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路演回放
  • 9:艺术资产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专版
  • A16:基金·私募
  • 从“与国际接轨”走向“推动规则演化”
  • 邯郸房企集体违约笼罩崩盘阴云
  • 国产操作系统之痛
  • 沪深股市正步入新牛市起始阶段
  • 外论点击
  •  
    2014年9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评论
    从“与国际接轨”走向“推动规则演化”
    邯郸房企集体违约笼罩崩盘阴云
    国产操作系统之痛
    沪深股市正步入新牛市起始阶段
    外论点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与国际接轨”走向“推动规则演化”
    2014-09-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海自贸区一周年回眸

      □梅新育

      上海自贸区是一场攻守兼备的试验。从“守”的角度来看,我们要验证自己有能力经受住高标准的开放经济的竞争,并在其中脱颖而出;在劳动力、土地等项成本全面上涨的压力下,证明中国经济有能力通过改革改进公共服务、激发创新活力保持持续发展的动能,并跃上新的台阶。从“攻”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凭借这个开放经济最前沿、新高地去争夺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主导权,在探索中形成新的国际模板,这一点有可能成为超越我国香港的地方。

      转眼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满一周年了。

      上海自贸区是我国内地开放程度最高的经济特区,甚至可说是经济特区“终极版”。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上海自贸区是一场攻守兼备的试验。从“守”的角度来看,在美欧试图借助《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等他们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架空WTO多哈回合谈判的背景下,通过这个高标准开放经济试验田,我们要验证自己有能力经受住高标准的开放经济竞争,并在其中脱颖而出;在劳动力、土地等项成本全面上涨的压力下,我们要证明中国经济有能力通过改革改进公共服务、激发创新活力保持持续发展的动能,并跃上新台阶,而不会如同许多新兴市场那样最终夭折。从“攻”的角度看,我们要凭借这个开放经济最前沿、新高地去争夺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主导权,从单纯的“与国际惯例接轨”转向“推动规则演化”。

      就上述两个角度而论,上海自贸区成效堪称显著,特别是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移植的经验,以出乎预料的速度向全国推广,为确保全国经济“稳增长”起到了良好作用。

      在今年初外贸不稳定的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于5月初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有不少就是最初在上海自贸区试验的做法,对稳定外贸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我国外贸顺差已在7、8两个月连续创造新纪录。

      在总结自贸试验区半年试点成效基础上,海关在4月对外发布了14项规范、透明、普惠的制度安排,包括“先进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保税展示交易”、“工单式核销”、“境内外维修”、“期货保税交割”、“融资租赁”、“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批次进出、集中申报”、“仓储企业联网监管”、“智能化卡口验放”、“内销选择性征税”、“集中汇总纳税”、“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这些涉及海关通关、监管、征税、保税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制度,更好地适应了企业生产经营规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通关效率。仅先进区、后报关模式就可将企业进境货物从港区到区内仓库时间从平均2、3天缩短至半天;区内自行运输实施后,四个片区间货物流转一家企业每年可节约运输成本约20万。为放大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效应,海关总署还从8月开始总结试点经验,按照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可行有效、风险可控的原则分层面推广实施各项制度安排和改革措施,释放改革红利,让更多企业受益。

      在金融服务领域,央行简化了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流程。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在“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和“尽职审查”三原则基础上,凭境内企业提交的收付款指令,直接办理经常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跨国企业集团可以根据我国央行有关规定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包括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等。跨国企业集团总部可指定在我国境内依法注册成立并实际经营或投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成员企业(包括财务公司)。主办企业在办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时,可采用轧差净额结算方式,按照经常项下企业集团收付总额轧差或成员企业收付额逐个轧差结算。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应按照国际收支申报相关规定履行国际收支申报义务。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为个人开展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结算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凭个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工商营业执照直接为客户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必要时可要求客户提交相关业务凭证……几乎所有这些措施,最初都在上海自贸区试验。

      此外,国内外某些经济、政治的变动还使上海自贸区的成果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放大助力。香港特区围绕特首直选的纷争无形中大大提升了上海自贸区的吸引力,旷日持久的反服贸协定风波和民粹主义浪潮大大恶化了台湾的政治经济环境,也提升了大陆在吸纳我国台湾经济资源中的主动性。同时,乌克兰风云突变,在西方阵营制裁俄罗斯、俄罗斯资本外逃急剧增长的过程中,大量对外贸易和国际融资已经或准备转向人民币。须知,离岸金融业务可望成为上海自贸区发展较大的创新领域,而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又与人民币国际化等相辅相成。原来国际市场参与者一般都把美元、瑞士法郎等资产作为国际金融市场避风港,随着我国实力上升,人民币资产很有希望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新的避风港资产。如果说原来境外非居民投资人民币避风港资产多半选择直接投资形式,那么,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向中国金融资产避风港的非居民投资人民币将越来越多。

      同时,正由于上海自贸区这块试验田还具有“攻”的意义。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之初,某些论者主张尽快全面无条件开放金融业。这些论者认为,自由化、与国际惯例接轨是金融中心发展的不二之选;据此,上海永远超不过我国香港。然而,金融中心地位的提升有两种:一种是不可能发挥全球经济领导作用的国家的金融中心,对他们而言,只有“与国际惯例接轨”、尽量自由化才有利于其成长为国际金融中心;然而,对于有望发挥全球经济领导作用的国家,其金融中心要成长为领导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单纯自由化和“与国际惯例接轨”并非出路,可能反而巩固了其竞争对手的地位。当年纽约在赶超伦敦的进程中,是单纯与当时的“国际惯例”接轨吗?它当时的自由化程度比其他地方更高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但这都没有妨碍纽约乘美国崛起的大势从美国金融中心跃居全球金融中心,让美国规则成为国际规则。对我国而言,单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时期正在过去,越来越需要趟出自己的路。尽管外界普遍将上海自贸区视为“再造一个香港”,而上海也确实还有不少需要继续向香港学习的地方,但今天上海自贸区在探索中完全有可能形成新的国际模板,这一点有可能成为超越香港的地方。中央决策层对上海的期望定位,不仅是“中国的上海”,而且是“东亚的上海”,乃至“世界的上海”。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对这一点还会看得越来越清晰。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