联系交易。”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比如,他之前刚刚帮一家保险公司做了一个引资扩股项目。

      近年来,随着机构主体的不断扩容,地方系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保险公司的股权结构逐渐呈现“国资、民资、外资”相融的多样化趋势。然而,受宏观经济等多因素影响,这两年来,整个行业保费收入增长的脚步有所放缓,竞争白热化程度可见一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股权抛售似乎已成为业内常态。监管部门官方网站挂出的股权转让批复消息,此起彼伏。

      与一些已经盈利的保险公司的股权交易价格相比,这些还在亏损期的保险公司的股价相差了一大截。但从挂牌价格或最终成交的交易价来看,相比这些年合计投入的资本金,如剔除时间、人力、通胀等额外成本,退出的股东方仍有微利入袋。

      那么,这些新股东为何愿意接过老股东甩去的“包袱”?这在业内人士看来,无外乎以下三个原因:一、保险仍属朝阳产业,我国保险市场的密度和深度有较大提升空间,即便竞争激烈、挑战重重,长远看仍存在一定的获利机会;二、保险法人机构牌照的审批门槛目前仍较严,牌照资源相对稀缺;三、设立一家新保险公司,成本并不低,且费时费力,而收购现有的保险公司,虽然要支付一定的溢价成本,但机构布局已经搭建起来,马上就能把业务做起来。

      对于经历股权变更的保险公司来说,每一次股东易主也是一个优化过程。一旦顺利完成股东变更手续,调整经营思路重新抓住进入市场的良机,很可能又是一次“重生”。

      不过,梳理过往已完成交易的案例来看,新股东进入之后,真正能将保险公司“起死回生”的,至少从目前来看并不多。究其原因,除市场竞争激烈这个客观因素之外,一些新股东在受让股权之前说得天花乱坠,但实际进入之后另搞一套,并没有给保险公司制定合适正确的市场定位,甚至还沦为其资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